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 投稿温存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96次
  • 评分4
  • 48
  • 0

王冬曾庆亮

摘要:公民广泛地参与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政治参与;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地增强,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总体而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实践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显著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公民自觉的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没有公民自觉的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无从谈起。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平衡。具体而言,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公民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政治参与体系也比较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积极性较高,而农村及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较低,他们首要关心的是温饱问题。再加上为了解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大量农民进城打工,他们对户籍地的基层组织感情淡漠,很少进行政治参与;而农村的留守老人基本上也不再关心政治参与了。此外,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再加上工作与政治的关系比较密切,知识分子和文教科研单位、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政治参与意识、能力较强,而文化水平以及社会地位较低的农民和职工,其政治参与意识、能力比较差。因此,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不平衡性发展。

2.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不强

首先,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其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在民众心中积淀成了“权威崇拜”、“与世无争”等顺从思想,对当今人们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的影响都非常深刻。其次,我国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民众的意识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的各种事务都由国家统一安排,长此以往形成了依赖心理。此外,当遇到与自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政治活动时,公民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会进行参与,但当与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时,公民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数公民还没能把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或者至少是当做一种目标来追求,而是把政治参与当做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①这表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公民政治参与的行为越来越普遍,这就需要有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这样才能引导公民理性的进行政治参与。目前,在政治参与方面,我国已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具有广泛的优越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愿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些制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形成健全的政治参与的民主运行机制和程序,使它们很难真正发挥其功效。如选举制度还不够完善,而且在选举实践过程中,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不能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力度还不够,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的相互理解不够等。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以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抑制了公民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公民有效地进入国家政治生活过程,最终影响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

1.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更高的价值。”②试想一下,当人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是不可能有闲情逸致来谈论政治的。因此,要大力发展经济。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障。经济发展了,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人们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政治,并且进行政治参与。此外,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带动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比如电视、网络等,这一方面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从而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技术条件,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某些利益群体因政治信息接收不足,无法参与政策的制定而致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其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家实力增强,国家就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从而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通过接受教育,公民可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获得更多的政治信息,同时还可以学得进行政治参与所需的技能,培养自己的政治素质。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公民的政治素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投身于政治参与,非理性的政治参与也会越来越少。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近几年,我国不断出台新政策,如实施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以及保障性的安居工程等,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地位实现平等后,公民就会寻求政治地位的平等,这样就会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2.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

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不仅需要制度化的参与机制,还需要公民具有参与政治的意识、积极性等。而要使公民具有参与政治的意识,就需要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有明确的认知、价值取向,而且对自己作为体系成员的权利、责任等具有积极的认识。这种政治文化可以为公民参与提供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此氛围下,公民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对被激发,参政的能力增强,从而推动政治实体的有效运行。当前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参与型政治文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可行的办法来推动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首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我国传统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政治文化对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消极因素使得公民缺乏自主意识,缺乏参与意识,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普遍的非参与倾向,阻碍了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活动。而要消除传统文化对人民造成的消极影响,就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因为只有当人们接受教育后,才能意识到自己是公民,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政治的意识提高。而且当人们接受了一定教育后,参与政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其次,大力弘扬主流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和政治归属感。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以此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

3.健全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

“事实表明,仅有参与的扩大而无政治制度化的发展,政治的相对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政治参与就可能成为政治秩序的破坏力量。”③因此,为了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愿望得以充分的表达,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就需要完善我国的政治参与制度。首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最主要的方式。要进一步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决策、监督等职能,坚定其权力机关的地位,避免流于形式,加强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权威地位。同时,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机制,如扩大直选范围、保证选举过程的公平公正以及完善候选人制度等等。其次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制度。要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同时,要正确处理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确保民主党派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民主党派才能充分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再次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制度、居民自治制度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现基层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总之,应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力争实现公民真正的当家做主,从而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引文注释

①黄国满.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3).

②[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74.

③黄国满.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3).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