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是法西斯?——重返菲律宾被日军侵略的历史现场

  • 投稿继续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210次
  • 评分4
  • 84
  • 0

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只要不是真的失去了历史记忆或检索历史的能力,谁与菲律宾有更相近的历史记忆,谁更像纳粹德国,不难判断。”就此我们便不妨重返历史现场,看看太平洋战争期间,真正的法西斯——日军是如何占领并蹂躏菲律宾的。

文/杨小辉

2015年6月3日,正在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在演讲中,将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为与纳粹德国相提并论,并吁求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发挥作用。这已不是此君第一次指鹿为马、大放厥词了。去年2月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年多后,阿基诺又对着二战期间曾经蹂躏过菲律宾的日本人,说出同样不合时宜、不负责任、并且是极富挑衅意味的话。他大概忘了,正是纳粹德国的轴心盟友“日本法西斯”当年占领菲律宾,屠杀、折磨、强奸当地民众,而为反抗全世界(包括菲律宾在内)被日本和纳粹德国等轴心国控制和统治,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军民死于反侵略战争。

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 “只要不是真的失去了历史记忆或检索历史的能力,谁与菲律宾有更相近的历史记忆,谁更像纳粹德国,不难判断。”就此我们便不妨重返历史现场,看看太平洋战争期间,真正的法西斯——日军是如何占领并蹂躏菲律宾的。

日本侵占菲律宾

菲律宾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其时是美国的殖民地及海空基地。日本对之早就垂涎三尺。1941年11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数小时后,日本空军便飞临菲律宾上空,先是轰炸了达沃、图盖加拉奥、碧瑶、伊巴等地,接着又轰炸了美军的空军基地克拉克。在取得制空权之后,日本陆军的主力部队便于12月10日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为了使马尼拉免遭涂炭,麦克阿瑟将其宣布为不设防城市。1942年1月2日,马尼拉被日军占领。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4月9日,巴丹半岛的既无援兵又缺补给的美菲军投降了。5月6日,科雷吉多尔岛的12000人也投降了。5月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5月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推行一系列法西斯政策

据金应熙主编的《菲律宾史》,自占领马尼拉之日起,日本侵略者便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法西斯政策。日占时期的菲律宾,报刊、工厂、银行、学校、教会和剧院都由军事当局监督,禁止民众用菲律宾国旗,禁止唱菲律宾国歌,还以日本军用票代替菲律宾货币。菲律宾人民饱尝了“大东亚共荣圈”的专横、残暴、贫穷和苦难。

日本法西斯从一开始就建立了恐怖的军事专政制度,用极端残忍的暴力来打击菲律宾人民的反抗意志。日军进入马尼拉之后,便在街头巷尾贴满了“警告”,扬言要以枪毙10名菲律宾人的办法来对付每一个“企图伤害日兵和日本平民的行动”。1942年1月13日,占领当局又颁发法令,列举了17种违反日军利益的行为,违者将受严厉惩罚,直到被处以死刑。许多“不合作者”遭到残害,如当年5月2日,自治政府最高法院审判长何塞·阿巴德·桑托斯便由于拒绝同日本人合作,被日军杀害在马拉班。仅在日本占领的头几个月里,就有数百名菲律宾人因“反日”而被处死。

此外,日军还在菲律宾境内推行“慰安”制度,强迫菲律宾妇女做“慰安妇”。1942年5月12日,菲律宾第一个慰安所开业,此时日军还未控制菲全境。此后,日军大量强迫菲律宾妇女充当“慰安妇”,慰安所遍布菲主要城市。据《碧瑶中部地区的信使》一书的作者回忆说,她25岁那一年,日军杀死了她的父亲并占领了她十分宽大的家以后,在她家设立了慰安所。这里有从各地被强迫来的慰安妇大约100多人。菲律宾慰安妇的来源主要为菲律宾当地人。日本战败后,在菲律宾的慰安妇大多被日军活活杀死,有的甚至成为日军的食物。

占领者为了强化在菲律宾的法西斯警察制度,在占领的城镇,仿照日本国内的情形,设立“邻组”,加强社会控制。每一“邻组”由居住相近的5至10户组成,每组设组长1人,每10-15户组成1个区组,设主席1人,直隶于地方军政当局。“邻组”负有维持“治安”和“秩序”的责任。日本占领者企图通过“邻组”来监视和掌握游击队的活动,并实行粮食和日用品的配给制,以图阻止民众对游击队的支持。此外,占领者还通过“邻组”向居民征收捐税、强募劳工。

日本从占领菲律宾的那天起,就极力控制教育和文化,使之为日本的战争政策服务。它一方面极力禁止任何反日言论和书报,另一方面则在菲律宾的学校中强制开设日语课程,推行日语和日本文化,日语还被定为当时的文官考试项目,每年举行一个所谓“日本语周”。而且,菲律宾所有报纸均由日本的新闻社(后来改名为“菲律宾出版社”)控制,日本占领者还控制了无线电广播,并利用新成立的各种协会,如“政府雇员训练所”、“新菲律宾文化讲习所”等,进行“日化”宣传。早在1942年2月17日,日本总司令便向其扶植的日伪机构——“行政委员会”主席瓦尔加斯发出了第2号命令,其中对菲律宾教育规定了6项原则。第一条原则便规定:要使菲律宾人了解菲律宾作为“大东亚共荣圈”中的一员的地位,以及在“大东亚共荣圈”内建立新秩序的真正意义,从而促进日本和菲律宾之间的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菲律宾战前的一切政治组织、文化协会、工会等团体都被解散或宣布为非法组织。1942年1月4日,通过109号行政命令,菲律宾所有政党都被取缔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按照“新菲律宾服务协会”的首字母拼在一起的名称为“卡里巴比”组织。表面上,它是一个非政治性的组织,但实际上, “卡里巴比”作为控制菲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工具,是日本统治菲律宾时期唯一合法的政党。政府人员以及年满18岁和18岁以上者都无例外地要参加“卡里巴比”,非这一组织的成员,政府机关以及其他机构不得录用。稍后,日本人又宣布所有非军事组织,诸如“新闻记者协会”、“作家协会”、 “护士协会”和各种妇女俱乐部,以及青年基督教协会,都须“宣誓”参加。

占领期间,日本为最大限度地掠夺资源,不顾一切地改变菲律宾的农业经济结构,拚命缩减甘蔗、烟草和水稻的种植面积,扩种棉花和亚麻。1940年,菲律宾甘蔗种植面积是22万多公顷,到1944年减至3.9万公顷。糖的生产从1940年的115万吨减少到1944年的15万吨。在同一时期,烟的产量从7600万磅减至2200万磅。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了86.5万公顷,即从1941年的231.9万公顷,减少到1944年的145.4万公顷。太平洋战争之前,菲律宾就得依靠进口部分大米,日占领期间,日军还人为地缩减水稻种植面积,再加上强征军粮,饥荒空前严重,菲律宾人民“因饥饿而倒毙街头者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滥发军用券也是日本占领者无情掠夺菲律宾财富和搜刮民脂的一种方式。占领当局以军用券来代替菲律宾原有的货币,从1942年1月至1945年7月,日本所发行的军用券约66亿比索,也有人估计是从79亿到111亿比索之间,军用券的滥发必然导致军用券大幅贬值。以1942年为指数,到1943年12月,军用券的票面价值只及40%,到1944年12月,仅值1942年的约1.1%,到1945年,更是下降到约值1942年的0.8%。军用券实际上已成废纸。到1944年,军用券100比索,只能买到一盒火柴。军用券的贬值导致物价暴涨。以菲律宾6项主要产品米、糖、椰干、麻、烟和椰油为例,它们的平均价格到1945年比1940年上涨了5倍,而米价上涨了8倍多,糖11倍多。于是国家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恰恰是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在菲律宾的写照。

除上述法西斯政策给菲律宾人民造成无尽痛苦之外,日本在侵占菲律宾期间,还犯下了耸人听闻的“巴丹死亡行军”和惨绝人寰的“马尼拉大屠杀”这两起臭名昭著的反人类罪行。

“巴丹死亡行军”和马尼拉大屠杀

关于“巴丹死亡行军”事件,列斯特·坦尼著的《活着回家——巴丹死亡行军亲历记》有详细记载。该书是此次行军的幸存者列斯特·坦尼博士花费50年时间查阅大量档案,向亲友和战友征集材料,结合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在战俘营中偷偷写下的日记写成的。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上的美菲联军最终放下了武器,包括16名将军在内的7万多名军人向日军投降。这些人成为日军的战俘后,遭日军强索财物,并押解到62英里(约100公里)外的战俘营,路程以徒步行军为主,但整个行军过程除了初期给予少许的食物外(根据幸存者表示,仅给一次高尔夫球大小的米饭),一路上不许战俘再有任何饮食,凡是企图找寻饮水与食物者,即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如此,经过强行不吃不喝的赶路行军,最后虽抵达吕宋岛中部的奥唐奈战俘集中营,但沿路上因饥渴而死(最初即是因饥饿无济才选择投降)及遭日军刺死、枪杀者达15,000人之多,其中大多数是菲律宾人。在这次行军过程中,日军对待美菲幸存者的方式极其残暴,这也是这次行军被称之为“巴丹死亡行军”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并非抵达战俘营后就摆脱了死亡,由于日军也在营地内虐待战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劳务、刻意让其挨饿等,从4月到6月,又有1500名美国人和2万名菲律宾人死在奥唐奈集中营。

马尼拉大屠杀(Manila massacre)也称马尼拉大惨案,是日本太平洋战争期间在菲律宾犯下的野蛮罪行,包括老弱妇孺在内的10多万菲律宾平民惨遭杀戮。《菲律宾自由新闻》杂志1995年2月11日登载的两篇文章,细述了此次马尼拉的劫难。

1945年2月3日至3月3日,美军和菲律宾游击队向马尼拉发起了进攻,日本人节节败退,陷入绝望心理状态中的日军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和残暴的屠杀。美当等区被焚毁,有500余年历史的旧王城(除圣奥古斯丁教堂等少数的建筑外)尽成废墟。日军杀害平民,连医院中病人和出生不到一周的婴孩亦罹其难。根据目击者的陈述,日军曾在圣保罗大学一次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

1945年2月4日至2月10日,日军在巴石河南岸肆意奸淫屠杀,烧毁了教堂和图书馆,将避难所的3000名难民烧死;2月5日又勒令城中男女分开排列街上,将男子用机关枪射杀,将女子肆意强奸后射杀,将来不及杀害的无辜百姓用手榴弹炸死,尸横遍地。解放马尼拉期间,美军还缴获这样一份日军命令:“杀死菲律宾人时,尽量集中在一个地方,采用节省弹药和人力的方式进行,尸体的处理很麻烦,应把尸体塞进预定烧掉或炸毁的房屋里,或扔进河里。”战后成为菲律宾总统的埃尔皮迪奥·基里诺,妻子与5个儿女中的3个都在屠杀中遇害。

菲律宾民众的抗日义举

日本一开始就以武力占领菲律宾,接着又把菲律宾作为掠夺对象。因此在日本统治时期,菲律宾群岛抗日烽火连绵。据战后调查,菲律宾人参加抗日游击队的不下26万人。另有材料估计,参加游击战的菲律宾人约40万,而一般参加抗日运动的人达到100万。地下活动和游击队的活动颇见成效,日本人最多只能控制48个省中的12个省。内陆地区和广大农村,几乎全是游击队的天下。日本占领军只能集中在一些大的城镇和沿海狭长地带,甚至不敢派遣巡逻队深入内陆地区。尽管日本当局采取“邻组”等强化治安的措施,并使用粮食和日用品定量配给等经济封锁,也无济于事,游击队到处可得到民众的支持。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马尼拉,即使戒备森严,但在敌人的鼻尖下,仍有无数地下抗日组织在频频活动。“自由菲律宾”和“民族联盟”就是其中最出色的。而在吕宋岛的抗日主力则是一个叫“胡克巴拉赫普”的组织。这个运动起源于战前中吕宋反对地主所有制的农民运动的一个部分。“胡克巴拉赫普”一词由菲律宾语“人民抗日军”这几个字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他们逐渐扩大地盘,占有了吕宋的大片地方。他们有计划地袭击日本人的巡逻队和军需库,因而武装起3万人,使日本人无法获得这个岛上广大地区的农产品。

日本侵略所造成的损失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菲律宾是二战期间被战争破坏得最厉害的国家。而马尼拉城3/4被摧毁,更是成为盟军解放的首都中受损程度仅次子华沙者。

据菲官方统计(参见【菲律宾】格雷戈里奥·F·赛义德著,吴世昌译:《菲律宾共和国:历史、政府与文明》):在战争中一共有111多万名菲律宾人丧失了生命,包括死在战场上或监狱营里的士兵和被日军屠杀的平民(男、女和儿童);战争损失的正式估计共161亿多比索,合80亿多美元。

结语

德国前总统魏茨克有一句名言:“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重返二战期间菲律宾被日本法西斯侵略蹂躏的历史现场,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阿基诺三世把历史当作了可以随意撕票的政治“人质”,但其主动为魔鬼化妆的危险之举,既“卸不掉日本二战时期的原罪,也黏合不出他期待的菲日同盟”。

(作者单位:上海致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