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大肠杆菌病继发球虫病的综合诊治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431次
  • 评分4
  • 53
  • 0

谢小凡/ 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畜牧兽医站 李芳/ 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畜牧兽医

(一)发病情况

2014 年9 月底,中敖镇卫平肉鸭养殖场业主向笔者反映,该场饲养有2 批肉鸭,共1.2 万只左右,其中:近50 日龄的有6 000 只、20 日龄的6 000 只, 两批鸭均是从四川省隆昌县引进,20 日龄的雏鸭已引回15 d(5日龄时引进),引回后饲养8、9 d 就出现以缩颈嗜眠、渴水增多、两眼和鼻孔处常附粘性分泌物、腹泻等症状,从出现症状2 ~ 3 d 就出现死亡,分别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加VB1 饮水,基本没有效果,已死亡近2 100 只,引起50 日龄的鸭死亡近100 只。两批雏鸭都进行过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预防注射。

(二)临床症状

雏鸭发病后,精神萎靡,畏寒缩颈垂翅嗜眠,隅立一旁,不愿走动,喜卧。随病情加剧,食欲减退甚至不食,饮水量增大;结膜发炎,两眼和鼻孔处常附黏性分泌物,呼吸困难;病初拉稀,有的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绿色,整个肛门羽毛被粪便沾染,并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有的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有时见有灰黄色黏液,腥臭,发病的第2、3 d 发生急性死亡, 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而脱水死亡,干脚。有的病鸭还表现为一侧关节肿大;卧地不起;少数病鸭眼睑肿胀,严重者眼球塌陷,甚至失明。

(三)病理变化

共剖检10 只病死鸭,主要病变表现为败血症,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状的铜绿色,表面覆盖一层浅黄色或乳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极易剥离;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有出血点;胆囊肿胀,胆汁充盈;肺有淤血或水肿;心包膜增厚,呈乳白色,不透明,心包积液,混浊;气囊膜增厚,混浊,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附着;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肠壁肿胀,黏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肠道黏膜粗糙,有的黏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粘液,或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状样出血性粘液,有的直肠黏膜弥漫性充血。

(四)实验室检验

分别采集5 只病死鸭的心血、肝、脾、小肠及内容物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验。

1. 镜检。取病死鸭肝、心血分别做触片和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见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有散在的短小杆菌。

2. 细菌培养。取病死鸭的肝、脾、心血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经37℃培养24 h。在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稍凸起、圆形、湿润、直径1 ~ 3 mm 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圆形、表面光滑湿润的粉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长出带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圆形菌落。经以上两种方法检验,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所致。

3. 显微镜检测。急性死亡病例可从病变部位刮取少量黏膜置载玻片上, 加1 ~ 2 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用高倍镜检查,或取少量黏膜作成涂片,用瑞氏液染色,在高倍镜下检查,见到有大量裂殖体和裂殖子,初步诊断为球虫病,因条件所限,不能进一步区分。

通过流行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可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

(四)药敏试验

用分离出来的毒株采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链霉素不敏感。

(五)药物防治

全群鸭的饲料中按150 mg/kg 剂量加入诺氟沙星,连续饲喂4 ~ 5 d ;用复方磺胺5- 甲氧嘧啶按0.2% 浓度混于饲料中,连喂4 ~ 5 d,两种药物分别间隔2 ~ 3 h 使用,每天分别2 次。用药1 d 后,病情有所减轻,3 d 后病情得到控制。

(六)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治疗,3 d 后鸭群状况明显好转,死亡得到了有效控制,采食量逐渐增加,鸭的精神状态得以恢复,说明用药治疗方案正确,投药方法得当。

(七)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保持饲料新鲜,严禁饲喂发酵变质,甚至出现霉变的饲料,定期用多维电解质饮水,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改善饲养条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保持鸭舍清洁干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 消除传染源,该病的暴发多系从疫区购进带有病原,未经严格隔离观察,分群饲养所致;也可能是饲养环境本身有病原存在,在天气剧变时更易发病;定期更换垫料,鸭舍彻底消毒,对饲养环境、用具及污染环境用2 ~ 3 种消毒药全面彻底消毒;粪污、垫料收集堆积生物发酵,以杀灭环境病原。

3. 适时进行免疫注射,自繁或引进的雏鸭,都要按照免疫程序适时开展病毒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鸭瘟、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疫苗预防注射,以降低疫病发生蔓延风险。

4. 改变饲养方式,采用合理的饲养及饮喂方式,减少粪中含水量,防止高温下舍内高湿带来的危害,杜绝肉鸭与粪便接触,以减少疾病传播机会,降低发病率。

5. 经常补充微量元素,要保证肉鸭对各种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成分摄入量,在日粮或饮水中补加额外的钾、钠及在饮水中加入碳酸盐均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此外在饲料中补加0.1% ~ 0.5% 碳酸氢钠能有效地减轻热应激反应。

6. 及早预防治疗,在饲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鸭群精神、采食、运动、粪便有无异常,发现病鸭要及早隔离、及早治疗;病死鸭要按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于溪河、堰塘内,严防病原传播。

(八)小结与讨论

大肠杆菌、球虫等病原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在水禽饲养场地中广泛存在,各龄的鸭均易感染。2014 年9 月份,大足地区天气异常,多雨高热,导致鸭舍内高温高湿,鸭场卫生条件差,鸭舍简陋,水质被污染,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大,饲养密度过大,平时不消毒,是该群鸭发病的重要原因。平时除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免疫接种外,可使用抗生素类、驱球虫药等药物进行预防,尽量防止寄生虫等病的发生,是防止本病发生蔓延的根本措施。

因此,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是采取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