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口语教学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856次
  • 评分4
  • 53
  • 0

杨建莹

(文山州丘北县普者黑中心学校云南丘北663200)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和经济的一体化都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口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并从语音语调、准确流利、连贯、文化底蕴和课时有限五方面就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口语教学;交际能力;英语口语;语音语调;准确流利;连贯;文化

Shallow talk English vernacular speech teaching

Yang Jian ying

【Abstract】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hina join WTO and economy of the integral whole turn all to China the student´s English vernacular speech 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 put forward higher of request.This text analysis our country student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lish vernacular speech level and vernacular speech teaching.Combine from the speech euphonic and accurate fluent, coherent, the cultural bottom Yun and lesson limited five aspects how exaltation English vernacular speech teaching the quality carried on some thinking and investigate.

【Key words】Vernacular speech teaching;Social intercourse ability;The vernacular speech of English;The speech is euphonic;Accurate fluent;Coherent;Culture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无疑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压力。然而在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分不开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利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讲解,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和记笔记,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结构的分析,强调书写表达能力,但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读、写、译的能力一般都很好,但口语表达能力欠佳,这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在大学里有的学生过了四级、六级,但在工作面视中张口结舌,几乎不能讲一句完整的英语,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由于我国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语课系统的训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语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要教好口语课是非常不容易的。它不仅要求教师本身口语流利,语言功底深厚,还需要了解口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以下是几点粗浅的看法: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教材的内容要全面、均衡,要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原则,领会其精髓,这样在使用教材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轻松地驾驭整个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应拘泥于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可以有所取舍,有所补充。其次,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教室的布置不必像其他课堂一样,教师可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调整桌椅的摆放,以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听课,刚开始进行交际活动时可能会很不活跃。教师应该不急不燥,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克服交际时爱面子、怕张口,怕犯错等心理障碍。对学生的进步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参加到交际活动中来,教师一定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保持一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风趣幽默轻松的气氛,往往会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很自然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一定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少讲汉语,多讲英语,要渐渐使学生从母语思维中摆脱出来,培养其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让学生通过用英语来学英语,慢慢地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语言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第三,学生应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外语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口语更是如此。一个人学习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在实际场景中练习,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口语课上,学生应该利用大部分时间来参与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而教师是课堂组织者、指挥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组织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促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在课堂上创造实际情景,使学生熟悉各种场合、话题,达到交际目的。 另外,教师要注意课堂活动的连贯性与多样性。口语技能的训练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习内容、训练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口语训练的方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要尽量避免使用呆板、枯燥、单一的训练方法。新闻、笑话、绕口令、幽默故事、演讲、辩论,英语短剧表演等都可以有机的穿插到课堂活动中来。连贯性与多样性并不矛盾,只有做到连贯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来。

一般来讲,学生的交际活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对子活动。对子活动就是把学生分成一组,为完成某一交际任务进行练习。这种方式比较灵活,组织起来比较容易,而且覆盖面大,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对子组合,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受益。

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将几个人分成一组,每组的人数以3-4人为宜。进行 组活动时,学生会感到平等、自由、放松。这种活动能减轻学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英语口语教学中不可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行这种角色扮演内练习,教师必须交代清楚任务要求、目的、内容及模式,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教师在设计活动情景及人物角色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使场景和故事情节尽量真实,并为学生们所熟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和口语水平分配相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参与表演的学生当观众和裁判。活动完成后,让所有同学都来参加讨论,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台词奖等等。教师要注意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指出。教师也可以参加到活动中去,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学习的舞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学生进行交际活动时,教师一定要来回巡视,听取学生的发言,适当参与交谈,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启发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掌握活动最佳结束时间;和学生一起总结活动结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积累经验。

以上课堂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最大限度的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和培养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目的都是使学生最终能使用英语和外籍人士就各类问题进行得体而流利的交流,并能系统深入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师范院校大多数英语专业毕业生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所以,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自身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求教师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语言流畅并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云南地处边疆,大部分学生已学过英语,但由于受到了语言学习的环境、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经济发展水平、少数民族语言发音特点等等的制约,致使很多学生“说”的能力薄弱。

在上大学期间发现大多同学在与外籍教师或外国人士交流时,谈谈天气、家乡、家庭等可以,但往往因为文化底蕴不足,在谈及中国民俗等文化内容或深入讨论某些社会话题时则表现得捉襟见肘,表达时断断续续,东一句西一句,甚至言不及义。口语教学时间安排极有限,在有限的口语训练时间内要使学生达到口语教学准确,流利的要求,对教师学生都是一个难题。因此,与新时代迅猛发展形势的需求相比,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常忽略了语音语调、学生说英语的准确流利程度和连贯性,还有一点就是文化底蕴。

口语是靠声音语调来传情达意的,如果语音语调不准必然会影响交际的进行。学生的乡音难改,导致发音不标准,语调平平,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体味带英语语言独有的节奏、韵律,不懂得运用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学家把汉语称为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把英语称为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如“yes”用降调说表示肯定对方的回答,用升调则表示询问对方什么事。也就是说在英语里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语调来表明话者的态度或口气。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用心揣摩,注意辩音、识别弱读,把握语句的节奏、节拍、高低、升降;领悟语句整体语调变化,注意音与意义结合,根据表达的思想内容赋予适当的语气语调。在坚持不懈的长期训练中,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口语中准确流利也是很重要的。“准确”(accuracy)一般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语法和用词正确得体。如打电话时问“请问你找谁?”如果说成”May I know who you are looking for?”就成了中国式英语,用词不地道,应该说成“May I know who you are calling for?” “流利”(fluency)指在交际过程中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准确是流利的基础。学生说话用词不当或有语法错误,问题通常出在模仿、练习功能会话等形式让学生对大量词汇、句型、范文、习惯表达法等耳濡目染,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当然操练形式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短短几分钟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在课外自觉地大量阅读简易地道的英语阅读材料,大量听,大量操练,大声说,同时教师适当加以指导、督促和检查。

根据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口语课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系统、深入、连贯地阐明自己的见解”。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在阐述个人观点、作口头作文时,语言表达不够连贯,内容不充实,过于简单,逻辑思维不严密。这些问题暴露了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逻辑能力不足的问题。语言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没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交流就只能局限在低水平、低质量的层次上。有效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的方式有英语演讲、辩论、采访、模拟谈判等形式,因为这些形式对于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学生在口语教学活动中逐步学会怎样推理、综合、关联,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和信心。

口语实践中学生文化底蕴的不足,自然会影响到交际过程中语言是否得体的问题。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人们的交际活动常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例如中国人见面后,除了说声“你好”外,总还要问“你上哪儿?”。“你在干什么?”等,还常常谈及工资、年龄、家庭等的问题,而英美和其他西方人士往往对以上打招呼用语和社交方式不适应,甚至误认为是对他们“隐私权”(privacy)的侵犯。为了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文化敏感性,教师可以:1,给学生提供针对文化点设计的各种形式的测试题,供学生选择适当的答案,使学生能有机会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2,掌握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概念和原则,如交际用语的得体性及礼貌原则。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比较中西方关于问候、称呼、寒暄、告别、请求等语言行为的差异,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3,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比较东西方人物表情、体态语、拟声、示意等非语言行为的异同。4,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跨文化、风俗习惯及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的书籍。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避免交际中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

在缺少真实外语环境而且学时较少的情况下,口语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中的角色。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是口语课堂的组织者、观察者、顾问、督促者和评价者。上课时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民主的语言学习气氛,认真灵活地组织好教学,尽量给学生创造练习听说的机会,善于发现和解决学生在交际中的问题,解除学生思想障碍、减轻学生学习时的焦虑、胆小、怕羞等心理负担。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推广到学口语也是一样的。学习者只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并主动积极地去进行实践活动,才能有效提高口语水平。因此口语课中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整个口语教学活动的主题,才能尽快提高其“说”的能力。因为“外语是学会的,练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学生在口语中角色主要体现为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评价者等。做到自主地参与交际,能动地观察和体验语言的使用等。

总之在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在初始阶段就有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强调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上力求准确、流利、清晰。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学生涉猎外语文化,了解国情及当前的形势政策,增强文化底蕴,以此丰富学生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力求做到表达思想深入,运用语言得体,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文仲 英语的教与学1989

[2]谭立坚 交际理论在课堂上的应用 1997

[3]文秋芳 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999

[4]何 宁英语专业口语课教学浅论1999

[5]王艳 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