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 投稿以太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73次
  • 评分4
  • 76
  • 0

王晓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开放性课程理念为课程资源开发带来了极大的自主创造空间,教师与专家、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实施小组探究性学习,借助时改热点点评、巧设各种课堂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等路径调动其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路径 价值指向

作者简介:王晓琴,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共同收集、处理、展示课程资源。这就是说,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创造者和主体。《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促进我们在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路径

1.实施小组探究性学习,拓宽课程资源。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目前常见的操作方法是由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案例中探究结论。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反其道而行之,即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搜集整合案例来探究论证问题。在进行人教版《政治生活》第三课“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前,笔者提出探究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热点,看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整合案例,在课堂展示研讨。课堂展示环节,探究小组运用三个案例阐释我国政府的职能及履职状况。一是结合当前我国桶装水市场不规范、管理混乱的案例,指出我国政府要搞好市场监管,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同时应严厉打击桶装水市场的违法犯罪现象,执行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二是播放我国“嫦娥”飞天的视频,说明政府认真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促进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三是介绍近期北京市治理雾霾的一系列举施,说明市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之后,教师基于学生展示研讨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悟:一方面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转变观念与职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与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通过让学生搜集整合素材、探究体验感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孵化出“提出问题——搜集案例——展示研讨——形成认识”的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

2.借助时政热点点评,丰富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人文与社会学科,在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求与时事政策教育相补充,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为了提高时政点评的有效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时事点评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勿把时政点评演绎为新闻播报,割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纽带。时政点评反映出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文化等知识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折射出学生的价值取向。时事内容、学生点评、学生价值取向三位一体,为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第二,坚持时政点评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同步的原则。例如,学习“人生价值”时,要求学生结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与年度最美人物进行点评;学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要求学生点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文化现象。第三,坚持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优先的原则。遇到出现国内外重大新闻,则指定时政内容,如每年的中央与地方两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一届政府的简政放权、我国划分东海防空识别区等。

3.巧设各种课堂活动,生成课程资源。学生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的获得。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就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如果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上安排如辩论赛、小品表演、记者招待会、访谈节目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表演能力,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我们安排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为“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反方辩点为“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课堂上,正反双方围绕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内涵、区别和联系、两者给社会与和人们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两种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展开了激烈辩论,正反双方在辩论中逐一呈现的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抓住其中辩论不清的问题引导全班深入探讨,使学生意识到无论什么类型与风格的文化,只要是先进健康的文化都是有益于社会的,青年学生要努力加强阅读与学习,从文化作品中汲取有益养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开发课程资源。社会调查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探究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一个专题知识学习之前或一个模块知识学完之后,我们都会开展主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实践,搜集素材、整合数据、积累资源、形成成果。

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之前,我们确定了“广州市中学生品牌消费现状之调查”主题,让学生调查广州市中学生的名牌消费现状,并将它提交到课堂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与讨论。学完《经济生活》模块之后,我们拟定了“广州市春节消费状况调查”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寒假调研,挖掘出蕴含在春节文化中的经济学道理,并指导学生撰写了《2014年春节水上花市消费情况调查》、《年夜饭中的趣味经济学》、《浅谈“春节年夜饭”》、《中学生春节消费状况研究》等小论文,与同学交流分享。

二、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指向

1.转变教学方式,打造主动互动的高效课堂。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必然引发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引起师生传统课堂地位的变化。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意味着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把自己的生活、获取的信息、思考的问题带进课堂,就需要自主学习亲自动手动脑、小组合作共同实践探究。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信息的垄断者与唯一传递者,因此,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开放的心态接纳分享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活力才能得到空前释放,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转变,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2.凸显学科价值,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其它学科相比,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的德育功能,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学科价值。学生个体的德育情感具有缄默性,一味说教的课堂教学不但难以取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与共鸣,反而会虚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使其置身社会现象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探究、分析,学生会将思考的结果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对事物接受或拒绝、赞同或排斥的情感态度,实现知行意的统一。此外,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力目标的核心内涵是“过程与方法”,它涵括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即学习力和思维力,实践能力即行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实践力,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另一重要学科价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就是锻炼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判断与论证的能力;讨论与探究、设计与参与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相关的学科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不断更新的知识海洋中撷取新的养分,以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与教材的内容与外延丰富了很多,但不是任何体验与案例都可以进入课堂。学生在情境选择、资源整合、分析问题、评价事物、活动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指导学生开发课程的能力。譬如,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使用信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记述、调查和讨论。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教师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受到挑战,教师应随课程建设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课程建设,课堂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动态的生成,能否有效地利用好学生资源,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具有捕捉、判断、选择、组织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与高超的教育智慧。毫无疑问,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学生开发资源的程度以及发挥其效益的水平,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反思、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扎实前行。

(本文采用了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唐素丽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材料,在此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