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1-07
  • 阅读量65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融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的渗透与应用,逐渐体现出显著成效。本文从幼儿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出发,去探讨信息技术对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艺术教育;实践应用


  作者:汤惠慧(四川自贡高新区丹桂幼儿园,四川自贡643000)


  时代的飞速发展促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发了教育的重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作为国民奠基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由于信息技术具备直观性、形象性、感染力等特点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以审美为本质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并不断拓展了艺术教学水平的空间。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艺术教育的有效整合


  幼儿阶段的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情感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艺术教育的特点出发,幼儿艺术教育,是指根据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艺术创造活动,欣赏、表现等艺术手段,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同时,《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内容,涵盖了唱歌、舞蹈、手工制作、绘画、乐器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强调其对儿童的个性品质的塑造和情感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创造性特征和艺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生成性,幼儿园教师需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对在艺术教学中的生成因素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幼儿艺术教育经验的积累和艺术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建构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艺术教育形式。如今,对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来说,二者的融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幼儿教育为目的,将信息技术高效地糅合到幼儿教育的整体当中,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来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良好环境。


  二、信息技术促进艺术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我们发现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这种单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当前全面提升幼儿艺术教育内涵与水平的重要契机。不可否认信息技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不可逆转地促成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在方法上,容易将幼儿所特有的学习特点、兴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个性差异忽略。


  首先,融入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为以教师为主导的差异化教学和以幼儿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和突破,有效改变了传统模式的刻板影响,融合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兼备了多种教学功能,以灵活、新颖、便捷等特点,切实提升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幼儿园艺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儿童,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1.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学前儿童美术是幼儿从事的视觉艺术活动,儿童通过自己的美术语言创造可视形象以表达幼儿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美术欣赏教育三部分。教师通过指导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以及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将其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通过加工和改造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以发展其审美创造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认识水平有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所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运用信息技术所展现的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学习材料,以极强视觉感染力来迎合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规律,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唤起幼儿的有意注意,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幼儿作品进行展示,提高幼儿进行艺术表现的自信心,激起他们创作和表现的欲望。有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教学的情境又是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提供大量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通过应用电子媒介创设情境,营造出一个真切的体验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艺术作品创作和表现的兴趣,使幼儿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投入学习。


  2.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性、游戏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用电子媒介时要考虑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艺术欣赏类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教师更多地是引导而不是传授,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主动地去感受、体验、辨别各种艺术作品,提升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审美力。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应注意选用的作品要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音乐欣赏活动可以采用辅助材料,包括动作材料、语言材料和视觉材料帮助幼儿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选用好的音响,让幼儿有机会利用更多的感知觉通道进行音乐的感知。欣赏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描述和讲解对于幼儿来说无法提供直观的经验,受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音乐经验所限,这就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满足幼儿多感官感知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弥补教师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和幼儿理解能力的不足,电子媒介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能够通过视觉类电子媒介提供多种形象,通过听觉电子媒介为幼儿提供身临其境的听觉环境,听觉、视觉相结合的多通道诉诸于幼儿的感官,在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作品的同时也能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标。


  以中班音乐欣赏《欢乐颂》为例,教师如果只是通过口头讲解乐曲的作者贝多芬出生在哪里,身高模样,为什么创作了这首曲子,对于中班孩子来说过于抽象,而且孩子们对于外国文化和环境更是陌生,如果教师能提前在网上搜集关于贝多芬生平的图片资料和经典音乐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边播放给孩子们看边做讲解,直观的画面加上解说,才更符合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后续的欣赏活动中幼儿体验乐曲所表达出的欢乐情绪。通过电子媒介辅助的方式用图片展示、配景故事等方式将音乐作品的相关背景材料展示出来,为幼提供一种直观的体验来丰富对作品的感性经验,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体会音乐作品。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至学前教育的多个领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必然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题,并将引领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和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李宝敏.儿童网络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4]胡晓萍.幼儿园多元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