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训一体化的大集备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 投稿车师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541次
  • 评分4
  • 38
  • 0

文/王龙和

【摘 要】从学校的集体备课到区域大集备,再到“研训一体化”背景下的大集备,大集备的功能在发生变化,我们探索出的“知识补缺”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课题探究”模式,这三种大集备模式实践证明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集备;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区在积极探索大集备活动的体制机制。其中,市县级层面上的大集备活动尤为活跃。我市的大集备主要是依托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开展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开展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形成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开展学情的研究,开展教师的再学习等,总之,大集备活动始终是在围绕“研”做文章,重在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教师在现实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它是以问题解决为指向的。随着“研训一体化”在我市的全面推行和不断深入,放在“研训一体化”背景下的大集备工作该如何进行,如何解决大集备与学校集体备课的矛盾,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三种基本活动模式。

一、“知识补缺”模式

这一模式以“需要补缺的知识——知识的探究——知识的分享”为主线,具体操作是:

1.以学科研训员为中心,建立全市同学科教师共用的公共信箱、QQ群以及相关网络设施,普通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设置不同的权限,为这一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技术上的保障。以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基础,建立学科中心组,统筹指导学科大集备工作,为这一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基础上的保障。

2.寻找需要补缺的知识。经过广泛的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教师个体的自备还是学校层面的集体备课,都会有一些新知识无法理解,有一些新问题无法解决,有一些需要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加深的知识无法找到或把握不准,有相当一些问题是教师在个体备课或集体备课过程中都没有关注到。把这些问题放在网络上,求助于同伴,把自己的独到发现放在网络上,供同伴分享,把自己的疑问放在网络上,和同伴共同探讨。

3.以学科中心组成员为基础,全体教师广泛参与,对问题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论反馈在网上;对教师发在网上的部分具有研究价值的独到发现进行论证,就其价值性进行探讨,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的疑问进行解答。

由于这一些列的工作都在网络上完成,我们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了一整套的奖惩考核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广大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一方面解决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问题解决”模式

这一模式以“问题的形成——问题的研究——成果的运用”为主线,具体操作是:

1.发现并形成问题。研训员通过自身对课程的研究、大集备活动中的问题收集和整理、教学调研和质量检测中的问题发现、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中的问题提炼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发现的教师在技术上、知识上、理念上存在的问题或差距,教学及管理上的缺陷,并将它提炼成明确问题。

2.对问题的研究并形成结论。研训员通过凭自身的教学和教研经验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他人成果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在大集备前布置任务,各自探究,大集备活动中集中研讨、学术沙龙等方式以及在网上全体教师的在线研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问题研究的过程,是研训人员独立研究和研训团队集体研究相结合的过程,同样是自我提升和培训的过程。

3.开展培训。形成的结论、研究的成果,我们就通过大集备的系列活动将它渗透、辐射、贯彻到所有教师,讲成果转化为效益。这种大集备活动也是培训的过程,需要精心准备和设计,有目的、有方案、有程序、有验收。这种大集备形式应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题大集备活动、可以使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会议的大集备活动、可以是公开课示范课活动、专题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的大集备活动。

这种以着眼于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大集备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课题探究”模式

这一模式以“确立课题——课题探究——行动推进”为主线,具体操作是:

1.调查分析。学科研训员为了能更好地为教育决策和学科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与服务,面向基层学校,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得出调研结论,发现实际问题的过程。

2.确立课题。学科研训员首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筛选,确立近期需着力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问题确立研究方案。对简单问题可通过解读纲要更新理念或借鉴相关领域先进经验来解决;对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问题,可通过组建团队,确立课题进行研究的方式,来探索解决策略。

3.“项目研训”:指学科研训员将确立的学科教学、教育改革、科学管理等各领域的课题作为培训项目,组建团队(即各种级别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研究。将培训与项目研究有机融合,力求做到:研究即培训,培训即研究。

4.“效益评估”:指对各个课题项目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即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效益考评,通过评估找出其中教育教学实效明显的研究项目,并进一步总结与提炼,考量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课题主持人要及时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提炼;课题主管部门就活动过程的规范性、研究方法的原创性,研究结论的指导性等指标进行评估,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在本地区某领域的推广。

5.“行动推进”:指研训人员对经过研究得出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能解决基层教育教学及管理问题的方法策略在本地区进行成果推进。通过各种研训活动指导基层学校广泛实施和应用成功经验,进而改善其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自大集备在我市推行,尤其是在研训一体化背景下对大集备重新进行定位后,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在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在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在不断重建,教学风格在不断形成,教学境界在不断追求。教师有了满足感,有了成就感,有了进一步努力的驱动力。我想,这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不断地上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