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运用,实现高效语法课堂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6-05-10
  • 阅读量912次
  • 评分4
  • 97
  • 0
摘要:传统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分注重单一的知识规律呈现和反复大量的联系,而忽视了只有与社会生活接轨,才能实现语法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分析一节语法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展示了语法课堂和生活资源结合的良好效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目标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达到正确运用语法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法课堂;生活资源;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62-2一、引言 
  “生活即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思想。他主张把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教学合一”。然而,许多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英语教学课堂实践中,采取简单的“演绎法”:先由教师呈现知识规则,再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操作。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要求,让课堂的“教”与“学”完全脱离社会与生活。让学生觉得课堂是乏味的;知识是很难的;学好是不可能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语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有机组成部分而受到教师们的颇多关注。然而不少教师在语法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过多强调语法规则,并且花较多时间进行大量地机械训练,从而导致语法课给学生留下了枯燥无味、不易掌握的印象。 
  新课标提出英语语法教学应该从“运用”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认知特点,尽可能地运用生活资源,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语法知识。本文将结合笔者执教的一节语法视频公开课,探讨如何巧用生活资源,活化英语语法课堂。 
  二、教学实例及评析 
  1.创新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语法课重点之一是can和could在express ability方面的区别。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笔者在充分了解4月20日雅安地震情况之后,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What could the people (students rescuer...) in Yaan do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进行回答。 
  点评: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先行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接着呈现语法规则,随后进行操练。学生在对知识一知半解的同时,觉得课堂乏味无趣,昏昏欲睡。 
  笔者的导入运用了雅安地震刚刚发生时的图片,学生对话题比较感兴趣,并且经过对问题的讨论,能够运用could表达过去的能力。 
  2.层层递进,满足情感需求。在笔者评析完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后,又设置了一道讨论题:What can people (volunteers doctors、nurses...) do to help people in Yaan?笔者鼓励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志愿者,是医生,是救援士兵,怎么做才能帮助震后的雅安人民呢?在学生讨论的同时,笔者设计板书Time 
  canat present 
  couldin the past 
  点评:学生在对此问题讨论的同时能够注意到我们用can来表示现在的能力。如学生说:We can raise some money for them, We can give them our best wishes and pray for them.同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学到要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课堂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效结合在了一起。 
  3.融入交际,锻炼学生交往能力。本节语法课重点之二是can、could和may在ask for permission方面的区别。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三种情境,即:1. Tom wants to borrow an English book from his friend in another class. 2. Lily asks her mother if she can watch TV for one hour. 3. Mike is late for school. He wants to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学生根据平时生活常识,基本能正确运用这三个单词询问是否允许,并进行对话表演。笔者设计板书: 
  may ask for Permission(允许) 
  点评:表演一直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活动,尤其是这种来自日常生活的情境表演,孩子更是得心应手。因为有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加上生生互动过程中呈现语法,传递语法的意义和用法。由此一来,学生对语法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并不易忘记。 
  4.生活场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语法课重点内容之三是How与What引导的感叹句。笔者用三幅图:1.李总理第一时间感到震区现场引出Premier is a very kind man.其中kind为单数可数名词。2.在展现震前天气时,学生异口同声说The weather is very bad. 其中weather为不可数名词。3.震后孩子们纷纷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学生们说:The children are very helpful.其中children为复数可数名词。 
  点评:继续以“地震”为主线,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选图,看似简单,实际上加入了what引导的感叹句所涉及的单数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和复数可数名词。由学生总结how和what如何引导感叹句,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总结中能够很好地区分how与what的不同用法,为稍后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联系时事,教育与教学并重。笔者用以下这四幅图给学生设计了一个Group work活动。让学生就这四幅画进行讨论,用can、could和感叹句(how和what均需用上)的形式表达出来。 点评:此种小组活动改变了传统语法教学中规则讲解、举例说明、规则验证等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习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且趣味盎然,却又无时不围绕语法主题,且由于这些话题都是生活中刚刚遇到或常常讨论事情,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大家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使整个课堂井然而充满活力。同时,学生表达的各种观点,如:珍惜粮食,献出爱心,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积极奋进,建设城市等。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也给周围同学传递了正能量。 
  三、感悟与反思 
  1.语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语法知识的运用,而不是教师过多强调语法的形式。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利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源。创设不同的语境,让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用中不断感知、体验、实践,最终达到能正确运用目标语法知识的目的。 
  2.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材料来实现。教师应该确保能较为集中地体现特定语法特征,尽量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具有真实的交际意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语法规律并正确运用进行表达的欲望。 
  3.枯燥、被动的学习是低效率、高消耗的认知过程,很难持久维持学习动力。只有当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感情态度与认知能力的互动过程,语法课堂才能积极活跃,学习效率才能得到很大提高。教师精心利用生活资源涉及语法教学,学生做出相应的语言反应。长此以往,这种体验积累到一定数量,学生便可以形成自己的语法技能。同时,从生活中来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文化审美能力、逻辑思维和穿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结束语 
  生活既是英语学习的起点与源泉,又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与归宿。生活使学生领略到了英语的美丽,英语开拓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生活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英语扬起了学生追求生活的风帆。常有人讲,英语语法课堂是枯燥的、无味的。但只要教师用心去规划语法教学课堂,在生活中学语法,在语法中找生活,真正做到“活化课堂”还远吗? 
  [参考文献
  [1]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LarsenFreeman, D.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陈东红.情景体验 规则探究 学用结合——由一节语法公开课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04). 
  [4]陈艳婷.巧用生活资源,活化英语课堂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04). 
  [5]何宏玲.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