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在学困生眼里变得多姿多彩——试论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问题张文霞

  • 投稿蓝精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34次
  • 评分4
  • 97
  • 0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文霞 刘晓阳

【摘 要】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会遇到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继而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会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针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学困问题,父母与教师可以通过共同地努力,给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以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甜蜜感、满足感以及相应的积极辅导,使小学生能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爱上数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学;小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10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小学低年级学困生不良学习的干预研究”(立项编号:JLSJY2012Z062)的阶段性成果。

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数学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接受所学知识或不会将其加以运用,成绩也相对较差的学生。造成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诸如父母对孩子成绩的不正确态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社会的不良环境、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等。针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学困问题,父母与教师可以通过共同努力,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被关爱,同时使其获得成就感、幸福感、荣誉感、甜蜜感、满足感,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当小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时,教师及时予以积极辅导,帮助小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其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爱上数学。

一、由易到难,给学生以成就感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差,数学基础相对较弱,成绩普遍低于同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成功体验,感受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对数学失去信心。在学习新知识时会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认为自己做不到,所以就不会尽全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结果不能达到学习的最佳水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稍差于其他同学。

学生认识事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先复习、巩固以前所学内容,将与本次课程知识点有关的内容给学生串成线,让学生有一个缓冲过程,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很突然,而是一点一点循序渐进推出来的,即进行有意义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不要说“这种题很难,这个知识点很难……”这类的话语,可以将其改成“这种题或许有些难度,但以我班同学的智商完全不是问题……”一方面让学生认为有些挑战性,另一方面让他意识到他可以做到。一点点加深知识点,一点点增加题型难度,这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学生一次次的进步中,使学生重新找回在数学学习中丧失的自信,更加努力提升自己。

二、积极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幸福感

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跟随教师的脚步,神游一下,这绝大多数原因是这些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所以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这类学生感受不到数学之美,找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一味地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自然对数学学习有畏难情绪。

让小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首先要使其融入到数学情境中。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环境中,从而更容易理解新知识。创设一个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则会大大增强。创设情境要贴近儿童生活,同时也要求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可以是编一个故事,将知识点融入其中,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将知识点层层深入,好奇心和求知欲双管齐下。也可以就某些发生在学生身边,或使学生颇有感触的事件来讲授新知识。如针对钓鱼岛事件来求我国钓鱼岛占地面积是多少,占祖国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它的比例尺表示多大,然后让学生回家讲给父母听。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而且是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三、培养学生意志力,给学生以荣誉感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一部分懒惰的小学生,他们不经常动脑思考数学问题,在数学探究中缺乏耐心,遇到稍复杂一些的数学题就放弃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其正确完成这类题型时,适当进行一些奖励。但切忌不可过度奖励,让学生在奖励过后发现解决复杂题型的乐趣,而不是为了得到奖励而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偶尔叫一些这方面表现良好或进步很大的学生在黑板前给其他学生进行讲解,这将很大程度地增强其信心,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也不会再产生畏难心理,不断勇往直前。

四、教师因材施教,给学生以甜蜜感

在小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用相同的方法应对全体学生,这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不适应而无所适从。教师的方法对他不适用,自己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会有一部分小学生会因为没有掌握到学习方法导致成绩不理想。

每个学生心理和生理成熟条件都各不相同,在接受新知识的情况也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遵守这种差异变化,因材施教。首先教师应该基本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再根据其特点找到适合他的教育方式,使其不断完善与提升。当然教师很难做到在每个知识点面前都考虑到所有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及时对新知识吸收不好的学生进行辅导,以他容易理解的方式,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对相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教学,帮助不同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及时纠正数学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此时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掌握儿童心理知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记忆力不好的学生可以教他一些有趣、生动的记忆方式,比如联想记忆法、归纳法等,告诉他及时进行复习,必要时结合赫尔曼·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指导其进行复习。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以推荐他阅读喜欢的儿童文学,然后概括中心思想。最好是科学类的杂志﹑故事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更有助于学生对理科类知识的学习。

五、家长关心,给学生以满足感

一些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学校,孩子在家学习写作业,家长没有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有的偶尔问问,有的每天只是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则是放任不管。意志坚定的学生会更加努力,意志力稍差的学生则很容易把作业草草了事甚至半途而废。也有一些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对孩子起到负面影响,这些家长总喜欢将孩子进行攀比,给孩子压力却很少给予动力,甚至会时常说一些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的话语,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且会给孩子以“我很笨”的心理暗示。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信心。

学生的学习发展与家长有着密切关系,家长是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也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家长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不仅是教师,家长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发现并及时改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要给予鼓励,让孩子有继续努力的动力。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奖励,让学生有成就感进而转化为内部动机。对于孩子的不足,家长应多纠正少批评,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本质,尤其不要将孩子相互攀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六、根据社会实际,给学生以积极辅导

社会上的一些风气对学生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近几年网络盛行,学生从很小就开始接触到网络并很容易对其产生兴趣,把很多精力都放在电脑与手机上,就会很难收回心思专心去学习。其次,现今社会一些地区也流传着“学习无用论”,认为学习没有用,学习好也不一定能有所作为。受这种言论的影响,一些家长与学生都不重视学习成绩,也没有下很大功夫在学习上。

“学习无用论”,这种观点或多或少会对小学生产生一些影响,这时,就需要家长和教师配合,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不能太过功利。此外,让学生感觉到来自父母与教师的爱也尤为重要,让他内心有充实感,积极向上,才能意志坚定,克服一切干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尚小铭.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与其抑制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季玉娣.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与管理对策[D].苏州大学,2011.

[3]金岐凤.小学数学学困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4]刘娟娟.小学数学中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唐瑞芬.数学教育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