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为依托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投稿PBsm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14次
  • 评分4
  • 96
  • 0

戚爽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吉林长春130028)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以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载体,展示了“选拔—培养—竞赛—反哺”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ACM竞赛与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密切结合,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程序设计大赛;ACM;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78—02

ACM?ICPC(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即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1]ACM竞赛的级别包括地区(省)赛、大洲预选赛和全球总决赛。[2]2007年,吉林省教育厅主办了首届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自吉林省赛区开设以来,我校已组织学生参加过三届ACM独立学院组别的竞赛。但受课程体制和时间限制,以往对人才的培养只停留在赛前短期培训的层面,并没有形成以程序设计类课程为基础的、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根据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构建以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依托的完备的、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以ACM竞赛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

在社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其通过自我实现获得成就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ACM竞赛以其权威性和参赛对象的普遍性成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宽知识面并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2]同时,将ACM竞赛与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密切结合,可以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构建以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为依托的“选拔—培养—竞赛—反哺”一体化的可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确立创新型、高素质、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地方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相统一。明确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注重技能训练,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以ACM竞赛为依托,借鉴竞赛的基本理念、考核规则及试题设计思路,进行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

(三)根据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情感特点,建立适合于高职高专学生的ACM竞赛培训网络资源包,包括系列教材库、竞赛辅导视频库、竞赛试题库等,用于教学和赛前训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ACM竞赛为教师提供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平台,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赛、参赛的过程中,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合理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为传统的常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的组织、培训方式的采用以及培训平台的建立等问题进行科研立项,更深入地反思目前教学模式的漏洞与缺陷,探讨和扩展新的教育思路。同时,聘请经验丰富的ACM竞赛指导教师,为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并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提供指导与支持,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更为充分的师资基础。

(五)建立并完善ACM大赛备赛机制,将竞赛培训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融于一体,实现长期备赛、人才选拔、短期集训、赛前辅导、赛后反哺等环节的全流程和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

(一)尝试确立“三段式双分流”的人才选拔机制

第一阶段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主要完成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普及工作。指导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地宣讲和介绍程序设计大赛,并播放往年的参赛图片,介绍参赛获奖队员目前良好的就业或深造情况,提供各大名校的Online Judge(简称OJ)平台地址,让学生对ACM大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新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兴趣尤为浓厚,可以挑选一批学生作为团队的储备力量。

第二学年上学期进入人才选拔的第二阶段,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分流,选拔队伍中的优秀学员。依据各种形式的考核结果,选拔新生中编程能力提高迅速、学习兴趣浓厚、潜力较大的学生进入ACM团队,接受后续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专业培训,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第三阶段,即第二学年下学期,学生在程序设计竞赛领域内自由选择专业方向,进行第二次分流,即专业方向分流。[3]这是因为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涉及的领域很宽泛,试题考查内容较为繁杂,并且注重考查团队成员间的协同合作,所以,需要各成员在能力方面具有互补性。另外,应选拔拔尖学生,作为团队的主力队员,从而进一步提高团队竞争力。[4]

(二)尝试建立“由零到整,由全到专”的赛前培训模式

合理的培训模式是保证我校ACM程序设计竞赛备赛、参赛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我校计算机系各专业均开设了“C/C++程序设计”等必修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习到竞赛中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在兼顾教学计划的刚性前提下,课程时间非常有限,同时需要考虑和照顾到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程度,因此,在课堂中无法进行ACM竞赛的深入指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课后的零散时间,为新加入的大一学员开设了第二课堂,对其进行拓展训练,进一步培养其程序设计思维方式,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与我系原有的IT技能大赛相结合,将ACM程序设计竞赛校内赛作为大赛中的分赛事,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选拔参赛人才的第二阶段,完成第一次分流后,大一优秀学员组建成ACM团队,我校5名指导教师针对竞赛中所涉及到的某一类型的知识点,分别对其进行专项知识剖析与讲解;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参赛指导经验的外校教师,对其进行综合培训和指导。

赛题实战训练在学员完成专业方向分流后开展,该项训练为每位学生安排特定领域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把学生分为3组,每位学生在学习所有知识的同时,专攻2~3类问题,每组学生专攻问题尽量不交叉。[5]

(三)尝试确立“以老带新”的反哺机制

组织有参赛经验的学生为ACM团队中的新生力量提供一对多的训练,为新队员讲解ACM竞赛相关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分享个人的备赛经验,充分发挥团队中榜样的力量,为新队员树立信心,帮助团队新生力量迅速适应备赛培训的节奏。反哺机制不但可以帮助新生力量尽快融入竞赛团队,而且可以为ACM团队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朝艳,陈根浪.基于ACM-ICPC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2]芶生平.以ACM/ICPC竞赛为载体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3]朱文球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IT人才培养新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8(18).

[4]李欣,周浩,刘强,满君丰.ACM 竞赛与可持续发展的IT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3).

[5]袁国武等.依托程序设计竞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质量[J].计算机教育,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