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应答指导治疗”,治疗丙肝的策略

  • 投稿赵勇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193次
  • 评分4
  • 63
  • 0

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王振坤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治疗的重中之重是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有两个关键词必须记住,一是“标准治疗方案”,二是“治疗个体化”。

治疗丙肝的“标准方案”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取得共识,即:聚乙二醇干扰素(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病毒唑)。当前,这是公认的、疗效最好的、现代的丙肝治疗方案,也被称为“金牌方案”,国外报告,这个方案可使65%丙肝患者“获得治愈”。这里主要介绍丙肝的个体化应答指导治疗。

个体化“应答指导治疗”策略

个体化“应答指导治疗”,就是根据干扰素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的具体情况,预测远期疗效和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实施,确定“标准方案”的疗程,避免治疗的盲目性。应用“应答指导治疗”策略,真正实现了“个体化治疗”,体现出治疗的灵活性、辩证性。实践证明,这种策略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在了解这一治疗策略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病毒学应答”这个医学概念。

抗病毒治疗后,如果丙肝病毒明显下降或检测不到了,我们就称之为产生了“病毒学应答”。“病毒学应答”效果如何,是用定量检测HCVRNA方法来衡量的。如果抗病毒治疗结束后,已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再随访半年仍检测不到,即为“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可以说丙肝已治愈。

用干扰素治疗4周时(1个月),定量检测丙肝病人血内的HCVRNA,如果是阴性或用敏感方法检测不到,这是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此为“快速病毒学应答”。这样的病人最后成为“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可预测病人远期疗效会非常良好,可达到“治愈”目的。依据“应答指导治疗”策略,取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的病人,再巩固治疗24周,即可停药。

用干扰素治疗12周时,定量检测丙肝病人血内的HCVRNA,如果为阴性或用敏感方法检测不到,这也是很好的治疗效果,称之为“早期病毒学应答”。依据“应答指导治疗”的策略,病人需要继续治疗,也可以取得较高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实践证明,病人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同样是可喜可贺的。

“早期病毒学应答”又可分为二种情况:一是“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即治疗12周定量检测病毒完全转阴或测不到;二是“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即病毒量有所下降,定量检测HCVR-NA下降≥210gl0拷贝/毫升。依据“应答指导治疗”的策略,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后,可再巩固治疗24周停药;获得“部分早期病毒学应答”者可继续治疗24~ 48周,力争达到完全应答。

如果丙肝病人在应用干扰素治疗12~24周,才出现血内HCVRNA阴性或定量检测不到,叫做“缓慢病毒学应答”。这一结果虽然不如上述二种情况,但也是不错的,延长疗程仍可达到“持续性病毒学应答”。依据“应答指导治疗”的策略,出现这种应答还要坚持继续巩固治疗,疗程可延至48周(非基因1型)~ 72周(基因1型)。最忌讳的是“见好就收”,那将会半途而废或前功尽弃。

丙肝“无应答”怎么办?

所谓无应答,是指有干扰素适应证的丙肝病人,用干扰素治疗24周后,定量检测HCVRNA没有任何变化,或者下降幅度< 210gl0拷贝/毫升,提示疗效微微。这种病人常被医生称为“难治性丙肝”。因为“无应答”,依据“应答指导治疗”策略,就不要一味地用药了。这时病人该怎么办呢?

1.不要着急,冷静对待,请医生帮助寻找原因。

2.如原来用“非标准治疗方案”,现可改为“标准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大多数病人仍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不用干扰素治疗、单用普通干扰素治疗、干扰素没有联合利巴韦林等都是“非标准治疗方案”。

3.少数无应答的丙肝病人,适当延长干扰素的疗程仍然可能取得一定疗效。延长多长时间,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更换长效干扰素种类,原来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可改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2b。美国的“丙肝治疗指南”虽认为没有必要更改剂型,但国内外还是有一些报告证明,更改干扰素种类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值得尝试。

5.增加干扰素剂量。如肥胖病人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时,可按体重计算剂量。

6.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要兼顾治疗,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等。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