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及其免疫预防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406次
  • 评分4
  • 93
  • 0

刘淑梅/ 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小反刍兽疫,( 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 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 将其列为A 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病原学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 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

二、流行病学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 ~ 6 d,最长21 d,《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 d。

三、临床症状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达41℃以上,并可持续3 ~ 5 d;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成黏液脓性,如果病畜不死,这种症状可持续14 d。发热开始4 d 内,齿龈充血,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进而转变成坏死。在疾病后期,常出现血样腹泻。肺炎、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本病发病率可达10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为100%,中等暴发致死率不超过50%。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尸体剖检,该病与牛瘟相似,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网胃交接处。在大肠内,盲肠和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病变和肺尖肺炎病变。考虑到疫病的控制,对疑似死亡或濒临死亡动物建议及时无害化处理,不要随意剖检。

四、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病毒中和试验,替代诊断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小反刍兽疫诊断时,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做鉴别。

五、免疫防控

1. 目前我国小反刍兽疫免疫使用的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由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供应。这是在2007 年西藏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以后农业部兽医局批准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制苗Nigeria75/1株、为PPRV 基因Ⅱ型弱毒株,也是OIE 推荐使用的疫苗制备经典弱毒株。尽管从地理起源上, PPR V可分为4 个族谱,PPRV I 主要 分布在西非,PPRV II 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 喀麦隆, PPRV III 主要在东非,PPRV IV 主要在亚洲;PPR 的地理分布呈扩散和从西向东移动的趋势;由于从南亚和非洲进口家畜,PPRV III 和PPRV IV 已经在中东发现。尽管各分离株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1 个毒株制备的疫苗可提供坚强的免疫力,1 个毒株诱导的免疫力可保护其它所有毒株的攻击,并可基本持续终身。

2. 我国目前小反刍兽疫的防疫政策。PPR 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依靠疫点捕杀、隔离限制动物移动和紧急接种疫苗等综合防控措施来防止其暴发。防治PPR 的主要措施就是疫苗免疫接种。由于小反刍兽疫在我国属于目前还属于点状散发,疫苗使用与否、免疫区域由农业部兽医局根据疫情风险评估,划定免疫范围,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羊进行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续的免疫计划和使用范围视疫情控制情况而定。疫苗由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统一计划调拨。

3. 免疫程序。新生羔羊1 月龄以后免疫一次,对本年未免疫羊和超过3 年免疫保护期的羊进行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健康羊进行紧急免疫。最近1 个月内已免疫过的羊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免疫使用疫苗为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疫苗免疫接种方法及剂量严格依照说明书进行。

六、关于目前紧急免疫过程出现问题的特别提示

1. 关于疫苗的免疫剂量。国家标准规定每头份疫苗中含小反刍兽疫弱毒病毒至少为1 03 TCID50,考虑到疫苗储存、使用过程中可能的毒价损失,企业标准定为每头份疫苗中含小反刍兽疫弱毒病毒至少为103.5 TCID50,因此免疫时剂量无需加倍,按瓶签标注头份数,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每毫升含1 头份,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1 ml 即可。

2 . 关于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该疫苗安全性良好,一般无可见不良反应。由于个体差异,接种后个别羊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颤抖、行走不稳、甚至出现休克等,根据反应程度和羊只健康状况,大多可以自行恢复,也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时也可通过注射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进行救治 。

3. 关于怀孕母羊免疫注射的安全性。疫苗研制临床试验过程中,我们曾经使用5 倍剂量、10倍剂量免疫注射,一般无明显的免疫反应,个别羊出现轻度体温升高,减食。1 ~ 2 d 恢复正常。怀孕母羊注射也没有出现流产,一直观察到产羔,有个别死胎和弱胎,但与非免疫对照比较,产弱、死胎的几率基本一致,因此我们认为,疫苗对怀孕母羊也是安全的。去冬今春,小反刍兽疫疫情在新疆、甘肃内蒙等地突发,农业部兽医局确定上述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紧急接种免疫,此时期恰逢大多数地区羊只怀孕的中后期,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流产多属于应激性挤压碰撞、踩踏造成的机械性流产,加之当前气候严寒、营养状况较差和疫苗接种后部分羊只出现轻度的发热、食欲不振等应激因素的作用叠加,增大了孕畜流产的风险。尽管我们的技术人员与各地动物防疫机构负责人和防疫人员多次沟通交流,要求在疫苗免疫操作过程中注意怀孕羊的保定,避免激烈的挤压碰撞降低流产风险。但大群紧急免疫情况下,不可能做到逐只保定、不驱赶、不挤压,因此在各地使用小反刍兽疫疫苗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流产,新疆地区目前紧急免疫工作已经完成,各地报告的流产数量并未明显高于常年平均流产水平,为了尽可能减少疫苗免疫接种的风险,在正常情况下,最好能在羊只配种前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特别是临产羔前避开免疫注射。但疫区或紧急免疫情况下,无论大小羊只一律免疫接种,保证免疫密度,控制疫情的蔓延。

4. 关于疫苗对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在疫苗使用过程中不断有养殖户和兽医防疫人员咨询该病毒和疫苗对人的安全性问题,小反刍兽疫病毒只对绵羊、山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易感,猪等动物不会感染,也不感染人,制苗毒株为经典的弱毒株,因此不会感染人,对人是安全的。在免疫过程中出现防疫人员不慎把疫苗打在人身上的情况,可做局部消毒处理、观察,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即可。

5 . 关于小反刍兽疫注射后免疫力产生时间的问题。疫苗注射后57 d 可以检测到抗体升高,14 d 以后抗体合格率达70% 以上,21 d 检测抗体合格率可达90% 以上。我们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跟踪检测到免疫后26 周抗体,合格率仍然可以达到8 0% 以上,参考OIE 疫苗标准,免疫持续期确定为36 个月。

6. 关于用户疫苗注射后出现的发病症状的情况。

(1)此时为小反刍兽疫在多地散发发生的时候,如果注射时处在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免疫后一周以内可能出现类似的病症。一周以后未发病和感染的羊只即可获得保护。

(2)为避免疫苗注射引起的互相干扰,建议与口蹄疫疫苗、山羊痘疫苗、三联四防等疫苗分别免疫。

(3)此种疫苗接种方法为颈部皮下注射,免疫时请勿采用肌肉注射方法,同时颈部注射部位和深浅要掌握好,避免注射到神经和血管附近,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