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画”出课堂之美

  • 投稿小瑞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75次
  • 评分4
  • 12
  • 0

王明玲(山东省临沂市沂州实验学校)

笔者在教学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学习——成才的阶梯”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可以增长才干”这一知识点,开展了一个小活动——画圆。可以说,画圆“画”出了课堂之美。

【教学案例描述】

首先,笔者展示了七年级学生制作的游乐场、航空母舰等照片,让学生感知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接着,开展了一个小活动——画圆。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先让两名学生登台在黑板上用老式圆规画圆,接着教师问画圆的这两位学生:“画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不好画)

第二步:教师拿出一个新型圆规让学生演示画圆,之后再问学生:“哪一种工具画圆比较快,为什么?”(学生回答:新型圆规画得快。)于是教师说:“这个新型圆规就是我校六年级四班的同学徐书晗发明的。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发明者?想不想了解她发明创造的过程?”

第三步:播放录像。录像中徐书晗描述发明创造的过程。首先,研究原因:上数学课时,徐书晗发现老师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圆必须先用尺子量一下半径,而且由于黑板比较滑,圆心老是滑动,很不方便。她想:能不能设计一种新型圆规,帮助老师在画圆的时候,既能方便地画出半径,又使圆心不滑动。其次,研究重点:1.如何解决圆心滑动的问题?2.如何解决必须用尺子量半径的问题?3.如何解决老师的手不能转动360度、一次性画出一个圆的问题?最后,研究步骤:询问老师与同学,找出目前老式圆规的缺点和不足——画出图纸,设计出新型圆规一代产品——征求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再次改进做出二代产品——试验证明二代产品的优越性。

第四步:让学生议一议。一是新型圆规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生1:用到了吸铁石(磁铁)的知识。生2:用到了数学知识(半径大小)。生3:我觉得这个发明存在一些问题。新型圆规只能在用铁皮做的黑板上使用,不能在用木板做的黑板上使用,也不能在水泥做的黑板上使用。生4:我发现,如果半径过大,尺子不够长怎么办?生5:我发现,如果画错了,没有擦的功能。二是徐书晗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知识?生1:学习。生2:实践

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学习可以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教学案例解析】

这个画圆小活动“画”出了课堂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画”出了真实之美。新型圆规的发明者不是教师的虚构,而是真人真事,这样的教学案例真实可信;发明者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来自学生身边,这样就触手可及。来自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模仿、效仿的愿望。这样的教学,显示出了真实之美。

第二,“画”出了体验之美。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性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让学生画圆,就是一种体验活动。这个体验活动虽然简单,但是学生的体会和印象却是比较深刻的。这样的体验无疑真切而生动。

第三,“画”出了生成之美。在引导学生“议一议:新型圆规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时,学生纷纷提出新型圆规的发明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这显然是教师意料之外的。如果单从本课知识教学的角度看,学生发现的问题不属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但是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思维被激发来看,这样的课堂生成是很可贵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这样的生成很有必要,它显示了教学的生成之美。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