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好中学生主要心理活动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605次
  • 评分4
  • 70
  • 0

李新歌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第二高级中学471421

师生交往始终伴随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热爱教育,讲课生动有趣,举例贴切,信息诱人,学生自然会迸发出对教师敬爱,对所教学科目产生兴趣。目前教学活动多为封闭式教育,学生充当知识受体,然而人面对环境的影响和知识的接受是主动的,而并非“燕子喂雏”那样,应做到教学想长,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注重课堂情感心理效应,同时还要注意偶像崇拜、逆反、求异心理。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体感染过程,它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总是与自己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世界观等心理因素联系起来,以整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然而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受体,而是以自己特有的兴趣需要、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心理因素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信息。知识的获得和品德的形成,无一不是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需要,以动机、能力、性格等个人心理体现为基础。同时学生群体心理可以对个体心理行为进行调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学生群体心理,不会把握群体心理便不能处理教学关系,不利于健康教学。教师只有认知和把握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才能协调各种关系,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偶像崇拜、逆反、求异心理。

偶像崇拜心理是学生成长中必然过渡性的心理现象,对学生人体形成,人生定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崇拜偶像的外部特征是一种肤浅、直观、非理性的崇拜,不能对学生进行现实指导,有时甚至误导青少年的行为。如果崇拜偶像的内在品质,如人格魅力、奋斗精神,利于学生形成自信、健康、谦虚的心理特征。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和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在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对许多现象感到困惑和不解,希望独立解决问题,同时与父母(教师)之间存在分岐,感受到没有能力对矛盾进行自我调和,对父母(教师)不理解。如果这种心态不及时疏导或纠正,逆反心理就会慢慢滋生,甚至与家长或教师完全对立。家长及教师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时期心理疑惑。

中学生时期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求异心理,随着性腺发育,少男少女有了想了解异性的愿望,渴望建立异性友谊,〖JP3〗加之现代教育对这方面的缺失,使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和神秘感,因此家长与教师应相互配合,以消除“异性”神秘感,建立健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