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打造国际茯苓产业中心

  • 投稿狂奔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994次
  • 评分4
  • 64
  • 0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中国茯苓之乡”。目前,全县有2.38 万户、7 万余人从事茯苓生产和茯苓加工,种植面积达2000多公顷,还带动了湘、赣、黔、滇、渝、川、桂7 省市区22 个县、12 万余人从事茯苓种植、加工和销售。建于1992 年的“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现年交易量达5.08 万吨,占全国总量60%以上,已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一直以来,“世界茯苓看中国、中国茯苓在靖州”的品牌名气在外。但靖州茯苓产业创新提升的步伐从未懈怠过。依托重点茯苓龙头企业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和湖南龙丰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靖州积极探索,成功选育了优良茯苓新菌种“湘靖28”,并开展“神舟10 号太空茯苓”诱变育种试验;发明了“茯苓袋料高效栽培技术”,首创了抗肿瘤作用的“羧甲基茯苓多”产品;发展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2 家,茯苓专业合作社3 个,带动靖州年实现茯苓初加工产品总产值6亿多元。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靖州茯苓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茯苓口服液“补天回生”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羧甲基茯苓多糖的肿瘤药物被列入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茯苓规范化种植基地”被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国家中药材扶持项目”,茯苓被列入《湖南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医药工业“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在前行的道路上,靖州茯苓产业坚持的是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分散型种植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由粗级产品加工向精深产品加工增值转变,由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靖州茯苓生产已有50 多年的历史,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茯苓产业的发展,出台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意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茯苓、杨梅、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并组建了中国茯苓大市场管理委员会,旨在大力发展林下茯苓种植,提高苓农收益。为更好地发展茯苓产业,靖州县人民政府委托中国林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编制了《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3-2020 年)》,确定林下种植以发展林下茯苓为重点。一是在菌种选择上以“湘靖28”为主,大力推广袋料栽培技术,套袋栽培率至近期规划(2015 年)达到35% 以上,至远期规划(2020 年)套袋栽培率达到60% 以上;二是以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为基础,依托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和湖南龙丰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到2015 年交易鲜茯苓6.4 万吨,干茯苓1.8 万吨,到2020 年交易鲜茯苓9 万吨,干茯苓2.6 万吨。同时,加快茯苓菌种培育中心、茯苓定价中心、茯苓初级产品加工基地、茯苓出口基地以及茯苓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以不断增强靖州茯苓产业控制力与市场话语权;三是种植茯苓重点布局平茶镇、大堡子镇、坳上镇、太阳坪乡、排牙山林场。至近期规划(2015年)茯苓种植210 万窖,产量达3.2万吨,实现产值2.3 亿元,至远期规划(2020年),茯苓种植450万窖,产量达6.5万吨,实现产值7.2亿元。蓝图绘就,前方的路将越走越长,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