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以广州为例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14次
  • 评分4
  • 28
  • 0

王丽,陈瑞芳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933)

摘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与课堂。在思政课教学,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充分运用地方红色历史资源,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特色,是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办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的题中之义。从理论上说,各地都可以挖掘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纲要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红色历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特色大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2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46—03

收稿日期:2014—08—26

作者简介:王丽(1984— ),女,湖北宜昌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陈瑞芳(1962— ),女,上海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了“2014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班”,旨在为思政教师提供考察学习的平台。2014年7月21日至27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社会实践研修活动在广东基地进行。学习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通过讲座、参观、讨论等方式对广东人文历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广东省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深厚渊源也让所有学员不禁深思如何在《纲要》课教学中深入挖掘和灵活运用这些宝贵的红色历史资源,提升教学品质。

一、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东方第一大港,广州与中国古代的辉煌联系在了一起,近代中英贸易的大逆转与林则徐虎门销烟则书写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开端。广州城可以说是中国自信自强民族精神的载体。

广州素有“得风气之先”的美誉。古代便是西域文明入华之首岸。萧梁的达摩、唐初的宛素葛、明万历的利玛窦都先后由印度、阿拉伯、意大利随商船远洋至广州,或译经传法,或结庐筑堂,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神奇且漫长的传教生涯。自信者,包容也。至今,广州城内的蕃坊——唐朝广州城第一个专门为西人开辟的聚居地,即是古代中国自信风范的历史留存。

然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在近代遭到了重挫,各阶层努力自强,以改变落后的命运。这一点在虎门销烟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和鸦片战争博物馆体现得尤为深刻。林则徐亲自到广州,与英帝国主义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长期用鸦片毒害中国人的英、美等国烟商俯首听命。林则徐深入探讨销烟的方法,在虎门建立两个销烟池,其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长达23天之久,销毁鸦片2376254斤。这既是禁烟运动的巨大胜利,也是世界反毒品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是一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腐蚀的爱国运动,尤为重要的是唤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投入到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去。在艰难的探索与挫折中,人们对爱国主义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化为抵抗与不屈,一代代地延续和传承着民族自强的精神。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日趋暴露,特别是到了晚清末年,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局动荡,已经到了危亡之际。在这一时期,粤人对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尤为活跃。翻看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由粤人领导,最早留洋的学生、侨民多是粤人,早期团体志士多是粤人,慷慨捐赠者也多是粤人,甚至连民国史上的第一次刺杀大案也由粤人领衔。自清光绪开始,革命党人一次次潜入城内,行刺、爆破、举事、起义。事后,一具具遗骸被乱葬在“红花岗”。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面对中华民族重大历史变革的临近,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共和体制。

从1895年到1910年,以孙中山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一批批革命先驱牺牲,革命陷入了低潮。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然而,广州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告负,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潘达徽等冒死收葬了72具烈士的遗体,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内,细考这次起义的100多位烈士名册,这些革命者年纪轻轻,受过良好的教育,部分人还出身富裕家庭,革命之目的何在?牺牲之意义何在?答案便是,为在革命党人屡战屡败的环境之下唤起国人之良心,用生命播下“革命救国”的种子。一时间,烈士之家属、普通广州市民以及通过报纸读到起义消息的国人无不为之震惊。

革命党人组织的一次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却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黄花岗起义之后不到半年时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全国有14省陆续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严重障碍被扫除,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人民将永远铭记。

二、革命历史的长廊

百年辛亥,广东为其策源地。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现代史就翻开了更为浓墨重彩、突飞猛进的篇章。由于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辛亥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的结果表明,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革命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即使取得胜利,也得不到巩固和扩大。孙中山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认识到依靠军阀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而此时,列宁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也给孙中山以很大的启发。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1924年6月,孙中山参照苏联模式,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1]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采取了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和造就军事、政治人才,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尽管黄埔军校逐步被蒋介石所掌控,但是,在国共合作破裂之前,黄埔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队干部,如徐向前、陈赓、蒋先云、林彪和罗瑞卿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军队干部的一个重要来源,黄埔军校对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党认识到军队建设的重要性。[2]

毛泽东说过:“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3]但是,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国家,要进行革命,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就必须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参加军队。中国共产党有自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为了代表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中共努力将单纯的军事革命变成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1924年6月30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39次会议通过农民运动的实施方案,决定组织农民运动讲习所。[4]1924年7月3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创立,共举办了六期。这一时期,在澎湃、肖楚女、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之下,在原番禺学宫创办了农学会。本着“本党为农”、“农为本党”的精神,发动农民起来革命。毛泽东担任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编辑了《农民问题丛刊》,他在该刊物的序言中即论述了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之关系,[5]并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三门课程。短短几年时间内,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重要的骨干。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深入工人阶层进行组织和宣传,组织省港工人大罢工等活动,激活社会能量。一时间革命局势风起云涌,革命势头锐不可当,革命语言遍布新兴报刊。可以说,因为中共之努力,“国民革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革命。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革命形态对日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全局性的影响。

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中朝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共同目标,给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革命局势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革命的道路上遇到了层层考验,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国共关系不断复杂与恶化,最终走向破裂。共产党在残酷的斗争形势中坚持革命,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正是纪念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州起义之地。三大起义的最终失败让共产党内少数领导人逐步认识到只有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是革命胜利的基础。

广州不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有着丰富的革命内涵。在这条革命长廊中细细品味,对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缘起和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有重要的帮助。

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如此厚重的历史感,怎样通过《纲要》课传达给学生?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针对围绕红色历史资源的利用问题和如何让《纲要》课进一步“活起来”的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四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

结合当地的特色历史遗迹,组织学生走进历史场景去体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前者即让学生去历史场景中参观,后者即在校园内组织红色历史展览,可以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这种体验模式主要针对大一的学生进行,使他们在了解和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增强对所在城市历史底蕴,特别是与近现代史相关的历史遗迹的体验,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体验中,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术思考式

在《纲要》课教学中,鼓励学生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形成、内涵、社会热议等加以思考,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搜集相关资料,将自己的思考通过学术论文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进行必要的学术训练,使学生从中受益。以广州为例,这座城市既有1000多年前唐朝为来华外国人提供的聚居地蕃坊,又有100多年前清政府被迫给外国人划出的租借地,对这两者的性质该作何分析?诸如此类,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再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这无疑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三)娱乐欣赏式

目前,学界对“红色资源”的界定包括影视声像。这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可以运用于教学,但却切忌滥用。在课下,让学生集中观看某一系列/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红色历史影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评论,必要时可以进行片段展示,或在电子平台上进行交流,配合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研究创作式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社团活动适当地结合。针对具有操作性的、还原性的历史场景/事件,可以让具有创作、表演天赋的学生加以排练和演示,作为课堂表演的加分项。也可将全班学生分组,由学生自行分工进行排演,并引入竞争机制,由教师设定评分标准,加以考核。这种方式适合小班教学,也需要教师比较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所在。

从理论上讲,上述方法都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但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队伍自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学生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不是说教师掌握了一两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就可以应对自如了,而是要适应学生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语

城市的历史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认知对象被广泛接受。当代大学生既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也需要对其所在的城市以及城市所承载的历史多加了解。《纲要》课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加强对相关历史资源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将国家民族的历史内化,将爱国主义等高尚的信念根植于内心。广州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农民运动讲习所、黄花岗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虎门销烟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和鸦片战争博物馆都值得我们一一深入挖掘。在强调理论专题化教学的今天,加强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发掘和运用是加强《纲要》课的实效,改革和完善《纲要》课的重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孙中山.近代名家名人文库 孙中山[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央党史出版社.国共早期军事人才的摇篮——黄埔军校[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3]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陈廉.第一次国共合作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3册[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