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的防控难题

  • 投稿Syua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468次
  • 评分4
  • 83
  • 0

鲍玉芳 何召庆 汤国祥/ 中国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蓝耳病病毒的特性

1. 蓝耳病病毒基因组结构复杂。

2. 蓝耳病病毒种类多。

3. 病毒毒力差异大。TJM-F92株、JXA1-R 株、HUN4-F1 1 2株属高致病性变异毒株, 其中TJM-F92 株在非结构蛋白区域缺少30 个氨基酸的基础上,又缺失了120 个与致病性相关的氨基酸,接种这种毒株制备的疫苗后,猪只不产生免疫抑制现象。

4. 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在疫苗免疫的选择压下易变,各种养殖模式共存、生猪交易市场及生猪外调等环境利于病毒的变异。

5. 蓝耳病疫苗免疫失败。蓝耳病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存在免疫抑制。(2)中和抗体产生的速度慢、滴度低。(3)抗原变异。(4)免疫次数不足及免疫均匀度低。(5)母源抗体影响。(6)存在隐性感染和持续排毒问题。

二、蓝耳病的防控技术

蓝耳病现已成为规模化猪场造成生产成绩下降的主要疾病之一,猪群带毒和亚临床感染普遍存在。以百头存栏母猪场为例,统计数据发现,受该病影响,母猪的繁殖率至少下降10% ~ 25%,产仔数减少3 头/ 年,料肉比增加0.02 ~ 0.5 ;带毒仔猪持续排毒,污染猪场环境;生长育肥猪死淘率增加1% ~ 8%、料肉比增加0.01 ~ 0.5、日增重下降15 ~ 150 g、同批次猪不均、胴体质量下降;每年因蓝耳病可给猪场带来至少20 万元的经济损失。蓝耳病病毒传入猪场后,猪群整体健康下降,造成免疫抑制后易继发猪瘟、伪狂犬、口蹄疫、副猪嗜血杆菌等病毒病和细菌病,猪场的治疗费用随之增加。

目前蓝耳病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造成蓝耳病难以控制的因素多,从目前我国国情出发,仅依靠加强生物安全策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的手段来完全净化蓝耳病的想法现阶段很难达到,而疫苗免疫是控制蓝耳病的有效手段。

1. 蓝耳病难以控制的原因。蓝耳病难以控制主要和病毒的性质有关系:①病毒变异快,持续感染和垂直传播,病毒可以导致免疫抑制,造成猪只的抵抗力下降。②抗体依赖增强现象(ADE),低水平的蓝耳病中和抗体(NAs)不仅不能保护猪只,反而促进发病。③蓝耳病的中和抗体产生延迟(4 ~ 10 周),其“狡猾之处”是不诱导产生很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来消灭自己。④诱导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和免疫增强剂对治疗高致病性蓝耳病均无效。

2. 目前国内批准生产使用的疫苗名称和特点。蓝耳病灭活疫苗:

以NVDC-JXA1、CH-1R 株为代表,由于免疫剂量大、免疫次数多、不能诱导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对异源毒株交叉保护效果差等缺点难以控制和根除猪场内的PRRSV。

蓝耳病活疫苗:以VR2332、R98 毒株为代表的经典株活疫苗;以TJM-F92、JXA1-R、HUN4-F112 毒株为代表的高致病性变异株活疫苗;变异株与经典株的区别是在nsp2 区缺失30 个氨基酸,导致毒株的致病性显著提高;而TJM-F92 株在nsp2 区又缺失了120 个与毒力相关的氨基酸,使得这种毒株的活疫苗更安全,不会造成毒力返强,接种猪只不会产生免疫抑制,而且对经典株引发的蓝耳病能很好地交叉保护,但经典株活疫苗不具备此优势。

3. 蓝耳病疫苗使用中的误区。OIE( 国际动物卫生组织) 对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的评价:“疫苗免疫不能阻止蓝耳病感染,但可以降低野毒的传播和临床发病”。

目前国内有很多家疫苗厂生产多个毒株的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猪场的蓝耳病疫苗免疫存在误区,具体表现为:①盲目使用与国内流行毒株不匹配的疫苗;②过度使用疫苗;③同一个猪场使用两种不同毒株的活疫苗;④随意更换不同毒株的活疫苗。

过去由于疫苗的盲目使用,导致蓝耳病的临床复杂性加剧,难以区分猪群发病是由于野毒感染,还是疫苗免疫所致。现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TJM-F92 株的减毒活疫苗的出现,可通过ELISA 和RT-PCR 方法, 鉴别诊断出猪场的蓝耳病是由“疫苗毒”所致,还是野毒感染,对猪场开展蓝耳病的净化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4. 正规免疫程序的制定及施行。我国通过净化手段来根除蓝耳病病毒的条件还不成熟。目前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免疫来创造稳定的环境,使猪群内蓝耳病病毒含量被抑制在一个范围内。而以往采取的传统免疫程序,免疫间隔期混乱、免疫时间不确定、不能有效避开母源抗体影响等因素造成免疫空白,使得猪场内蓝耳病病毒持续存在。

根据抗体产生的动力学原理,接种过蓝耳病疫苗的猪只,体内抗体水平需始终处于保护线以上,才可对猪持续保护。因此首次接种疫苗后需间隔30 d 加强免疫一次,再结合疫苗的免疫保护期限、母源抗体水平、群体免疫应答水平等因素对规模化猪场、自繁自养猪场、外购仔猪育肥场来制定一套正规的免疫程序,实施全群免疫,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随时调整。

(本文根据会议资料及文献报道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