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14
  • 阅读量93次
  • 评分0
  • 0
  • 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反复诵读进行理解、开展各类诵读活动、形成家校联动的教学模式四方面入手,让经典诵读从课堂走入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经典诵读教学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经典诵读教学将名家名篇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则负责对于这些内容进行讲解。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于经典文化有所了解,更要激发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求知欲,使其主动进行探索,以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2.经典诵读教学有利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众所周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专注于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品味更多的道理,汲取更多的经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因此,为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换而言之,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趣味性,由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对于经典诵读教学来说,学生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往往会出现理解困难的问题,长此以往,也会产生畏难心理,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够减弱课堂上的严肃感,让学生能够更快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學习上。举例来说,古诗词《咏柳》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课堂注入生机。如,在教学前先向学生展示春日里垂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美好风光,从心理上接受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然后再对诗词进行逐句分析,并结合课堂前期的铺垫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含义,提升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


  2.反复诵读进行理解


  在笔者看来,经典诵读教学的重点有二,一是向学生进行文化输出,二是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频次。简单来说,文化输出可以让学生对于中华传统的经典著作有所了解,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加阅读频次可以让学生对于经典著作产生深刻的印象,并提高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并且,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著作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例如,《三字经》《千字文》作为小学一年级的课外读物,阅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难度也相对较弱,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反复的诵读学懂这些国学经典,并在此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在晨读时间大声朗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内容,在学生完成诵读环节后让学生针对朗读内容进行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开展各类诵读活动


  小学生是活泼的、好动的,想让其沉下心来进行学习并不容易。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体验感。以古诗词的教学为例,这类艺术表现形式有别于现代的白话文,诗词中包含着许多意象,且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又相对隐晦,使得学生在进行理解时容易产生困惑,出现学习质量不高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多多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搜集与节日相关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等,并对诗词的内容进行简要的理解,然后派出代表分享组内的交流成果,当与其他小组学生分享内容相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除此之外,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言之有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而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来说,在校内,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不同的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名篇佳作的文化魅力;在家中,教师需要征得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扩展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