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实践探索

  • 投稿Sear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71次
  • 评分4
  • 95
  • 0

谭旭 邓果丽 陈宝文 刘颖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摘要:学生成功素质培养遵从了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理念、符合高职院校办学规律。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为背景,从理论上剖析了信息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成功素质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了信息管理专业在成功素质培养目标下的“双线并举”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多元化实践教学培养路线。从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的角度全新审视了对高职学生的合理评价,以此推动高职学生以成功素质为导向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带动和深化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学生;成功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75-05

作者简介:谭旭(1981—),男,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高职教育和管理评价决策。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成功素质视角下的信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13JK270);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专项研究项目“基于工程中心(工作室)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项目编号:JY2014A10)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归根结底,高职教育就是培养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开展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教育是现代高职院校的强校之本。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但鉴于该专业专业性强、学科跨度大、实操技能要求高,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推动学生成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高职学生的成功素质内涵?如何从专业学科的角度践行对信息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成功素质的塑造?如何以成功素质为基本导向合理正确评价高职学生?笔者拟以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建设专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探索实践为例予以浅析。

一、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劳动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对就业者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单位所青睐的就业者应是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完备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的“成功人”。而高职教育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态势下,如何有效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自然成为了高职教育所关注的目标。由此,如何透彻解析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内涵并推动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的衔接,是促进高职学生良好就业的关键因素。

(二)促进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到:“使每个人的才能均得到充分发挥既符合教育的人道主义使命,又能保证教育政策的公正公平。”所以,高职教育新的逻辑起点不应是培养留守于特定就业岗位的人才制造机器,而是要关注学生适应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才干,即高职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就业、择业和创业的“成功素质”。因此,应根据行业、地区、专业的特色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可持续成功发展能力,实现从“终结就业教育”到“终身成功教育”的转变。

(三)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凸显高职特色、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陈解放教授曾在《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建设》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加强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主线、校企合作是基础、工学结合是抓手、专业建设是平台、课程改革是关键。” 成功素质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强校之本,深刻反映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创新合作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高职学生教育的引导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动态挖掘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内涵,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是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高职学生成功素质的内涵理解

成功,最简单明晰的理解就是达成预期目标。由于社会群体和个体认知标准的不同,导致了对“成功”一词理解的差异。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成功,通常可以理解为基于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合理地加以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预期目标。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乔治·库(George D Kuh)教授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评价学生成功应涵盖以下七大方面因素:取得的学术成就,在受教育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对大学学习经历的满意度,能否学到想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学业的持续性,是否达成教育目标以及大学毕业后的成就。可见,学生成功不仅体现在学生就学期间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还体现在学生毕业后就业和适应社会的情况。由此,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契合了我国现代高职教育面向就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知名教育家赵作斌校长提出,学生成功素质培养就是主张“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并重”。从这方面理解,学生的成功不仅体现于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学习成功,更多地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人生价值观和身心健康等非专业素质。

目前,社会普遍对高职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认为高职学生是高考的“失败者”,自制力、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较差,对其根本谈不上成功素质的培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Sternberg R J)就此指出,人们不应过于关注学生的传统智力测验,并认为这种测验方法较为片面,仅关注语言能力、数理逻辑推理能力等一般认知能力。他提出应从“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协调平衡地构建学生成功智力判定的新标准。由此,对学生成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高职学生成功素质的培养,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传统智力,而应更多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特长,创造更为宽容的差异化成功导向教育环境,使学生良性地融入专业学习中,最终收获属于每个个体的成功。

信息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招生生源存在分数跨度大、文理科学生兼招的特点,不能沿袭传统高职教育中“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考虑以专业课程设置为改革起点,在统一的实施框架下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差异化培养,让学生在差异化培养的路线下获取贴合自身实际的成功素质教育。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学科覆盖面大,实践教学作为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极为重要的一环,应加强对信息管理专业高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思维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该专业的高职学生能够基于信息化平台进行操作维护、二次开发或管理营销,并在就业导向下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特长诉求,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和岗位培训平台。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适应力等非专业成功素质,为高职学生面向就业岗位群,进而成为成功职业人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高职学生的评价结构体系作出全新的审视,围绕高职学生的成功素质培育作出合理变革。

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实践途径

(一)“双线并举”的差异化成功素质人才培养

我院信息管理专业开办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于深圳和珠三角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以培养具有成功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着本专业招生规模和招生区域的不断扩大,生源情况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普高生和“三校生”并存、文科生和理科生兼招、入学分数跨度大等。因此,要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备成功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理念下,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推行“双线并举”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思路。

“双线并举”即在行业企业指导下,立足市场人才需求旺盛的“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和“数据库运维与应用”两大就业岗位群,分别侧重管理应用技术培养和信息开发技术培养。在岗位群的定位下,根据人才需求调研,确定若干个热门就业岗位,解构各岗位的成功素质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素质能力,遵照“就业岗位→成功素质→课程体系”的统一框架来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见图1)。由此,实现本专业高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偏好选择培养路径,达到差异化的成功素质人才培养。本专业基于两大培养方向,根据各就业岗位的成功素质能力需求,构建了包括通识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及岗位证书课、顶岗实习在内的课程体系。

在基于统一框架的“双线并举”差异化培养路线下,学生能较早地定位自身的成功目标,并根据需要和兴趣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改变被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式,快速获得职业成功发展。在两大岗位群培养路线下,学生在就业时可根据各自培养路线下的多个实际岗位作出选择,并在岗位、企业、甚至行业间更换工作,避免职业发展空间狭窄、换岗后就业困难等问题,实现多种途径的成功。

(二)校企合作多元模式下的实践素质培养

根据斯滕伯格(Sternberg R J)的研究结果,实践性智力是培养学生成功素质的重要因素。而依据现代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和岗位培训直接决定了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的质量。我院信息管理专业立足于就业市场,培养面向“信息系统管理与应用”和“数据库运维与应用”岗位群的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严抓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在“多元校企合作”模式下打造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培养路线。“多元校企合作”是指以学校为主体,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了解产业前沿动态,并基于行业标准来制定本专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规范;通过与著名跨国企业的合作开发建设工学结合课程,进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通过与全程深度合作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实践教学和案例资源库开发,建立企业工作室和实习就业基地;通过与专项合作企业合作开展顶岗实习和实训,使学生参与项目研发,如图2所示。

“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和岗位培训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项目资源库为纽带,重点抓好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四个环节,倾力培养高职学生在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的成功素质。本专业通过与多元合作企业的合作,初步搭建了基本技能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工作室、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如图3所示。

基本技能训练以基本技能实训室为平台,在学生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学习阶段以小案例的形式边学边练;综合技能训练以综合技能实训室为平台,在学生的专业核心类课程学习阶段加入虚拟项目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生产性实训是以“校中企”形式的校内工作室为平台,在每个学期的实训月开展,通过虚拟环境让学生感知企业的工作环境,在真实的项目中进行锻炼与实操;校外顶岗实习是根据学生培养所面向的不同岗位群和各自的职业规划岗位,在十几家本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基地中进行双向选择,施行岗位培训和就业轮岗实习,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面向特定岗位就业的成功素质。此外,通过充分利用校内“工作室”,引进企业一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校内具有高级职称的各类研发项目主持人,积极吸引优质学生和有兴趣的学生进入工作室的相关团队进行课外实践和实验,孵化培育“科研兴趣小组”、“创业创新团队”、“技能竞赛团队”,为不同需求层次的高职学生打造多层面、差异化的实践性成功素质人才培养环境。

(三)成功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评价引导

为了更好地实施 “成功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并积极引导本专业高职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功定位,培养和完善自身的成功素质,探索如何合理确立评价本专业高职学生的“指挥棒”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高职学生成功内涵的剖析,高职学生的成功不仅应体现于本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成功,更多地要体现于提升实操水平的实践学习的成功;不仅要强化高职学生以专业技能知识掌握和学习为核心的专业成功素质的培养,更要强化高职学生在健全人格和职业适应力等非专业成功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关注高职学生在校培养期间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成功,更要预判高职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工作岗位时求职和未来“跨职能”择业创业的成功。依据对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内涵的理解,高职学生的评价应涵盖专业知识技能评价、职业适应力评价和综合素质养成评价三大方面,如图4所示。

以信息管理专业为例,“专业知识技能”着重考察本专业高职学生在校内专业成功素质教育的成效,即在“双线并举”培养模式下,对不同学生在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实践技能方面的考察。在专业知识技能的评价考核过程中,遵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的特点,建立由本专业专职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生成绩过程性考核机制,校企共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进行评价。

“职业适应能力”侧重对本专业高职学生未来能成功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水平的鉴定。依据美国资深心理学家史蒂夫·尼兰(Steve Kneeland)博士关于职场成功者应具备的十二个基本素质条件的分析结论以及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关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估的文件标准,我们细分了基于职业通用能力(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社会实践能力等)和职业核心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的考量评价模块。职业通用能力将直接反映于本专业学生在培养岗位群的就业岗位上胜任就业工作的通用能力和技能要求,职业核心能力则反映了本专业学生就业后适应各种职业发展的核心能力要求。

“综合素质养成”强调评价本专业高职学生在素质层面上的非专业成功素养,是对未来在社会上持续性成功发展所要具备的相关素质的培养鉴定。包括对身心思想素质(如身心素质、政治素养、人生价值观等)和从业综合素养(如职业道德修养、从业综合素养等)的评判要求。

四、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高职学生成功素质培养实践效果

通过积极探索针对高职学生的“成功素质”培养思路和途径,并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实际情况,我院信息管理专业初步实施了对本专业学生基于“成功素质”理念的创新性培养,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效和社会评价。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在Oracle全球数据建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知名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项10余项。毕业就业方面,据2011—2012年统计数据,近两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3%,初次就业对口率达79%。2011届、2012届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回访调查显示,就业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优良评价率达90.6%,八成以上毕业生对自己工作感到满意,能顺利适应岗位更换和迁移,认可本专业的成功素质培养效果。毕业生薪酬方面,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本专业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达3 000元,优秀毕业生通过岗位提升最高薪酬达到年薪15万以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Kuh George D,Jillian Kinzie. What Matters to Student Succes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 Washington,DC:National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operative,2006.

[2]赵作斌.谈大学成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J].文化学刊,2008(3):123-131.

[3]张曾乾,沈春英.高职生成功导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高维春,谭旭,黄双龙,罗美苑.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58-61.

[6]叶信治.高影响力教育实践—美国大学促进学生成功的有效手段[J].中国高教研究,2012(9):35-39.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