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业务外包

  • 投稿框架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652次
  • 评分4
  • 89
  • 0

王贞

摘要:业务外包是业务在国际产业链上分工与协作的产物,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开始被广泛认同和运用。本文对业务外包的作用、管理控制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企业;业务外包;内部控制;作用;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不再封闭,企业间因产品产业链上的分工合作变得日益频繁,并对企业的业务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业务外包作为业务在国际产业链上分工与合作的产物,目前,已经成为企业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在我国企业实务中开始被广泛认同和运用。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 号———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本指引不涉及工程项目外包)。本文按照应用指引第13 号的主要内容,就业务外包的作用与管理控制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企业业务外包的认识和了解,希望对企业管理实务有所裨益。

一、业务外包的作用

第一,降低业务成本。规模经济具备成本优势,承包方在资金、技术、设备、经验、规模等方面的具有专长,能够在保证和提升业务质量的同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将不具备专长的部分业务外包,有利于降低业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提升竞争能力。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企业的发展需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到最需要的核心竞争领域,而将一般的非核心的业务外包,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利于企业专注核心竞争能力,做强、做大主业,维持和提升竞争优势。

第三,分散经营风险。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企业的发展常常不分业务主次与优劣,主要是靠铺摊子,上项目,扩大自有产能,效益不高,效率低下,不仅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而且经常出现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如果企业通过业务外包,将非核心业务的固定投资成本转嫁给承包方,能使企业有效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避免在市场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投资资金筹集给企业带来的沉重压力。由此可见,业务外包减少了非核心业务的内部投资规模,有利于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企业经营方式更加灵活,降低了经营风险。

第四,整合产业资源,突破资源瓶颈。让承包方完成自己的部分业务,有利于企业整合产业资源,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中资金、技术、产能等资源上的瓶颈约束,充分利用外部产能,为企业又好又快地完成业务,这将有利于企业抓住快速发展的机遇,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与获利能力。

二、业务外包的管理

业务外包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企业如果对业务外包风险认识不足,管理不善,会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有时甚至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下面主要从业务外包范围的确定、承包方的选择、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实施过程的控制、财务管理等几方面重点阐述企业业务外包的管理控制。

(一)业务外包范围的确定

外包的范围是什么,什么样的业务可以外包,什么样的业务不能外包,是企业管理者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如果外包的范围选择不当,会为企业的发展埋下隐患,甚至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成败。

企业在划分业务外包范围时,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成本效益原则,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因素的影响,确立主业、核心市场、成长方向与竞争优势,权衡利弊,将业务合理划分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一般来说,核心业务具有经济增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难于被他人模仿与复制的特点,是企业利润的源泉、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非核心业务对企业而言,经济增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执行该业务可能削弱企业的整体实力,而外部承包方具有该业务方面的专长,可以弥补企业的劣势。

对于核心业务,企业应当强化资源配置,亲力亲为,核心业务的外包会弱化企业对核心能力的控制,甚至引狼入室,为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企业应当避免核心业务的外包;对于非核心业务,企业通过外包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能充分获得社会分工带来的好处,这类业务应作为企业业务外包的选择范围。

(二)承包方的选择

承包方必须有能力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企业的外包业务,承包方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外包业务的成败,因此,企业应当慎重选择承包方。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承包方评估与准入制度,确定合格承包方清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综合考察和评价承包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履约能力、经济实力、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社会信誉、成功案例、报价等方面情况,择优选择承包方。承包方确定以后,企业应当持续评估承包方的履约能力,对于无法继续履行的合同,应当及时终止业务,寻找并调整承包方完成外包业务。

为了防止业务被少数企业垄断或控制,企业应当培育多家合格竞争者作为潜在承包方,形成多方博弈、有序竞争的局面,以促使承包方忠实履约,降低承包方的背信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三)业务外包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企业对外包业务实施过程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对合同的管理。合同作为业务外包管理的依据,有利于约束双方行为,确保业务顺利实施,实现互利双赢。企业业务外包应与承包方订书面合同。在订立合同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等等。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承包方的名称、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保密事项、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等。对于重大业务外包,企业应当组织法律、技术、品质、财会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充分考虑业务外包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与应对策略,避免重大疏漏,将谈判的结果准确地签订为可操作的合同条款以减少分歧,降低违约风险。

合同文本的签署升效应经过必要的审批流程。合同签订后,企业与承包方应当正确、适当、全面地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交易习惯,切实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四)外包业务实施过程的控制

为了有效管理业务外包活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业务外包的管理制度,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将内部控制制度嵌入业务外包的管理过程,设置外包业务内部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外包业务的归口管理。

企业应当依据业务外包的管理制度,切实进行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日常管控。外包业务交给承包方后,承包方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而采取不利于企业的某些行动,企业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失,如承包方业务进度督促不力,工期延迟,将影响企业业务节点;验收流于形式,将导致质量低劣,影响业务品质;又如合同设计变更、业务暂停或中止执行沟通不畅,会导致无效费用的发生,等等。为了减少和避免承包方不利行为的发生,企业对外包业务应进行积极的、及时的跟踪与监控,做好与承包方的沟通、协调与信息反馈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此外,企业对于重大业务的外包还应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避免业务外包失控或失败导致的重大损失。

(五)业务外包的财务管理

企业应当加强对业务外包活动的会计系统控制,财会部门应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自身实务,制定出符合外包业务特点的财务会计制度,对外包业务进行专门管理和核算。合同是会计人员办理业务外包的审核与结算的重要依据,合同审核的重点是合同标的、付款条件、付款进度、商业票据、验收证明等要素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是否经过了必要的审批流程。对于审核中发现的异常问题,财会部门有权暂停或拒绝付款,同时将信息向有关部门报告。在财务管理中,财会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密切联系与配合,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统一,避免资金损失和失信,防范和减少风险。

三、业务外包应处理好企业内部关系

企业业务外包可能需要企业更新经营理念,重组业务流程,涉及有关部门的关、停、并、转等问题,同时也会导致企业部分利益的流出,触动企业内部部分团体、个人的利益。企业应当从战略角度,坚持局部利益服从企业整体利益的原则,整合内部资源,协调好内部各方面关系,降低员工抵触情绪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着眼未来,谋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和利益,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业务外包在企业实务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优势,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耐克和阿迪达斯将运动鞋的生产外包给了中国和东南亚的代工厂,苹果公司将芯片外包给韩国三星公司、将主板制造外包给台湾华硕公司等,这些知名品牌在业务外包上的成功实践,为企业的发展模式树立了榜样,值得企业界关注、思考和践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10.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刘树林.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及应用指南.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2013.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