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 投稿李晨
  • 更新时间2016-03-15
  • 阅读量454次
  • 评分4
  • 68
  • 0
 摘 要:在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红色文化的价值观教育功能,突破价值观教育的被动化、空心化和碎片化瓶颈,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好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2-0017-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近年来,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如火如荼,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红色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文化建设”要求,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中国梦的“湖南篇章”为目标,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进一步开发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体系,精准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挖红色文化精髓,致力于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新高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模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红色文化基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外来优秀文化为基础。红色文化基因孕育了不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永放光芒的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纽带,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基因的升华。 
  (二)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生动力 
  红色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要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发展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形成发展。具体而言:第一,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始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早期的表现形式;第二,红色文化的发展壮大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第三,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和与时俱进,否则红色文化就容易陷入呆板的泥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是红色文化不断创新的结果。 
  二、湖南省全方位盘活红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湖南努力将湖南红色资源大省转化为红色资源强省,全方位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湖南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红色文化节形成新常态 
  从2004年至今,湖南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文化旅游节形成新常态。以最近两年为例:2014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会议80周年,组委会将“纪念‘通道转兵’80周年大型主题活动、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怀化第四届‘三古’文化旅游节”打包举办;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委会以芷江为依托,党史系统、文化系统、教育系统等多方积极响应,省市各地市州举行宏大的纪念活动,酣畅淋漓地彰显了“抗战中不可替代的湖南”,有力、有效地传播和弘扬了湖南的红色文化。 
  (二)红色纪念性场馆蓬勃发展 
  截至2011年,湖南省公布了9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红色名人故里50余处,红军光辉史迹20余处。近两年来,湖南省加大红色纪念性场馆的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了大批纪念性场馆,如湖南党史陈列馆、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和蔡和森纪念馆等。“办好红色场馆”拓展了湖南红色文化的宣传窗口和教育阵地,是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 
  (三)红色旅游异军突起 
  湖南不仅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也是红色旅游发展的排头兵。2015年,湖南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据初步统计,2004年至2014年,湖南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突破4亿人次,红色旅游收入突破1600亿元人民币,仅2014年湖南省就实现红色旅游收入420亿元人民币,占湖南省2014年全省旅游收入的14%。目前,湖南省拥有2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韶山、岳麓山—橘子洲、花明楼3个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5A级旅游区。湖南红色文化旅游正不断突破,全新升级,红色旅游已成为湖南经济的重要支撑。 
  三、湖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价值观问题 
  目前,湖南红色文化资源还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开发,地区分布不均衡,红色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纪念性场馆陈展方式单一、现代化科技手段运用不充分,红色文化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价值观被动化 
  价值观培育模式是指在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问题上,坚持从培育对象自身出发主动吸收或从外部条件出发被动接收。被动灌输式的价值观传播是培养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但“灌输”必须坚持有限性原则。价值观灌输忽视了培育对象的自主选择性和主观感受。目前,湖南红色文化在价值观传播中往往采用被动式“灌输”。比如在红色纪念性场馆,红色文化宣传主要依靠讲解员的单一讲解,互动环节薄弱,体验设置少。 
  (二)价值观空心化 
  价值观空心化现象,即培育对象对价值观的认同、感知与其知名度不匹配。湖南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红色文化孕育的价值观精深丰富,享誉中外,但在传播过程中,地域特色不足且个性化内涵缺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导致湖南红色文化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价值观品牌未能充分显现,游客的价值观认同与湖南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不相符,易出现湖南红色文化价值观的空心化现象。 
  (三)价值观碎片化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出现了“碎片化”新特征。“碎片化”主要表现为传播主体、传播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零碎性。碎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红色文化的宣传,但是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碎片化并不意味着培育价值观的碎片化。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的整体,不能够因传播的碎片化引发价值观的碎片,甚至是扭曲化,否则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还会破坏红色文化的发展潜力。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视域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如何把握红色文化发展规律,引领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创新思路和方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是湖南红色文化开发需要攻坚克难的重大课题。积极应对现实挑战,主动破解问题难点,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需牢牢把握六个核心: 
  (一)以人为本,走“群众化”发展道路 
  一是要实现红色文化“身份的群众化”。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烈创造的文化,是共产党人领导革命群众创造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承首先需要对红色文化身份的认同。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在突出优秀个人的基础上,需要挖掘普通团体、群众在红色文化构建中的潜力。湖南优秀党史人物众多,无名烈士、团体,感人事迹也多种多样,急需挖掘与保护;另外,注重对不同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二是要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群众化”。在长期的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文化企业在传播红色文化时易受到政府的影响。在这种态势下,部分群众视红色文化为官方文化,对此不太信任,导致民众对政府主导的红色文化传播往往是被动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实行群众化策略,需多用“无形的手”,增加群众的参与度。湖南红色文化“传播群众化”的落脚点应放在村和社区的传播上,让村、社区负责人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把红色文化传播作为村、社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管理,并明确责任主体。三是要实现红色文化“发展的群众化”。红色文化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文化,需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红色文化实现发展的群众化是红色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红色文化发展的群众化,一方面要丰富和发展地方红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从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在发展中与群众融合,传承、创新地方特色红色文化。 
  (二)以“互联网+” 为依托,走“信息化” 发展道路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 “互联网+”行动计划。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观培育可以借鉴“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一是互联网要走出单一的红色文化宣传功能的篱笆。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广,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红色文化传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但是,互联网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应走出宣传这一单一功能误区,利用互联网开发更多的产品,提高精准化与智能化水平。二是互联网要融入到红色文化资源中开发。湖南创新“互联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2015湖南(第六届)旅游休闲博览会(简称“湖南旅博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互联网成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调查发现,现阶段互联网在红色文化开发中局限性比较大,主要在于专题性网站缺乏大型网站依托,浏览量不够。另外,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陈列展览中,由于设备易损坏、维护成本高等原因,互联网运用较少,在部分已运用的红色文化展馆内,互联网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半保护状态,开启较少。运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与搜狐、新浪、红网等大型网站合作,建立“湖南红色文化LOGO”链接,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将“湖南红色文化LOGO”作为大型网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需要借助于大型网站的技术支撑。三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推进红色文化多样性展示。多样性是红色文化展示的生命所在,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红色文化的形象性展示。2014年,湖南省已经启动“中国湖南红色旅游网”,还可以通过讲座、动漫、短信和公益广告等展示红色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的氛围。同时,这些形式应注重时代性和通俗性,防止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实质性内容。 
  (三)以“产业化”为中心,走“万众创新” 发展道路 
  第一,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必须以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品牌”,走产业化道路。红色文化完整的产业链应包括红色旅游推广,红色音像、图书出版发行,红色歌舞、戏剧的编排推广以及其他形态的文化产品。第二,万众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要抓住万众创新的机遇,在碎片化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实现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关键在于鼓励民众参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管理创新在于建立鼓励民间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鼓励红色文化发展;模式创新的中心是改变力求规模大的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鼓励民众参与,任何人都可以在专门的APP上描述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如:儿童玩具红色人物拼图;融入抗日场景、红色故事的湘绣等。第三,“万众创新”需要政府提供强大的平台,用“有形的手”做好服务工作。这种平台应该是“淘宝”“京东”网式企业化运营模式,民众在平台中“经营、创新”,政府负责监管。为实现“科技兴旅”“金融兴旅”,湖南省旅游局推出了湖南旅游诚信监管电子平台,2012年推出湖南旅游监管平台,2015年2月推出湖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2015年8月湖南旅游首获国家旅游改革发展创新奖。湖南需要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实现“淘宝式”的企业化运营模式,鼓励个体参与,达到“万众创新”,在商业化运作中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价值观的传播。 
  (四)以红色文化资源大市、县为纽带,走“区域化” 发展道路 
  第一,要充分发挥优质红色文化资源中心点的辐射作用。具体而言,在湘北地区以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任弼时故居、彭德怀故居为中心,辐射整个洞庭湖区域;湘东地区以平江、浏阳为中心,利用开国将军“集群现象”进行发展规划,建立湖南开国将军文化发展园;湘西地区以芷江为中心,辐射湘西、湘西北部分区域;湘南地区以桂东县为中心,开发红色遗址文化资源、红色制度文化资源。第二,“区域化”发展道路需省一级统筹规划,同时明确省以下政府职责权限。由省一级统筹规划,市州县提出具体方案,打破各市(州、区)各自为政的局面,突破行政区域要素的束缚,尝试建立湘北、湘东、湘南、湘西区红色文化发展开发地区联盟。这不光是文化部门、党史部门的事,需要动员全省各种力量、统筹各种资源,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良好的发展效益。第三,各市州建立红色文化发展的完整“运作链”。红色文化建设应确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价值导向、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运营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效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日常运营、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调动社会组织及个人在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