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 投稿铁柱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50次
  • 评分4
  • 38
  • 0

福建柘荣县城关小学 金月华

福建柘荣县教师进修学校 叶 青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者,而且适用于教育工作者。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有效的数学教学,一定是注重细节的教学。对细节的处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实质的体现,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生成的处理及师生的言语、行为等。细节可以为课堂增添色彩,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深入,令人回味无穷。数学教学中的细节处理,有的是教师的精心预设,有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意外生成,成功有效的课堂往往是由多个精心巧妙的细节组合而成的。

一、在精选素材的细节中演绎生动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所选择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这充分说明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教学素材,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可利用图片的颜色和形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学习数学,也可选择恰当的素材,巧妙呈现数学教学内容,让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异彩纷呈。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一颗小石子丢入平静的水中,你们会看到什么?”学生回答:“一个个圆形波纹。”教师接着说:“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伴着优美的音乐,课件出示淅沥的雨点轻打在水面上形成的波纹、手电筒照射下的光环、电风扇旋转的叶片、花丛中盛开的花朵、用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等画面)在这些自然现象中,你们发现有圆吗?”学生在观赏的同时赞叹数学的神奇与魅力,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有,有,有……”“正是这么多奇妙的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多彩、神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它的神奇,好吗?”学生激动地说:“好!”……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被教师引入探究圆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认识圆的迫切愿望。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因自己未能找出如此美妙的圆而感叹,有的学生因自己能很快从画面中发现圆而兴奋。正是因为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以不断深化,所以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二、在肢体语言的细节中传递数学信息

有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递中,说一句话,词语只表达了百分之七的内容,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余下的百分之五十五则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这些肢体语言,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负载着许多新的教学思想。”数学课堂上,教师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收到千言万语难以达到的效果。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特点,对数学中的概念、数量关系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适当通过肢体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教师可借助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即用手势向上下、前后、左右做平移的动作,用手势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表示旋转的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手势感知平移与旋转,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平移与旋转的教学氛围中,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深入探究新知。

又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平行、相交时,由于这些数学概念的教学比较集中,所以学生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可利用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将各种概念的特征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双手握拳往两侧伸平,想象两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一只手往一侧伸平,想象这只手能无限延伸,用来表示射线;两手分别向两侧伸平,想象两只手都能无限延伸,用来表示直线……此外,教师还可用手势来表示出平行与相交。这样几个简单的肢体动作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不仅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在巧设问题的细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杯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了上一次剩下的一半。问小明五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大部分学生都是先把五次喝的牛奶加起来,即1 / 2+1 / 4+1 / 8+1 / 16+1 / 32,然后通过通分求得五次共喝一杯牛奶的31 / 32。一般教师讲评后教学就到此结束,可上课教师不满足于学生的解法,追问:“你们还有比这更简单的方法吗?用画图法试试,同桌可以交流讨论。”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高昂。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只要把1-1 / 32即可。”很多学生听了不理解,教师先让这个学生说这样求解的思路,再借此逐步引导学生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的面积为单位“1”……学生从图中直观地得出小明5次一共喝了1杯牛奶的1-1 / 32=31 / 32。教师在此精心设计的问题,彰显了数学的本质,使课堂教学显得高效而深刻。这样以形助数、以数辅形,让数与形各展其长、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达到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的完美统一,从而使所要解决的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内容,在一些细节处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见数想形、以形思数,使数与形结合,培养学生数形相互转化的意识。这样不仅使问题化难为易,得到解决,而且有效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四、在课堂生成的细节中拓展学习资源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常常出现意外的生成。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出现更多的生成。同时,教师要能随机应变,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把师生互动引向深层次的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里与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一次课题研讨课中,教师先让学生探索几十一乘几十一的速算方法,再要求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下列各题:31×31,61×81,21×21……在反馈交流中,学生通过计算、讨论、验证等活动,顺利地归纳出几十一乘几十一的计算规律。按理说,学生能用归纳出的规律做相关的作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但此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几十一乘几十一的计算规律是否在几百几十一乘几十一中也成立呢?”显然,这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动态生成,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你们想验证几百几十一乘几十一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吗?”顿时,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生经过合作交流、发表个人见解、多次尝试探索、反复讨论后,开始汇报自己的见解……由于教师把握住课堂中生成的细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的灵性真正得以释放,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维品质,又有效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协调发展。

总之,细节是华美乐章中的一个音符,是太阳光芒中的一束光线,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是高山峻岭中的一颗石子。我们应该从课堂中搜寻这些美妙动人的细节,从细节中领悟数学教学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细节、处理细节、研究细节,让细节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