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 投稿为领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766次
  • 评分4
  • 39
  • 0

韦 娜

语文学科是其它学科的学习基础,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所以语文学习一直伴随着教学过程,而语文作文作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检验,一直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新课改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受到挑战。

一、传统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设定题目让学生自行创作,教师选取觉得比较优秀的文章,在班级朗读或打印成纸质材料分发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产生更加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写作能力相对差的同学,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模仿,积累优美的写作语言,这可以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并不理想。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忽视了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写作缺点,使其无法实现针对性的加强,所以其写作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而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一味的模仿别人的写作方式,不仅不能挖掘自己擅长的写作风格,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不仅不能调动其写作兴趣,而且会使其思维条理不清晰,教学方式上的缺陷使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受限。

(二)在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忽视对质的追求

作文在高考中占有较大分值,所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从高一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一个星期的教学中至少安排2-4篇作文,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而作文的题目多是历届全国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及其衍生题目,学生为完成教师预留任务,机械式的完成大量的文章,这样虽使学生的写作数量大幅度增加,但由于教师并未对每个作文题目进行详细讲解,也没有为学生指明写作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写作质量上并未得到提升。在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忽视对质的追求,会导致作文教学偏离教学目的,适得其反。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由于高中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高中阶段的知识,以满足高考的需要,在应试教育中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高中教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都必须以为高考服务为前提,而作文占据高中语文学科的较大分值,其实用性必然是其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所谓实用性,即通过短时间内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提升作文水平及其相应成绩,从而能够在作文写作中面对各种类型的要求,都可以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准备。所以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掌握实用性教学的精髓,可以加大高考作文取得理想分数的概率,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并从中培养作文写作兴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提升语文教学实用性的有效方法。例如为学生讲述作文开头和结尾写作如何可以吸引评分教师的眼球,从而获取高分数;如何对优秀作文进行适当的更改,使其完全为自己所用;适当选取历届高考中的满分作为为学生分析其取得高分的原因,及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知识点等。

通过教师的实用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个人写作习惯进行调整,并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在调整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方法都得到完善,这是高中语文教学实用性的体现和目标。

三、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在每届高考后都会涌现出一批满分作文,而满分作文不仅要建立在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基础上,更要求教学的创新性。所谓创新性并不是为了追求“另类”而唆使学生“胡编滥造”,而是教师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灵活应用大量的语文题材及素材,并能够结合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文采上进行升华,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实际准确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所以创新性并未脱离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以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能力为主。但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准确把握创新的风险,主旨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的创新性文章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而有些学生作文功底欠火候,盲目的追求创新,可能导致文不对题,不仅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反而有获得零分的风险。创新性作文教学应视学生个体情况而定,即使有些同学文采较好、文字处理能力也比较理想,可未必适合在高考作文上进行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新性教学与实用性教学之间存在冲突,高中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满足高考要求,还以培养学生语言思维为目的,而这个层次的目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更深远,所以高中作文教学在保证实用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顾教学的创新性,深度挖掘学生写作及思维潜力,鼓励学生在日常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创新性不仅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作者单位:广西巴马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