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科类专业定位的内涵要素分析

  • 投稿玛丽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19次
  • 评分4
  • 76
  • 0

彭莉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1)

摘要:高职商科类专业定位的内涵要素包括:区域经济形态特点分析,行业发展前景与未来人才储备需求调研分析,市场定位差异化可替代性分析,职业领域和相关岗位群的一线团队管理和实际操作岗位群分析。高职商科类专业应定位于某一职业领域和相关岗位群的一线小组团队管理和实际操作,培养解决一线实际工作问题、实现企业管理层战略意图的高技能人才,从而与现代服务业的支柱行业规划定位相适应,与企业人才储备的类型岗位相适应,走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商科类专业;定位;内涵要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43-03

问题的提出

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要通过设置专业来培养人才,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专业是高等院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的需要分门别类设置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高等教育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最直接的渠道。专业定位问题实际就是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针对什么样的行业、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许多文件提出,高职教育为区域行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样的定位指导方针已经很明确,但指导方针是战略性和方向性的。对高职教育一线的教育人员而言,所要面对的是如何真正把握好专业定位策略的方向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好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的方法路径的问题。只有在解决好这些顶层问题后,才能在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的就业问题上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才能走出一条高职教育真正的特色之路。

高职教育在我国大力发展近二十年,成就突出,但问题也同样突出,集中反映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问题、人才的素质问题以及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认同度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因素,即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老问题,除了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以外,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文科类、商科类专业中,使得高职院校的文科类、商科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对接的情况十分突出,学生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此都颇有微辞。这也说明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历经二十多年的大力发展,但这一基本问题在实际层面的解决差强人意,仍然处于摸索当中。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分析成因,以期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专业定位的内涵要素分析

区域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和未来10~20年的经济发展规划是专业定位最重要的战略依据 宏观经济发展的需求,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区域经济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规划的需要,是确定高职院校专业中长期发展目标至关重要的依据和战略方向。因此,如何分析、贴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高职专业能否有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对这一问题的理论分析,已有很多文章进行探索和总结,应该说高职院校对这一问题的战略方向考量是无异议的,问题出在如何做和如何真正贴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上。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确定专业定位时,区域经济形态的主要特点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形态的特点差别很大,发展方向也不完全相同,尤其以沿海发达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和中部以及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内向型经济为两大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反映在高职教育乃至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发展上区别非常明显。以国际商务(或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这一类型的专业在江浙、广东、山东等区域表现出人才需求供销两旺,而在欠发达的中部和西部,这类专业多数处于人才就业对口率普遍偏低的状态。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除了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差别以外,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专业的特点是否与区域经济形态特征相吻合,是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定位行业应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发展底蕴深厚和前景广阔的行业,这是专业定位的关键 对定位行业的选择考验定位者的宏观视角和智慧,切忌浮躁,教育和商业毕竟不是一回事,前者考虑问题需要有更为广阔长远和深入的视角。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高职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但是请注意,这里的就业导向并不是完全以眼前就业为导向,而是应该针对区域中长期发展中那些底蕴深厚、前景广阔的行业,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定位中长期目标的稳健。以分析“四川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为例。四川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内向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划目标与沿海省份外向型经济特点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差异性较大,表现在“四川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体现出以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主基调,以建设区域物流金融商贸中心为主要目标,以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为重要途径。从分析这样的区域发展规划出发,针对国际商务(或国际贸易)这样外向型特点显著的专业而言,除了在以往针对中小型企业进出口一线服务人才的定位基础上,应该考虑针对服务外包和对外服务贸易中涉及国际商务的行业和岗位,尤其是服务外包经营模式中涉及国际商务的岗位。例如,涉及国际服务外包中的呼叫中心外包、物流管理外包,等等。这些岗位在服务外包经营模式中需要大量了解国际商务基本规则、掌握现代办公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的劳动力,企业对工作技能要求层次与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相适应,这样的工作岗位应该纳入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定位的范畴,尤其是内向型经济省份中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定位范畴,从而做到专业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

行业发展前景与未来相关行业人才的需求量是专业定位最重要的保证 在确定专业所依托的产业行业的基础上,应对本区域该产业行业现状进行调研,系统了解专业所依托的产业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特征企业有哪些,未来预计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有哪些。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产值、行业地位、职工数量,特别是未来对人才储备的构想和急需人才的结构性分析。在选择企业方面,应注意避免过于集中在大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才是人才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专业定位心中有数,才能为专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提供真正的保证。

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是消除专业可替代性的关键 权衡未来10~20年高职专业是否会被其他教育层次的相关专业所替代,这个问题实质是专业定位的岗位替代性问题。分析这一要害问题对于高职文科类、商科类专业尤其重要。因为这两大类专业从专业名称到就业岗位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类人才有较大重叠,在经济发展处于平稳甚至低迷时期,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旺时,高职文科类、商科类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很容易被本科甚至研究生人才所替代。因此,找准高职文科类、商科类专业的岗位定位至关重要。范唯在《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一文中指出,高职院校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新兴高校类型,被称为后现代大学。职业院校应扎根于产业园区、社区居民中,这是其社会性的突出体现,一线的基层岗位是其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体现,因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等高等教育层次不具备这样的定位。姜大源也指出,如果高职教育能被本科教育所替代,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高职专业定位尤其是文科类、商科类专业定位应具备现代服务业岗位中的一线性、基层性和普及性,只有走出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才能使专业的可替代性大大降低,才能获得有特色的生命力,从而为专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

一线实际操作和基层小组团队管理岗位应是高职文科类、商科类专业的定位层次 专业定位的岗位应针对某一职业领域和相关岗位群的一线小组团队管理和实际操作,培养解决一线实际工作问题,实现企业管理层战略管理意图,实现企业高新技术应用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一直以来,对高职教育的岗位定位层次有过相当多的讨论研究甚至争论,争论的核心是高职教育应突出“高”的特点,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及一线策略性管理人才。笔者认为,这种定位针对高职工科技术类专业是合理的,但对文科类、商科类专业则有待斟酌。原因是文科类、商科类岗位的实际层次性不如工科类、技术类岗位明显,绝大多数商科类岗位一线涉及策略性的管理在实际企业任用中多选择本科人才。而目前高职生源受制于基础素质的限制,胜任一线策略性管理人才尚有距离,因此,根据目前高职文科类、商科类生源的基础素质,将其定位于高技能一线管理人才欠妥(注:就高职人才培养涉及生源的分类与专业定位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另文阐述)。而在中小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一线操作人员和一线小组团队的管理人员是实现企业管理层面战略意图、实现高新技术应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协调企业内外相关方面的重要纽带,这样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具有针对性和普遍性,是文科类、商科类专业能够接地气的岗位,并且与目前高职生源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后能够达到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相适应,从而有助于解决高职文科类、商科类人才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定位分析要素包括:区域经济形态特点分析,行业发展前景与未来人才储备需求调研分析,市场定位差异化可替代性分析,职业领域和相关岗位群的一线团队管理和实际操作岗位群分析。针对目前高职文科类、商科类专业的现状,要走出一条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带有自身鲜明特点的专业定位道路,应当详细分析区域经济未来10~20年的发展规划,做到专业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态特点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支柱行业规划定位相适应,与企业发展人才储备的类型岗位相适应,定位于培养某一职业领域和相关岗位群的一线小组团队管理和实际操作、解决一线实际工作问题、实现企业管理层战略意图的高技能人才,从而走出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

[2]林江涌,吴素梅,宋彩萍.专业定位与专业建设——以上海高校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4):102-107.

[3]崔奎勇.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定位探究[J].学理论,2010(29):241-243.

[4]范唯.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2-02-13.

[5]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