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的卫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6-30
  • 阅读量5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医学是人类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强调有自已的特点、构成和理论体系,强调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许多新的进展,而且强调精神道德即医德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特殊的重大责任,其医德医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


  关键词:医患沟通;素质教育


  医学是人类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强调有自已的特点、构成和理论体系,强调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许多新的进展,而且强调精神道德即医德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医务工作者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特殊的重大责任,其医德医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


  一、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


  有文献报道数据显示,近年来医疗纠纷件数逐年攀升,在而且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问题是医疗纠纷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无论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层面,还是医疗机构层面,都非常高度重视加强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医德医风建设。


  卫生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各级医疗机构未来的是医护人才,其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的医德水准高低,关系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卫生职业院校一向重视对医护生的卫生职业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医学模式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观愈加深入人心;市场经济条件下,“看病求医”的医患关系越来越向契约式医患关系转化。这一切都对卫生职业院校的卫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现实社会中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和不断曝光的有悖医德的人和事,也从反面证明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以培养未来医护人员为己任的卫生职业院校,非常有必要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对接,在医学教育中,围绕专业特色,大力创新卫生职业素质教育体制机制,从教育手段方法、教育内容,突出时代性,彰显专业性,追求时效性。


  二、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实践探索


  1.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职业院校教育主要借鉴苏联卫生教育模式,注重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虽然目前很多卫生职业院校喂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而已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医患沟通课程,但是很多院校并未将其作为必修或主修科目,在课程讲授时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使用大量案例,也只是侧重医患沟通知识的理论学习,基本没有锻炼学生沟通能力的医患纠纷方面的案例,而案例分析环节也较少进行角色扮演,无法使学生体会沟通的艺术。学生无法处于“角色”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当学生进入见习或实习阶段后,医疗卫生单位的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对学生也仅仅只是重视学生的临床只是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医患关系解决的技巧得传授和培养。


  2.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应顺应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趋势,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作为卫生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涉及医患沟通能力的交际学、语言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法学等许多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在医患沟通学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课堂,使学生梳理沟通的正确理念,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快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形成性考核方案的顶层设计,完善考核形式,完善实习、实践考核制度,成立专家小组对各门课程考核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论证,对教师工作量进行核定,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教师,要加强医患沟通时间教学,在教学案例中,鼓励学生角色扮演,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手段,是学生设身处地的融入临床环境中去,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同时将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渗透到临床带教中,在情景化教学中对学生问诊内容和技巧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立德樹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