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Ⅰ型疫苗中和抗体效果实验

  • 投稿浅川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982次
  • 评分4
  • 45
  • 0

徐新红 屠益平 黄忠/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DHV) 引起的一种雏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4 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不足一周龄的无母源抗体的雏鸭最易感,病鸭突然发病,病程短促,数小时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DHV 有三种血清型,无交叉保护作用。目前,I 型呈世界性分布,II 型和III 型鸭病毒性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在国内,以I 型鸭病毒性肝炎流行为主,目前国内对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以治疗为主,当雏鸭发病时使用鸭肝炎抗体进行治疗,这样会增加饲养成本并影响雏鸭的生长性能。由于此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最好的方法还是以预防为主。本实验通过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在临床上的应用,使用鸡胚中和试验对不同剂量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雏鸭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该疫苗株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情况,同时确定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适用于该地区雏鸭的最佳免疫剂量。

一、材料

1. 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提供。

2. 鸡胚无特定病原(SPF) 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提供。

3. 孵化器、照蛋器、微量移液器、37℃孵化器、微量注射器。

二、方法

1. 分组。广州某樱桃谷种鸭养殖场,种鸭没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1 日龄雏鸭6000 只,分为A、B两个组,每个组3000 只,A 组1 日龄雏鸭颈部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1 羽份,B 组1 日龄雏鸭鸭颈部皮下注射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1.5羽份。在接种完疫苗后3、7、10、14、21 天分别在两个组随机抽取30 只雏鸭,取血,分离血清待检测。

2. 方法。鸡胚中和实验 将待检测血清样品混匀后进行1∶2 倍比稀释(1∶2、1∶4、1∶8、1∶16、1∶32、1∶64、1∶128),稀释鸭肝炎病毒至200ELD50/0.2 ml(CH60 株,5000 倍稀释),不同稀释倍数的血清与病毒1:1混匀,37℃作用1h,每个血清滴度接种9 日龄SPF 鸡胚5 枚,鸡胚尿囊腔接种,接种0.2ml/ 胚,同时设置5 枚生理盐水接种鸡胚对照,接毒后针孔封蜡,37℃孵化器继续孵化7 d,Reed-muench 法计算中和效价。

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剂量1 羽份与1.5 羽份时,接种后在3 日龄就有保护力,7 日龄达到坚实的保护力,到21 日龄对雏鸭仍可完全保护,注射1.5 羽份剂量疫苗比1 羽份剂量疫苗的中和抗体效价值要略高。

四、讨论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致病性的,传播迅速的病毒性传染病。而我国各地区主要是以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流行为主,广东是以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流行为主,我们所在广东某种鸭场,该养殖场种鸭没有接种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每一批雏鸭在3 日龄左右开始发病,每次发病都要使用鸭肝炎抗体进行治疗,但是到了10 日龄左右雏鸭又开始发生鸭病毒性肝炎,还有使用鸭肝炎抗体进行治疗。而这样的模式导致养殖场增加饲养成本,同时会使樱桃谷鸭生长缓慢,有的雏鸭还会变成僵鸭,影响出栏时间。

我们对该樱桃谷鸭养殖场,1 日龄雏鸭分别使用1羽份和1.5 羽份的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从使用疫苗后开始观察鸭群情况,从1 日龄到21 日龄,雏鸭没有发生鸭病毒性肝炎,而且从临床上观察用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的雏鸭比之前没有使用疫苗的雏鸭生长情况要好。由于该养殖场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发疫病,所以我们在接种疫苗时使用了2 个不同的剂量,以确定能保护雏鸭的最佳免疫剂量,从临床观察和鸡胚中和试验结果看,1.5 羽份剂量虽然比1 羽份的抗体效价要高一些,但是1 羽份已经可以保护雏鸭。在现地检测的雏鸭中和抗体效价与我们在实验进行实验时所检测的抗体要略低一些,这与养殖场的环境和饲养条件有关。通过本实验证明在现地中鸭病毒性肝炎I 型疫苗(CH60 株)可以很好的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