教学管理中师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41次
  • 评分4
  • 19
  • 0

文/孙 梅

【摘 要】问题意识是促进师生创造性的开展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源动力。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对师生培养的必备素养。问题意识的能力高低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师生的问题意识,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开展教学工作,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所共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语文;问题意识;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本课题在分析了“问题意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部分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明确阐述了培养师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在教学管理中对中小学部分师生的调查和座谈,了解了在新疆地区师生问题意识的状况,发现影响各学科在教学中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比对,大多数学科师生问题意识都非常淡薄,被动式接受问题和单一的一问一答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制约新疆地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教学形式单一,师生的问题意识能力令人担忧,多数背离了课程改革理念的初衷。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教育又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陶行知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闯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只是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调查目的

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三、调查方法

1.行动研究法:掇据课题的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有行动,有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实施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计划。收集研究的资料,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再指导研究和实践。

四、调查过程

1.发放问卷,进行问卷的填写;

2.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汇总;

3.根据问卷的数据提出教学的方向。

五、对分析出问题的研究策略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语文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对学生自己发现而的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

2.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肯定学生对的、好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当学生不敢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学生敢于提问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选择关键问题;当学生选中关键问题时要及时鼓励他们从课文和课外去搜集材料解答问题;当学生取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时要由衷地和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在提问和答问的过程中要严禁过早评价,要使问题教学得以充分展开。

综合以上问卷和座谈调查的情况来分析,因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当前新疆地区学生问题意识还是比较淡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堪忧,总体的教学效率有待改革和创新;这就需要一线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子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