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 投稿叶草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51次
  • 评分4
  • 29
  • 0

李延杰

山东省沾化县冯家镇第九小学25680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数学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数学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开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的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1.情境教学加以创设,学习乐趣加以开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好玩”,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学习的首要动力,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那么他的优势和天赋就在哪里,发挥他的优势,他才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取得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内容加以演变,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检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力争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一定时间的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几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参与能力,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与教师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等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分层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正如心理学家所述“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3.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的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教师选择好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实施调控。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教师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教学开放了,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使学生在教师与学生合作中,学生与学生合作中放飞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

4.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新课标提出: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观察、操作,逐步掌握其特征、特性。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通过对日常生活观察、思考和质疑,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5.强化学习习惯,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快乐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言语举止,用“美”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否则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数学也就提不起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只有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获取了成功,数学课堂教学就变成学生学习的快乐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