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47次
  • 评分4
  • 28
  • 0

周青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幼儿园 751100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据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信息,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抓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依据幼儿的特点,将礼仪教育内容具体化、趣味化、形象化,经过幼儿亲自感知、实践,慢慢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的成长。

1.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活动中,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目标应由低到高、由浅至深、由近到远。在游戏、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区域活动、过渡环节等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具体情景,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养成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入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便后洗手做到节约用水,喝水时按照需要接一定量的水;午睡时,要求幼儿安静入睡,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区域活动时,要求幼儿讲话文明,不争抢玩具,懂得谦让,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

2.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对孩子们来说,很多礼仪规范内容深奥复杂,难以理解,不易记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礼仪规范。可以通过儿歌、歌曲、游戏等形式把道理简单化,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收集的过程,可使孩子们知道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了解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别人家做客时应敲门,礼物要双手接送,在别人家不能大吵大闹,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通过音乐游戏《坐汽车》知道要给奶奶等老人让座。《你是我的好朋友》通过游戏使用了"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通过小朋友情景表演《拜访客人》,给孩子们一个印象,就是拜访客人时要讲哪些礼貌等,幼儿通过情景表演和行为的辨析讨论后,真正明白了"该怎样做""我这样做是对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需要改正"还可以让孩子们争做"礼仪小标兵",使得孩子们以身作则,遵守礼仪规范的意识会明显提高。

3.重视榜样示范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作用

教师与家长等成人的言传身教、幼儿喜欢的人物的榜样作用,如童话故事等均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迁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的日常口语交往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上岗时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要注重亲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在教师的带动下,孩子们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做好示范,然后再指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在进行活动时着重培养幼儿的"坐姿""站姿""行姿"等,促进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如小班幼儿挪动椅子时,喜欢拖着走或将椅子高举着走,这些行为既不安全也不文明,教师就要以故事的形式,如"小椅子喜欢这样"的故事进行示范。先进行正确示范,再让幼儿模拟操练,最后提醒操作,让幼儿体会到正确挪动椅子的方法,促进幼儿轻拿轻放椅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氛围,使幼儿经常受到熏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慢慢转化为习惯。

4.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直观的,利用游戏、情景练习等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达到习惯养成的目标。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他们会主动划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宝宝,游戏前提示幼儿,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妈妈的要爱护孩子,孩子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幼儿在玩积木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边搭边商量,他们会相互尊重对方的想法,大家一起动手搭建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来。也可通过《熊猫的客人》《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相处交往的一般礼仪;通过《小熊过桥》《好娃娃》等故事活动使幼儿之间懂得了要互相谦让,与同伴分享快乐,要学会关心他人等。在游戏操作活动中,老师在手工区投放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副组画。孩子们会主动承担,进行分配、讨论、商量、分工、共同完成,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会使用文明用语等,他们会自觉养成很好的礼仪。

5.发挥环境育人的教育功能

环境育人的作用毋庸置疑,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幼儿文明礼貌素养的发展、文明语言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熏染、陶冶和垂范作用。教师要及时的抓住这个"隐形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在洗手间创设排队上厕所和排队洗手的文字与图片,开辟礼仪教育的主题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主题墙,讲礼仪的小儿歌、"礼仪之星"布置到墙面上,以此将这些礼仪知识深入幼儿心中。

6.充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融入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在社会、自然环境里。在节日里,教师、家长带领孩子走进社会、跟随旅游、走进爸爸、妈妈的亲人朋友家里,感受节日氛围,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带来的一些礼仪,如;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老师要时先对孩子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幼儿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向妈妈"献礼"。从教育的手段看,献花的过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做花)、尊敬长辈(给妈妈送花)、行为习惯(整理废旧)、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了礼仪教育的培养。

7.密切家园联系,强化文明礼仪习惯

要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一定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宝宝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家长的日常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在家长身边常常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并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此,幼儿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各项礼仪表现。同时,定期向家长开办有关礼仪方面的知识讲座,让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统一认识,引起共鸣,真正做到家园同步教育的结合。

在每学期定期开展的亲子游戏活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组织设计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活动,要求家长、幼儿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是家长和幼儿在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中,践行规则、礼仪要求,在增进亲子互动交流的同时,达到了家园共同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充分利用每天晨间接待,下午离园的时间,及时的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使孩子逐渐养成主动向老师、同伴、家长问早、问好的习惯,并要求幼儿在下午离园时,整理好玩具,摆放好小椅凳,并且一定要向老师说再见后才能随家长离开,如此的从一点一滴做起,周而复始,长期坚持,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一个阶段就能实现的。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需要引导、启发和感染,需要教师的教育,同时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始终,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