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育模式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饮食管理的作用

  • 投稿少女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03次
  • 评分4
  • 31
  • 0

徐雪花

利辛县人民医院,安徽利辛 23670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教育模式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饮食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农村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个性化的糖尿病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不作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农村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饮食管理能力,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糖尿病;教育模式;农村;自我饮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b)-0046-0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患者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特别是对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较大,造成功能障碍和衰竭[1]。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农村糖尿病患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提高农村糖尿病的生活质量,控制血糖水平,对患者行自我饮食管理是较为有效的方式[2]。本研究对农村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教育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48.9±6.9)岁,文化程度:高中2例,初中8例,小学11例,文盲19例;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48.5±6.8)岁,文化程度:高中1例,初中9例,小学10例,文盲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糖尿病病程均不超过一年;③患者空腹血糖<10 nmol/L,餐后2h血糖<15nmol/L;④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肝、心、肾功能疾病。

1.3方法

观察组:教育小组成员主要有主治医师及专业的护理人员组成,宣教的主要内容有:糖尿病饮食教育、糖尿病基础知识等。并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培训,详细分析每个患者的身体各项指标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体力劳动和体重,计算出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数,其与理想体重的乘积就是患者每日所需总热量,根据计算出的总热量,再结合患者病情、年龄、饮食习惯等指导营养套餐。所选饮食需与患者商议,若患者文化层次较低,可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均衡饮食计划。指导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并指导患者掌握血糖的测试方法,并要求患者每日用餐后进行简单运动。患者每2 d进行一次血糖监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用餐次数及用餐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每月采用固定时间进行一次授课,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并嘱咐患者自己选取食物。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作临床统计。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年龄、文化程度等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慢性疾病,且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教育和管理,可促使患者病情稳定,降低血糖[3]。故合理、科学的饮食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可使患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饮食,有利于患者掌握饮食的数量及种类,可使患者学习积极性提高。患者自己检测血糖有利于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的变化情况,了解疾病治疗的进程,增强治疗的信心[4]。

农村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文化水平较低,故专业的医学术语,患者无法理解,护理人员应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护理人员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把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具体的实践[5]。一对一的指导方式有利于增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密切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帮助患者加强战胜疾病的勇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血糖水平[6],便于进行综合、长期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十年来自我血糖监测系统是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重要进展。通过自我饮食管理,患者对饮食、心理等方面可进行主动自我调控,从而可达到不需药物就控制血糖的目的[7]。

本研究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饮食管理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糖尿病教育模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与采用常规治疗模式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由此可见,对农村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教育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饮食管理能力,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利用患者住院期间行糖尿病教育,指导临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马琼芳,林梅.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A):71-72.

[2]张付英.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J].临床医学,2011,31(3):124-125.

[3]陆宁愿,黄晓清.两种教育模式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饮食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91.

[4]刘玉荣,张春辉.健康教育在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发生中的积极作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170-180.

[5]申瑾.糖尿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及其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7):3625-3626.

[6]吕秀云.不同糖尿病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38-39.

[7]范锐心,赵妍娟,栗彦芳,等.饮食运动干预对不同体重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用的比较[J].糖尿病天地·临床刊,2011,5(10):448-450.

(收稿日期: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