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职学校特聘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 投稿phil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94次
  • 评分4
  • 61
  • 0

张鑫 魏娜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中职特聘教师是为解决中职师资数量不足和专业课教师缺口问题而设置的,是云南省中职教育用人机制的一项创举。特聘教师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反映到教学上,既有其长,亦有其短。对特聘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实地访谈和分析,总结其优势及不足,有利于改善他们的教学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云南省;中职学校;特聘教师;教学情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04-05

作者简介:张鑫(1987—),女,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201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制度实施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项目编号:K3051072)

为解决中职师生比结构失调、中职专业课教师缺口问题,2007年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实行特聘教师制度。特聘教师的引入,为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带来多方面的变化。同时,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特聘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如教学前准备不足、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能力弱等问题。客观分析其教学的特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其教学的对策,无疑有助于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中职教育。

一、云南省特聘教师情况简介

为缓解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数量不足和专业课程教师紧缺问题,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2007年,云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实施方案》,从主要内涵、实施意义、范围界定、任职条件及时限计算、名额分配、聘请程序、管理工作、津贴发放等八个方面详细规定了特聘教师的改革措施。其核心内容是自2007年起设立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岗位1 000个,每年由省级财政安排1 500万元专款,每个岗位每年按1.5万元标准发放津贴。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不占学校编制,由中等职业学校按程序向社会公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2010年4月,为了加大特聘教师的实施力度,省政府再次召开职教领导小组会议,将特聘教师岗位从1 000个增加到2 000个,省级财政专款从1 500万元增长到3 000万元。

自2007年以来,云南省每年有210余所中职学校获得特聘教师名额,聘请特聘教师学校占全省中职学校总数的2/3以上,根据学校规模及专业课教师紧缺程度,每校多则聘请十余名教师,少则聘请二三名。其中,2007—2009年,全省每年聘请1 000多名社会人员(含一岗多人)上岗任教,占中职学校外聘教师数量的1/4左右;2010年以后,云南省加大了对特聘教师的支持力度,每年聘请的名额增加到 2 000人左右,聘请教师约占全省中职学校外聘人员的1/3。聘请教师任教的专业90%以上是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第一、第二产业专业聘请的教师不足总数的10%。就特聘教师的课时来看,所聘教师人均每年达到180课时左右。截至2013年,省级财政累计拨款1.65亿元作为特聘教师的经费支持,特聘教师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特聘教师制度有效地缓解了中职教育快速发展与教师编制不足的矛盾,通过大胆突破和创新用人机制,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强化了学校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密切了校企合作,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适应中职学校发展规模和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子。

二、特聘教师在教学中的特性分析

(一)特聘教师面临的三个“转变”

1.身份的转变

特聘教师面临着从“物的生产”到“人的培养”,从专业技能工作者变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他们塑造良好的教风,具有端庄的仪态仪容。另外,加强特聘教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表达艺术的修养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对象的转变

教学对象的转变是制约特聘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身份的转变,使其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再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的修理工,而是一张张“白纸”。这就需要特聘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成长。

3.教学方式、态度的转变

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对特聘教师而言,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学不再是局限于车间或工厂生产一线的指导工作,而是要走进教室、走入课堂,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此外,教学态度方面也不能是过去的点到为止,而要力求详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实践教学的强化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特聘教师”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中职学校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使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得到了强化。这种实践能力的强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调查获悉,通过特聘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普遍提高,学生毕业后可以独立工作的比例明显提升,另有大部分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二是专业取证率有所增加。2009年,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由特聘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的汽车专业50名学生参加中级汽车维修工的技能鉴定,49人通过了鉴定考核,合格率达98%,比往年高出近4个百分点。

(三)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变化

特聘教师的引入,一改以往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培养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抽象知识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一些特聘教师还主动从企业带来模型、样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特聘教师对相应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的“够用”与技能的“实用”往往有较为现实的见解,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他们往往会从行业标准的角度出发进行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整合,通过此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工作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三、特聘教师的教学情况分析

教师的教学工作分为课外和课内。课外又可以分为课前的备课(教学设计)和课后的教学反思。课内即教师的现场教学过程。按照这一框架,我们可以对特聘教师的课前备课、课中教学和课后反思这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查分析。

(一)样本选择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提供的执行特聘教师制度的学校名录,笔者从2007年以来执行此制度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了昆明市、曲靖市、临沧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2所中职学校的142位特聘教师作为研究样本。为了确保数据所反映问题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还选取了学校分管领导及部分特聘教师作为访谈对象。

(二)特聘教师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1.课前教学准备分析

针对课前教学准备情况,从教师对教材分析的情况、教师对学生了解情况、教师备课情况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情况。分析教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实现驾驭教材的关键,也是备好课、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下页图1中数据显示,特聘教师对所教课程的教材分析集中于中等关注水平,对此项问题很关注的教师仅占34.16%,有些关注和很少关注的分别占11.98%、6.98%。通过访谈我们也发现,特聘教师对所教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评价等问题了解不多,在对教材分析过程中也是对实践知识的把握优于对理论知识的把握。

(2)教师对学生了解情况分析。图2、图3数据显示,特聘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足。从图2中可以看出,近40%的特聘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少。据调查了解,由于特聘教师群体工作的特殊性,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大部分局限于每周几节的课堂教学内,有限的教学时间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种情况在图3的调查数据中也得以体现。图3反映出对学生来源和学习基础的关注度大部分特聘教师停留在中等关注的层面,特聘教师普遍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及技能的起点了解不够,这会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宽度、深度及难度。

(3)教师备课情况。从图4可看出,46.49%的特聘教师课前备课态度较认真、备课内容较详细,但仍有53.51%的教师对备课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的情况。这与我们访谈所获得的信息也较为符合,部分教师认为由于所教课程大部分都是自己平时工作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不需要提前准备;部分教师由于家庭、工作等原因没时间备课。除此之外,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甚至对教师备课持完全赞成观点的教师,在备课中也存在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把握不到位,缺少对课前问题设计和作业设计等现象,说明特聘教师课前备课存在一定问题,备课质量普遍不高。

2.现场教学适应性变化分析

(1)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能力。特聘教师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较好,如图5所示,对此问题选择“中等关注”和“很关注”的教师占到总数的90%以上,在课题组随堂听的几节课中也发现,特聘教师由于所教课程实践性较强,凭借他们熟练的实际生产能力,在教学中能够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着眼,兼顾学生情况和现有资源,灵活地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了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教师还注重师生间、小组间的互动,每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教学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特聘教师在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如果把问题分为陈述性知识问题和程序性知识问题两方面,我们发现,在处理一些“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时,他们普遍处理得较好,但当遇到“是什么”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存在“讲不透”的情况。对于有些知识,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自主习得,那么这类问题可以不进行精讲;而有些知识,学生很难从实践中习得,这类知识就要求教师必须讲透。特聘教师在解决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理论知识问题的能力欠缺。这就需要特聘教师加强理论知识修养,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

(3)课堂组织与调控能力。特聘教师课堂组织与调控能力弱。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上课捣乱、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是让他们最头疼的,而他们课堂管理的方式往往较单一,通常只是采取禁止学生说话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到通过一些技巧耐心引导学生学习,使其融入教学之中。这个问题在图6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学生不听课的问题上,教师普遍不知所措。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与学生沟通不够、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等问题。

3.课后教学反思分析

(1)授课后的教学反思情况。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自身方面的问题,对已经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找出成功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图7所示,特聘教师课后教学反思普遍集中于“有些关注”和“中等关注”的程度。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他们在课后对课件效果、学习情况、教学情况及如何教的反思不足,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及教学过程分析不够,对许多问题的看法缺乏相应理论支撑,影响了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情况。根据图8可知,教师对教学效果不佳的因素过多地归因于学生,而不是归因于缺乏教学经验及自己没有积极性等主观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数量多、学生质量不高的确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这个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特聘教师在教学效果方面的反思不到位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教师能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仍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管理和培训,促进特聘教师成长

由于特聘教师均来自于生产一线,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地弥补了专业教师有理论没技能、专业教师不专业的问题,成为职业教育最稀缺的人才资源。然而,从教学层面看,特聘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的缺乏亦引起一系列问题,如容易陷入依靠自身技能特长进行教学而忽略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前准备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对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弱、课后反思不到位等。正视其特点和问题,弥补其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使其不断成长。

(一)加强对特聘教师的教学管理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要强调“特聘教师”既特殊又不特殊的两面性。因其是来自校外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高中级技术人员而特殊,也因其与本校教师同样担任教学任务而不特殊,须加以规范。对本校教师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职责的要求,特聘教师也应同样遵守。要抓好特聘教师对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执行工作,规范其教学工作,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完善教学评价,实施教学考核。通过学校的管理,逐步将特聘教师队伍整合到学校教师队伍中来,以便提升特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发挥老教师和特聘教师“传帮带”的双向作用。

一方面,特聘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忽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轻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为使特聘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尤其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对“特聘教师”讲解、示范教学的指导。学校可以通过召开专门的座谈会促进特聘教师与老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通过为每一位特聘教师指派指导教师,给他们讲授教育教学及管理学生的方法和手段。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务处领导深入课堂一线,结合他们在授课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进而逐渐转变他们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经验,提高管理学生的能力,提高授课质量,以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水平,可借助特聘教师技术技能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可以将若干位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对口安排到实训室,一位特聘教师带1至2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和特聘教师一起,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工作,特聘教师上课期间,在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的同时,也教会了校内教师。青年教师下到实训室后,除了负责好课堂组织工作,还可以虚心向特聘教师学习,苦练技术基本功,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操作技巧。

(三)开展特聘教师培训工作

针对特聘教师缺少从教经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足、教学理论薄弱、缺乏教学经验这些问题,校领导要注意引导他们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开展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尽快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培训可分为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两种,在正式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学校有必要对特聘教师进行相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简单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色,解决特聘教师教学入门的问题;岗中培训需要采取分阶段、分模块的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调整并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规范授课过程、形成综合专业素养,从整体上提升特聘教师教学的层次与水平,促进特聘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合理评价特聘教师的教学效果

对特聘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是通过对其教学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来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及时总结成绩,纠正偏差,更好改进教学工作,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特聘教师的评价应避免过于注意课堂教学的形式,如多媒体运用的能力、授课时间控制能力等评教信条,也应避免简单以工具性的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的形式来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由于特聘教师所教授课程的操作性较强,因此,对特聘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应该更加注重评价方法的过程性、动态性。如评价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教学过程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程度,学生的学习效率等。总之,对特聘教师教学效果的正确、合理评价,是促进特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充分发挥特聘教师的特点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张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