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渗透润物无声

  • 投稿叶草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182次
  • 评分4
  • 70
  • 0

朱国良 【摘要】当今时代道德理性被提至重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多元文化纷呈、个性张扬的时代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地理教育的实践,分析了在地理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理教学;德育教育

当今时代道德理性被提至重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多元文化纷呈、个性张扬的时代做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是极其丰富的,几乎在每个章节、课时里都存在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素材,为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和品德行为的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地理学科在加强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责无旁贷,下面仅谈谈我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一、寓德于教材,让学生信服,适时增强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

1、联系国情,加强爱国信念教育。比如,自然国情中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国情中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概况与特点等,都是地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它所涉及的资源、环境、生态、人口、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等问题,都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寓国情教育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来渗透国情教育,在由知识向情感、意识、观点的迁移中完成国情教育任务,实际就是进行自我国情教育的过程。所以,地理学科在国情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如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美国》时,其中阅读材料《华人对美国的贡献》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教育的最好内容。

2、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如在讲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中的天气与人类关系时,可以引入唐朝贯休的诗句“日出而作兮日入归,如彼草木兮雨露肥。”作为导语,教师简单地解释:白天出门辛勤地工作,太阳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这里风调雨顺,草木都肥料充足。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中“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时,可以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穿衣入手:多媒体投影有“100%澳毛”标签的羊毛衫图,教师讲解如果经常逛商店的话,也许你会发现,在一些羊毛衫的标签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学生通过看图,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教师采用这样的导语,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关系较为密切,使知识的学习更贴近生活,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的生活问题,既作为导语引出新课或新知识点,又激发起同学的好奇心,让同学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从而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寓德于活动,让学生亲近,适时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1.适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社区环境,社区不仅是学生校外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校教育信息、教育效果向外辐射的接受区。这种联系决定了社区最有可能也是最愿意为学校提供服务和方便的社会环境。学校花费不多的精力、财力,就可以就近获得社区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根据汾湖高新区的区域特点,积极挖掘一切能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社区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适时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例如,学生在对耕地流失的考察中观察到了“过度开发房产”造成的危害,在对小论文中提出要“科学地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持最根本的耕地”。在对城市环境的调查与监测活动中,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只有整个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维护环境”;“从前只恨旁边工厂排放毒物,认为迁走就好了,实际上如工厂排放的毒物不加净化,即使迁往别处,照样会污染别处环境,毒害别处人民,要重在治理、防治结合”;“通过环境分析,使我们从现在起就关心,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将来到了工作岗位上,也将为保护环境做出最大努力”。这都是学生在通过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后建立的比较正确的环境保护思想。这种效果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不易达到的。因此,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又深刻的思想教育的好课堂。

三、寓德于练习,让学生可敬,适时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他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补差,因为学生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地理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全面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都有很大作用。教师适时将地理德育与地理知识能力有机地渗透在一起,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德育素质,才能长久保持、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停留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知育层面上,还应提高到德层面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