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适时引导构建实效课堂

  • 投稿王盐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64次
  • 评分4
  • 66
  • 0

文/孙恒银

【摘 要】有效的引导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有效构建;适时引导

一、问题疑点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们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挖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导入时可采用故事引入、猜测谜语、巧设悬念、设疑质疑、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操作激趣、模拟表演、举办辩论赛、争当小老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年、月、日”时,先讲了一个故事:“小红今年7岁,她的表哥小明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你们猜猜小明今年几岁了?”有的学生随口应道:“3岁。”一想又不对,小红今年7岁了,表哥怎么才3岁呢?同学们面面相觑。就在他们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我跟他们讲,这里藏着一个秘密,进而引入新课。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学习动力更足,一节课,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二、有效学法引导,提高学习能力

教育家吕淑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过去我们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你学会了”吗?如今我们要问的是“你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要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用铁丝做了一个圆,让学生求出它的周长。学生说可以把铁丝拉直就能求出它的周长。接着,我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让学生测量其周长,学生当时束手无策。我启发学生把圆和正方形进行类比: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周长是边长的几倍?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片、细线等实物,引导学生测量出必要的数据并进行计算,看是否能找出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极富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究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从想学、学会到会学的能力。

三、重难点处引导,促进知识理解

重难点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关键。一节课是否成功,主要是看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并且一些知识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教师要顺应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灵活引导,我在学习的重难点处引导时注意了:①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③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分析 、判断、联想等方法进行推理。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各一个,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物体有什么相同点?(等底等高),接着问:“它们的体积相等吗?”(不相等)再问“既然不相等,那么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指导学生把圆锥容器装满水倒入圆柱容器中,看一看几次能倒满?通过操作,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四、转角弹性引导,拓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数学学科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本质区别。《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固然在教学中需要去做,但如果这些措施离开了数学思考,也只能是无效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但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造成学生无从入手,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分析教学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转折,形成新思路,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能认真倾听,随机应变,独具一双慧眼,当学生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补充另外的信息适时引导,或者追问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我们注重引导走向高效课堂,使有效的数学课堂引导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秉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上海教育;2013.9

[2]林丽霞;适时引导追求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3.11

(作者单位:山东省成武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