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创造性提升

  • 投稿浅川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91次
  • 评分4
  • 21
  • 0

胡云琬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学的引领作用;要牢固树立大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养成,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克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价值引领创造性使用教材实践养成

胡云琬,男,北京汇文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

《思想品德》2011年版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思品课标)已印发三年。三年来,广大一线教师依据课标精神和具体要求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纵观当前各地的教学状况,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价值引领、教材的使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尚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

1.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切实做到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建议等重要环节多次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述即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关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表明,帮助学生确立、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鲜明德育功能的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涵盖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涉及面宽,内涵丰富,是我国的兴国之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追求。研读2011年版思品课标框定的“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三大课程内容板块不难发现,思品课标规范的各项教学内容全部涵盖在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中,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因此,我们绝不能将思想品德课程视为一般的学科知识教育课程。在思想品德课的全部教学中,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应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教学内容融人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中,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加以诠释;与此同时,务必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课程和教学的导向作用与引领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课程的导向、引领作用,应该落实下列几项要求。

第一,要把教材的相关内容融人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中去,加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力度,加大敬业(对初中学生来说可将敬业与刻苦学习相联系)、诚信和友善的教育力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具体要求延伸和扩展。

第二,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精心挑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典型性、感染力,展现真善美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真善美行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而生动的表现,是帮助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素材),特别是要选用能够展现真善美的中国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还应适量列举一些假恶丑的事例并予以贬斥,引导学生在对比和鉴别中,深刻认清什么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什么是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前者应予肯定和赞扬,后者必须反对和否定。

第三,要在帮助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增强其价值观自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于2014年12月12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价值观自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来自于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只有增强价值观自信,才会有“执着的坚守和自觉的践行”。

2.牢固树立大的教材观,力求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牢固树立大的教材观既是准确把握全部教材、增强课程开放性和实效性的重要要求和重要保证,更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品德教学的基础性环节。大的教材观涵盖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课程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其二是教师要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

事实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标明确提出的全新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对此,每位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由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又由于教材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而修改教材又需要较长的周期,所以教学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依据而不拘泥于教材、既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这种大的教材观是我们对教材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相互联系的几点要求做起。

第一,要更新、充实教材。所谓更新教材是指将原教材选用的已经过时的数字、素材或不符合、不贴近学情的情境,以及国家修正前的法律、法规及其条款更新为最新的数字、素材,符合、贴近学情的情境,国家修正后的法律、法规及其条款。所谓充实教材是指将中央的重要会议(如党的十八大)、重要文件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及时融人到教材相关内容中去,以实现教材的与时俱进(如将原教材表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更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第二,要重新整合教材。所谓重新整合教材是指不一定按照教材设置的框题、目题顺序机械推移、照本宣科,而是应依据教材的本意、主旨和学情采用板块形式(板块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围绕教学主线层层深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利于出色地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广西的一位教师将有关“珍爱生命”的教材整合为“生命之美、生命之贵、生命之责”三个内容板块实施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四川的一位教师将有关“老师伴我成长”的教材整合为“追忆伟大的老师(追忆四川汶川地震中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伟大教师)、走进身边的老师、感谢敬爱的老师”三个内容板块实施教学,获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再如,北京的一位教师将有关“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的教材整合为“人生难免有挫折、遇到挫折要坚强、应对挫折有方法”三个内容板块实施教学,荣获2012年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第三,要着力活化教材。所谓活化教材是指不是呆板、生硬地灌输教材,而是采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或路径引导帮助学生感悟、认知、理解教材,与此同时深化其思想认识。活化教材的具体方式和路径主要有:(1)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或展示生动的音像资源,引导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教材内容。(2)增强开放性,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到生活实例之中,引导帮助学生认知、理解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教材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内容活动化,通过开展各种生动的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认知教材,开展活动时要坚持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的有机统一。

第四,要力求超越教材。所谓超越教材是指教师通过对原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的内容更加充实,使教材在思想性、时代性、逻辑性、实效性等方面有所提高,使教材真正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为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架起一座桥梁。

3.高度重视价值观养成,着力做到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要深刻领悟习总书记上述谈话内容的精神实质,充分认清价值观养成对于学生成长的极端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思想品德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正确思想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要高度重视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要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的人生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实践养成必须要有恰当的路径方能落实,教学实践表明下列路径可供参考

第一,注重课内课外结合,设置课外实践板块,布置相关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例如,合肥四十七中的刘海军老师在“与人为善”教学中设计了“感悟善良、解读善良、践行善良”三个内容板块,布置了“爱的约定:请你在一周内,为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的课后作业,并提示学生一周之内做一件好事是助人的起点,一周之后仍要坚持。刘老师布置上述课外作业的做法就属于此种路径。

第二,积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如开展力所能及的爱心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福建省永安市第二中学赖高明老师在“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中设计了“调查自己所在村庄(社区)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利用周末时间为他们做一件实事”的实践活动。在周末,赖老师与学生一道前往学校附近的村庄为残疾人美化环境、清理杂物、打扫房间之举就是行之有效的实践养成路径。

第三,在校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兴建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文化的环境培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内容多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