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问题与康雍之际西藏管理体制变革

  • 投稿VVVV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918次
  • 评分4
  • 79
  • 0

刘 锦

(广州行政学院 政法教研部,广东 广州 510070)

摘 要: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朝联合青海和硕特部进军西藏,成功驱逐在藏准噶尔军队,西藏纳入清朝版图。事后清朝谨慎探索治藏政策,西藏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清朝深知西藏达赖喇嘛对蒙古部落的重大影响,因西藏长期置于青海和硕特部控制而无法直接管制,驱准保藏的成功则给予清朝难得的机会。为使西藏免于准噶尔的再次侵扰,清朝先是巧妙安排废除汗王制,打破达赖喇嘛与青海和硕特部汗王协同管理西藏的结构,代之以噶伦管理藏务直接对清负责,之后扶持康济鼐代清主政西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清朝;准噶尔;西藏;达赖喇嘛;康济鼐

中图分类号:K24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037-04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清雍正朝准噶尔政策研究”(GD14XLS04);国务院侨办社科项目“海外藏胞历史与现状问题研究”(GQBY2013007)

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二月,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部策妄阿拉布坦派军远征西藏,占领拉萨。康熙五十九年(1720)二月,清朝联合青海和硕特部进军西藏并顺利抵达拉萨,驱逐了在藏准噶尔军队,西藏正式归属清朝。清朝“驱准安藏”成功后,如何处理善后事宜,急待清廷解决。

一、废除达赖喇嘛与和硕特部汗王的协同管理

1637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受西藏格鲁派之邀请,率军南下灭了格鲁派的几大敌对势力,将青海、西藏纳入其统治之下。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在顾实汗的竭力促成下进京觐见顺治帝。达赖到京后,清朝根据西藏地方的实际,分别敕封顾实汗与达赖喇嘛,建立他们对清朝廷的臣属关系,并使僧俗各有所司,协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此举有效遏制了准噶尔势力南进的野心,为青海、西藏赢得了半个世纪的稳定。

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派军远征西藏,杀了拉藏汗并控制了整个拉萨。同年八月,康熙帝获悉策妄阿拉布坦派军远征西藏的事实后,随即命大臣商议出兵西藏,康熙帝清楚地认识到,“西藏屏蔽青海、滇、蜀,苟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①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清朝也进行一项重要的政治举措,即说服青海蒙古共同派兵进藏。1718年3月,侍卫色楞等受命前往青海,会同青海蒙古王公等商酌派兵进藏。然而,说服青海蒙古的工作并不成功,1718年6年,侍卫色楞、总督额伦特统领清军进藏,青海蒙古并没有出兵支援。获知清军入藏失败的消息后,在情况不明之际,康熙帝更加认为争取青海蒙古的重要性,于是,康熙帝开始向青海蒙古关于西藏善后安排作出了承诺。康熙五十七年(1718)九月,康熙帝在接见奉召入京的察罕丹津时,曾许诺予察罕丹津,“你回去,约你们兄弟大力共征准贼,恢复你祖道法”,②即恢复顾实汗时的政治体制,由其后裔继续统治西藏。康熙五十八年(1719)十二月二十三日,清廷在研究同心协力进军西藏时,康熙帝下旨明谕:“伊等倘以土伯特部教俱我祖辈固实汗所建,地方俱属我者,仰赖圣主大军宏威,获取地方。主子自远方前来之军,为何辛劳驻扎守招。我军理应镇守,仅我军镇守可也,伊等欲镇守,则也妥。以此,我大臣等著军士略少驻守而已。”③由此可见,康熙帝最初是希望保持西藏原来的政治体制,由青海蒙古中的领袖来继承祖业,只是要求留下少量的清军驻防。

康熙五十九年(1720)八月,清军顺利入藏。同年九月十九日,延信召集入藏之青海蒙古诸首领商议留谁驻藏之事,“令青海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会集布达拉宫,共商驻藏辅助黄教事业,宣称:你们同是兄弟,令谁主持于黄教有益,你们各尽所言,印文禀我,奏请圣裁”。④延信召集青海蒙古诸首领商议“驻守召地辅助黄教之人”之举,应是按照入藏前康熙帝的指示而为。延信关于青海蒙古内部商议情况的奏报,由抚远大将军允禵转呈给康熙帝,在奏折中,延信首先称:“他们内屡次会议时,各存私见,彼此推诿,殊难一致,月余不决,我们屡次催促,于十月二十九日始陆续送文。”青海蒙古内部多有不和,延信对青海蒙古诸首领提议的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奈、阿拉布坦温布和巴拉珠尔拉布坦五名候选人逐一作了评论。⑤有关延信评论的内容,邓锐龄、⑥齐光⑦做了深入的论述,兹不謷述。据延信反映,青海蒙古诸首领,与准噶尔的渊源很深,且多亲姻关系,率兵随清入藏,事非得已。此外,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等五人都存在一些问题,他们都不宜担任“驻守召地辅助黄教之人”。与此相反,延信对阿拉善蒙古首领阿宝则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驻守召地辅助黄教之人”的理想候选人。延信是清朝在藏代表且熟悉西藏事务之人,其上呈的报告理应对清廷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康熙帝没有兑现当时之承诺,即在青海蒙古内部选立汗王:“昔日阿穆呼郎汗曾言,取土伯特国后,自尔等之内,授以汗位,故思我等之内或有受命为汗者。今时隔三四年,仍无动静,由此看来,我等无指望矣。”⑧此外,康熙帝也没有接受阿宝这位理想的候选人,只是做了这样的安排:“噶尔弼患病,调养尚需时日,其将军印著赍付公策旺诺尔布署理。额驸阿宝、都统武格,俱著参赞军务。”清朝改变顺治朝以来的以蒙治藏政策,打破西藏达赖喇嘛与青海和硕特部汗王协同管理的结构。

康熙六十年正月,延信因病回京:“臣遵旨办完事务,回至中途,患病沉重,不能再往藏内驻防。”⑨而定西将军噶尔弼也在回藏途中患病不能入藏。⑩清朝取消顾实汗时代建立的汗王治理西藏的政治体制,两位重臣又不能前往拉萨处理西藏事务,至于西藏的善后治理问题,清朝还有待于新政策出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逝世,康熙帝尚未完成的西藏治理问题,由其继任者雍正帝来完成。

二、管理体制实践探索过程

雍正帝即位后,关于如何治理西藏,以及预防准噶尔再次入侵等,成为清廷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离开拉萨前,延信对西藏的治理就做了初步的安排。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延信抵达拉萨后,开始审讯准噶尔在藏傀儡政权之核心人物,“查拿帮助准噶尔贼车凌端多布等作乱之第巴达克册人等一一审讯”,十月七日将他们斩首示众。紧接着,延信等开始推荐新的官员,组织过渡时期的政权:“唐古特康济鼐此人,自准噶尔贼入踞以来,伊身不从,赴那克产地方召集旧属拉藏之唐古忒、西拉郭尔人等,与阿里人等亲集兵力,送倭拉济,杀准噶尔贼六十余,互相攻击,相持不下。第巴阿尔布巴,在喀木地方,因第巴仍探取准噶尔之信,至我们闻大兵前进,扬称已死,弃妇孺往木鲁乌苏,迎接大将军王。第巴隆布奈,率兵至喀拉乌苏地方,伊亦弃妇孺迎随我们,共商劝,令此三随放噶伦办理藏之小事。”拉藏汗时的旧官员康济鼐、阿尔布巴和隆颇鼐三人,他们在准噶尔军队入侵西藏时曾如何抵御准噶尔入藏,以及如何拥护和支持清军入藏,此三人忠于清朝扶持的拉藏汗,忠于朝廷。所以,任命此三人为噶伦,将西藏事务交由处理。根据延信的建议,康熙帝改变了让青海蒙古再继承顾实汗以来的汗王的设想。但是,在进藏驱除准噶尔的策划中,康熙帝也未曾计划直接管理西藏并长久驻军:“臣延信先前领兵入藏,奉先皇之旨:尔进兵平定西藏后,倘达赖喇嘛、青海之人未求留兵,大军全部撤回,事情方可清楚。”西藏暂时由西藏人来治理。康熙六十年二月,清朝正式赐封阿尔布巴、康济鼐为贝子,隆布鼐为辅国公,让此三人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令小人(康济鼐)我管理噶伦之事,第巴阿尔布巴、鲁木巴奈(隆布鼐)等共同办理土伯特之事。”

康熙帝在位时期,清廷虽然任命了康济鼐等三人为噶伦,处理西藏事务,但是,清朝还没有确定办事机构人员的职位和职责。另一方面,署理定西将军事务的策旺诺尔布,在处理驻藏官员等矛盾时显得软弱无能:“在藏官兵不睦,因公策旺诺尔布软弱,副都统常龄、侍读学士满都、员外郎巴特麻等任意生事。”现实情况要求清朝出台新的对策。雍正帝即位后,关于西藏治理的行政体制问题,清朝官员提出两种方案。署理抚远大将军事务的延信与年羹尧联名上奏提议称:“惟达赖喇嘛年岁尚小,坐床未久,西藏又无总理事务之人,倘不抚慰其心,亦不副先皇帝抚远至仁。臣等愚意,令达赖喇嘛,各地堪布、番目等保举一名忠厚可靠、平素随唐古特人意者,作为西藏第巴,总理其事可也。此第巴并非封给,故嗣后倘不能事,即行更换,亦不难。”在奏折中,延信、年羹尧认为,达赖喇嘛年龄小,不能处理西藏事务,因此,有必要任命一位总理西藏事务之人即西藏第巴。但前提是此第巴虽由达赖喇嘛、各地堪布、番目等保举,但最终任命决定权在清朝。在此,有必备提一点,五世达赖之第巴桑结嘉措任第巴期间,操控西藏,鼓动准噶尔对抗清朝,这些对雍正帝以及清朝各大臣来说,还记忆犹新。为此,对于延信、年羹尧上奏之任命第巴总理西藏事务之方案,雍正帝批旨云:“尔等此奏是,朕意尚未定。事属重大,朕已寄信召年羹尧。”之后,雍正帝放弃设西藏第巴之提案,“大皇帝有旨:在土伯特已设汗、第巴,并未获益”。楚尔齐木藏布提出由达赖喇嘛全权管理。雍正元年(1723)五月二十四日,出使西藏之喇嘛楚尔齐木藏布返回后奏报清廷,奏报由年羹尧转呈雍正帝:“此喇嘛(七世达赖喇嘛)外有文采,心亦明白,唐古特人俱盼其办事,惟达赖喇嘛谓已系出家之人,甚不管事等语。臣愚意,若达赖喇嘛尽心办事,内阁学士鄂赖前去后,虽拣放第巴,亦不及伊。倘圣主将此降敕谕晓谕鼓励达赖喇嘛,令伊照五世达赖办事,唐古特人必会遵从,且于事大有裨益。”即达赖喇嘛有能力任事,楚尔齐木藏布的观点则与延信、年羹尧的“达赖喇嘛年岁尚小,坐床未久”相反,他还提出,西藏人也期望达赖喇嘛主事,与其任命第巴总理西藏事务,还不如将全权交付达赖喇嘛。但是,经过年羹尧等上报,皇帝对索诺木达尔扎的结党活动与青海蒙古的关系有所警惕,这样,必逐渐意识到不能把治理西藏的重任放在达赖喇嘛及其家庭身上。

雍正元年(1723)三月,清廷接受了延信、年羹尧撤军西藏的建议,“平藏之后,留兵防护,恐屯扎日久,唐古特等供应繁费,应将驻藏官兵尽行撤回”。与此同时,清朝对西藏事务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再,阿里地方,甚属紧要。今康济鼐亲身赴藏,同隆布奈等料理藏地,其阿里地方无人办事,应交康济鼐派出效力之人,奏闻赏与职衔,协助防守。”鉴于撤军后西藏暂无清朝官员驻扎办事,同年三月二十日,清命鄂赖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赴藏管理事务。青海蒙古台吉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发生后,年羹尧担忧罗卜藏丹津乘机前往西藏,于是令周瑛带兵进藏。“臣(岳钟琪)即密咨松潘镇臣周瑛带兵一千名,裹带两月行粮,兼程赴藏,会同钦差驻藏学士臣鄂赖、贝子康济鼐等,整顿唐古忒兵马,不时探听”。然而,清朝此次驻军西藏,只是为了防御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事件结束后,雍正二年(1724)三月,清廷调鄂赖前往西宁负责青海蒙古事务。雍正三年(1725)五月,清朝开始将周瑛所领军队撤出西藏。

三、康济鼐主政西藏

年羹尧提出设置并由清廷决定任免的西藏第巴,雍正帝否定了此案。雍正三年(1725)四月初二日,年羹尧力荐由济鼐主政西藏事务:“今既撤藏兵,藏务交与极可靠、贤能之人固守,方可坚固。查得,贝子康济鼐、阿尔布巴、公隆布鼐、扎萨克台吉颇罗鼐、扎尔鼐等,虽皆感戴皇恩效劳,但伊等之中,康济鼐为人颇信实,且有才能,技艺亦优。先前准噶尔策凌敦多布在招地方时,康济鼐系一等闲小第巴,而能抵御策凌敦多布矣。今蒙皇恩为贝子,驻于阿里克地方,益加扬名,准噶尔、青海人等皆颇惧康济鼐。唯康济鼐系驻阿里克地方之人,请将康济鼐停其往驻阿里克地方,留之于藏,一切事务俱交与康济鼐,令与其余贝子、公等商议办理。于阿里克地方,康济鼐拣选其所知可靠优良之人派驻可也。”

年羹尧深知,清廷关于西藏的政策方针,主要是为应对准噶尔来考虑的,至于西藏的行政体制及其主政人选,都应以西藏不受准噶尔入侵为前提。在上述内容中,年羹尧历述康济鼐的能力,尤其是他抵御准噶尔之能力,其目的无非是要说明康济鼐主权西藏能防御准噶尔的再次入藏。对于年羹尧的提议,雍正帝虽然较为认可,但还是有所顾虑:“尔欲令康济鼐驻扎西藏,所议虽是,但康济鼐居住阿里地方,亦甚紧要,不知康济鼐情愿与否,且与阿尔布巴、隆布鼐等,彼此能和睦与否,今令康济鼐为总领,带领伊属下唐古忒往居西藏,阿尔布巴等,倘有不服,康济鼐孤身在彼,虽欲效忠,势必不能。”雍正帝说:“朕意康济鼐仍兼两处往来行走,似有裨益,若令康济鼐居住西藏,伊即欲往阿里地方照管,亦不可得,此事极宜斟酌,如以康济鼐两处行走为是,康济鼐往阿里地方去后,令何人居住西藏总领办事。”按照雍正帝的旨意,年羹尧与理藩院侍郎鄂赖进行了商议,其内容如下:“臣等会议得,贝子康济鼐于准噶尔车凌栋罗卜等来招之时,因康济鼐劳绩超群,现在达赖喇嘛以康济鼐为黄教而效力,给予戴青巴图鲁名号,推崇备至。凡聚会议事,康济鼐之举止,亦异于阿尔布巴、隆布鼐等人。即使贝子阿尔布巴、公隆布鼐、众第巴、中库尔等亦皆恭维康济鼐。据此,请将康济鼐即照谕旨,于招地方、阿里克地方往返行走,照看两地。再,向来平时办事,若康济鼐在招,皆由康济鼐为首办理,康济鼐若前赴阿里克地方,则由贝子阿尔布巴为首办理。今在招地方之贝子、公、诸台吉内,贝子阿尔布巴虽效力不如康济鼐,为我深信,然阿尔布巴为人尚可。原先康济鼐来招以前,皆由阿尔布巴为首办理。据此,康济鼐若前赴阿里克地方,拟即令贝子阿尔布巴为首,会同其余之公、诸台吉办理招之事务。”此奏报中,年羹尧陈述了康济鼐堪当总理的条件:首先是获得了达赖喇嘛的认可,得到了戴青巴图鲁的名号,其次是他还须得到其他同僚的认同。对于阿尔布巴,年羹尧、鄂赖也给予了很高有评价。

岳钟琪也向清廷奏称:“再,康济鼐、阿尔布巴既封为贝子,管理西藏事务,请令康济鼐总理,阿尔布巴协理,颁给敕谕,晓谕唐古特人等,尽令遵奉二人约束,庶免扰乱之患。”即委派康尔鼐和阿尔布巴二人全权负责西藏事务。任命康济鼐为总理、阿尔布巴为协理的建议很快得到了雍正帝的肯定,雍正三年十一月,清朝派遣副都统宗室鄂齐、学士班第等前往西藏宣谕:“贝子康济鼐暨阿尔布巴、公隆布鼐、札萨克等台吉颇罗鼐、札尔鼐等五人,原无噶伦职衔,然因竭力效劳,地位高,为区别于别人,特简授贝子康济鼐为总理,噶伦阿尔布巴为协理,着二人掌办藏事。钦此!”至此,清朝最终决定由西藏世俗领主康济鼐主政藏务,建立西藏世俗领主执掌统治权的管理体制。

清初以来,清廷因心系国家统一无意于改变青藏高原的政治格局。然而,准噶尔势力的迅速强大及东侵,改变着清朝的边疆政策。驱准保藏成功后,清朝巧妙地取消汗王设置,打破顺治时期达赖喇嘛与青海和硕特部汗王协同管理西藏的结构,先实行众噶伦共同管理藏务,后扶持忠于清朝的康济鼐代清主政,将西藏牢牢控制在清朝手中。

注 释:

①(清)魏源.圣武记[M].中华书局,1984.205.

②吴丰培.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16)[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261-263.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3479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442.

④吴丰培编.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14)[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242.

⑤吴丰培.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14)[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242-248.

⑥邓锐龄.1720年率军入拉萨的清军将领——延信[J].中国藏学,1999,(4).

⑦齐光.清军驻藏与阿拉善和硕特的关系[A].达力扎布.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第五辑)[C].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139-155.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70条)[M].黄山书社,1998.35.

⑨清圣祖实录(卷292).康熙六十年四月庚申.

⑩清圣祖实录(卷294).康熙六十年九月甲午.

吴丰培.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15)[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252-257.

吴丰培.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14)[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24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1条)[M].黄山书社,1998.1.

清圣祖实录(卷291).康熙六十年二月已未.

吴丰培.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卷13)[M].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1.22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1条)[M].黄山书社,1998.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下册,2699条[M].黄山书社,1998.1506.

邓锐龄.年羹尧在雍正朝初期治藏政策孕育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藏学,2002,(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1条)[M].黄山书社,1998.1.

清世宗实录(卷5).雍正元年三月甲申.

岳钟琪奏为预防罗卜藏丹津已咨令周瑛带兵赴藏折(雍正元年十月初六日)[A].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2)[C].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34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1945条)[M].黄山书社,1998.1073.

平定准噶尔方略(卷14).雍正三年三月辛丑.27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册,1979条)[M].黄山书社,1998.1100.

《清世宗实录》卷38,雍正三年十一月乙未.

《谕达赖喇嘛赏赐土地及委任噶伦》(雍正三年十一月),《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2),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366.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