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讨

  • 投稿彻悟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61次
  • 评分4
  • 84
  • 0

◎刘玮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正确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高校教师自身提高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社会进步,培养人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职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准则,要做到恪守本分、修身立德、言传身教。在高校教学中,培育和践行是一套系统,需要任职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内文化建设、实践教学融合成一个体系进行教学。

党的十八大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知识的创造区、思想观念形成区,在社会培育和践行方面具有标杆作用。在高校建设中,教职员工是高校的主要力量,所以在高校进行培育和践行时既可以让教师言传身教,同时还可以提升教师团队建设。让学生身体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一、在高校教师中培育和践行的时代意义

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在党的十八大提到教育是社会和民族进步的基础,而这些不但体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还应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从宏观角度可以分析基本理论,不能将教师培育和践行视为一种要求。对教师日常修养的要求,应将其提升层面视作一项思想工作,可以进行思考和探究。

1、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综合国力已被纳入新时代的竞争中,精神文化依然是影响着国家兴衰的主导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文化作为支撑,就不能形成一种正确且科学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评判以及文化底蕴,如此一来就不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在整个精神文化中,核心价值体系是基础也是前提,需要进行科学的普及才能让人们获得正确的观念,可见高校教师的作用何其重要。

2、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和谐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需要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础,在高校教学中,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科学探究、文化传承,这些都是高校教职人员的职业目标,也是道德责任,教师是集传道、授业、解惑为一身的一体化工作者,它促进社会的发展和道德延续,也将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进程和文明进步的脚步。为此,高校教师不是单独的个体工作,而是整个社会、公共发展的长远职业,因此能够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得到深远影响。

3、高校教师的培育和践行是国家人民发展的需求

价值观是非理论性的,它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是需要人们通过日常行为得到体现的。在高校进行教学,教师不单需要通过书本教授学生,使其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修身养性,还需要强化自身的行为修养,将此变成自身的具体行为,让学生在平时养成习惯,在进入社会后,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培育和践行活动,

二、高校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定位

1、研究者的定位

高校是育人的摇篮,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教师只有自身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作为科学传授的群体,应当将理论研究变成一种学术追求,不可以将自己定位在一个被动的接受理论实践者的位置,应当将自己定位在研究者的角色,主动思考个人、社会、国家,牢牢掌握社会主义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理论的实践和思考,明确自身的职业责任,提升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实践者的定位

教师在进行培育和践行中,不仅需要积极开展一些学术上的研究,增加理论自信和自觉,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营造一个文化发展持续的新生力量。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切记不能忽视对于细节的掌控,做到将培育和践行变成自己的习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在日常点滴中发散自身魅力。积极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符合时代需求,可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

三、结语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正确有效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内心修养,同时还需要高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科学实践教学。通过这些手段可增强凝聚力,更使教师的高度得到提升,从而将自觉践行更加深入人心,为学生的践行做出榜样。

(作者单位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