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学业成绩性别差异分析

  • 投稿阿原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44次
  • 评分4
  • 48
  • 0

李金波 杨 军

摘 要:根据历年高考和历次平时考试数据,分析男女生在政治课程考试得分,知识、能力掌握上的差异及差异变化趋势。研究显示:男女生的得分差异显著,女生在平均得分、高分比例上明显高于男生,男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更大,分数分布较女生更为分散。近年来,差异还存在拉大的趋势,尤其是新课改高考后差异变得更为明显。男女生对不同知识点、知识类型、学科能力和认知目标的掌握各有优势,整体上女生要优于男生。从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教师、家庭、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以及考试命题等方面分析影响性别差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性别 思想政治课程 学业成绩 差异

李金波,男,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员;杨军,男,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男女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业成绩是否存在差异?随着新近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科目选考制度的实施,这一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已有的相关研究不多,直接对男女生政治课程学业成绩差异进行研究的更不多见。分析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男女生在政治课程学习策略、学习参与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研究多采用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所得结果更多是一种定性的推断,对差异的归因分析也常常比较空泛,缺少具体分析。另外,定量分析更多也只是对考试得分的一种统计,对男女生知识、能力掌握方面的差异研究还未涉及。

我们选取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高考和平时考试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男女生在得分、知识掌握、能力掌握上的差异及差异的变化趋势。以期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结果,为改进学科教学、学生高考科目选择及考试命题等提供参考

一、男女生考试成绩的差异

1.男女生在高考成绩上的差异。

从某省参加2006年至2014年政治高考的考生中,每年随机抽取男生、女生各10000名作为分析样本。首先进行得分差异的检验,然后分析男女生得分的集中趋势指标(取平均分)、离散趋势指标(取标准差)及得分分布指标(取偏态度系数、峰度系数),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历年男女生的高考得分差异均极其显著(P<0.01),并且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历年的标准差则是男生大于女生,说明男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女生更大,女生之间的成绩差异相对较小。

得分的分布体现在偏态度系数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历年的得分分布均呈负偏态,即平均分以上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并且总体而言女生的偏态度系数要大于男生。体现在峰度系数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有些年份大于0,有些年份小于0;女生的峰度系数要大于男生。峰度系数大于0,说明得分较正态分布更为集中;峰度系数小于O,说明得分较正态分布更为分散、均匀。

进一步分析近两年男女生得分的具体分布,结果见图1、图2。

进一步分析男女生得分差异的变化情况。按照线性等值的原理,在学生得分分布接近的情形下,学生的标准化分数基本具备可比性。因此,我们将历年高考成绩标准化,转化为总体平均分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分数,然后分别统计男女生标准分的平均值,结果见表2。

表2显示,政治学科一直来都是女生高于男生,平均的标准分差为0. 18。分析历年来成绩的变化,可以看出近年来的男女生差异存在拉大的趋势。另外,抽样所在省是2009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可以看出新课改高考前后的男女生差异变得更为明显。

3.在学期间男女生考试成绩差异及变化。

历年男女生高考成绩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分析,还只是一种结果性的判断。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男女生的成绩是否同样存在差异?是否与终结性考试中的表现一致?或者是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这需要对男女生差异作一个动态的了解。

我们抽取相同省代表学生学业水平较好、中等、较差的三所学校,男生和女生各1223名作为样本,并提取学生高一两次期末考试、高二两次期末考试、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两次模拟考试以及高考成绩,将各次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统计男女生标准分的平均值,结果见表3。

表3显示,与历年考试结果相同,在学期间政治学科成绩也是一直女生好于男生,并且差异较大(历年平均的标准分差为0. 22)。分析历次考试成绩差异的变化,可以发现不同次考试问的差异变化较为明显,但整体而言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考试成绩是一个学生学业水平的整性体评估,成绩差异分析也只是对男女生整体学业水平差异的一种评估。在些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对男女生在知识、能力掌握上的差异作出诊断。

一、男女生知识掌握的差异

学科知识点可进一步划分为一级知识点和二级知识点。选择最近的2013和2014年高考结果,分析男女生在一、二级知识点上的掌握率,结果见表4和表5。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一级知识点方面,两年来女生对五类知识点的掌握率均高于男生。二级知识点方面,在“生活与消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重要的国际组织”这些知识点上,有时女生高,有时男生高,其他知识点均是女生高。其中差异较大的有“文化与生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时事政治”等。

三、男女生能力掌握的差异

从学科能力和认知目标两个方面来分析男女生的能力掌握差异,结果见表6和表7。

表6和表7显示,无论是学科能力还是各层级的认知目标,女生的掌握率均超过男生。其中以“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认知目标差异较大。

四、分析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政治课程学业成绩差异的一些特点:在考试成绩方面,无论是终结性的高考成绩和过程性的平时考试成绩,男女生的得分差异均极其显著。女生在平均分、高分比例上均要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更大,分数分布较女生更为分散。近年来的男女生差异还存在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尤其是新课改高考前后的差异变得更为明显。

在知识掌握方面,女生对大多数知识点的掌握率要高于男生。整体而言,女生的优势更多体现在“时事政治”等相关知识的记忆上。在能力掌握方面,女生无论在学科能力还是认知目标层次上均要高于男生,尤其在“论证和探究问题”、“综合应用”等高层级的能力上要优于男生。

男女生存在的上述差异,与男女生自身(智力、非智力因素)、环境(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文化等)及命题等密切相关。在智力方面,虽然一般认为男女生总体的智力水平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表现在注意、记忆、思维等具体智力方面还是各有优势。女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并在这种关系发生变化时很快地顺应,所以她们听课时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积极与老师配合。而男生的注意力与女生相比,则稳定性稍差,上课时易分心。男生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女生在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方面优势明显。男生的思维方式更多偏向于逻辑思维,女生更多偏向于形象思维。政治学科需要有较多的机械识记,更多使用形象思维,因而女生更会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在政治学科中表现优势也就在情理之中。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男女生在学习策略、兴趣、性格、自信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例如,调查发现,在政治学习策略运用上,女生的情感策略(比如学习动机)、认知策略(比如预习、要点策略等)、元认知策略(比如监视策略、自测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例如寻求支持策略、合作策略)等运用水平都要比男生高,但在信息加工策略上要比男生差。男生具有更好的自信,但也因此会导致学习的动力不足,女生依赖性较强,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对成败得失比较看重,也因此在学习中会更认真更投入。女生性格比较温顺文静、遵守纪律、谨慎踏实,男生则普遍比较调皮好动、不拘小节。男生自制力和自我约束方面不如女生,但意志力较女生强。男女生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会造成对学习心理资源的分配和投入不同,形成在政治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

在环境方面,教师的性别偏见、对男女生的不同期望值以及由此产生的性别化教育行为都会对男女生的差异产生影响。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至深,家庭背景、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性别观念、性别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对两性心理行为、性别角色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传统观念对男女生差异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人们普遍认为女生在政治等文科类学科学习上比男生有较多的优势,这种固有的偏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念,使男生的政治学习较为消极和被动。

在考试命题方面,偏态度、峰度的变化与试卷难度及难度的分布密切相关,难度波动过大或难度分布不合理是造成男女得分分布变化大的重要原因。另外,新课程改革后,高考与新课改的理念衔接更紧密,试卷整体难度有所下降,考试内容与现实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关注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应用;为突出能力立意,试题更多使用背景材料,减少理论性、抽象性强知识的考查。这些都更有利于女生发挥自身的优势,造成女生在传统的文科类课程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面对男女生的差异,首先需要提高对性别表现差异重要性的认识。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中不是简单地要扩大或缩小这种差异,而是提高对性别差异特点的认识,发现其优势和不足,找到影响性别差异的本质因素,并从解决造成差异的因素人手,促进男女生学科学习的均衡发展。

教师要强化性别公平意识,破除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采取性别平等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教育中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性别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因性施教。要改变传统的性别刻板观念,通过教育使男女生形成对传统性别文化的正确鉴别力,用积极观念和实际行动来削弱这个传统力量的消极影响,促进社会与自身的发展。要正确引导男女生交往,增强男女生彼此间的优势互补。家长需要给予孩子们自由的空间,使他们了解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充满兴趣、充满效率地学习。

考试命题方面需保持历年来试卷难度的稳定,给学校、教师、学生以稳定的难度预期。要考虑男女思维的特点和差异,关注性别倾向问题,努力避免试题的功能差异。要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把握改革的力度,坚持迈小步、渐进式的命题改革,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考试的稳步实施,对中学教学形成良好的正面导向。

(责任编辑:王葎)

本刊声明

近日,有读者向本刊反映,社会上一些论文代发机构通过各种形式与向我刊投稿的作者联系,声称可以帮助作者刊发稿件,并向其索要发表费。本刊特在此郑重声明:杂志从未与任何社会中介机构合作办刊,绝不会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从事论文发表等工作。

《思想政治课教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