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技能大赛”看“报关实务”教学方法改革

  • 投稿尚诚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679次
  • 评分4
  • 66
  • 0

杜红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国家及省级报关项目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存在着不熟悉进出口报关单证、不会进行商品归类等问题。其根源在于高职院校缺乏具有实际报关经验的教师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尤其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97-04

近几年,从国家到各省每年都举办报关项目职业技能大赛,目的是检验高职院校培养的报关人才质量和实际具有的报关业务活动操作能力。安徽省教育厅参照国家级比赛的标准,在2012年4月成功举办了首届报关项目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这类比赛暴露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而“报关实务”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报关实务”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原因剖析

在报关项目职业技能大赛中出现的问题是推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强有力因素。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与实际报关行业业务活动相脱节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高职院校的“报关实务”课程也不例外,其目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实际报关活动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学习过本课程之后,要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有效地结合,尽快上岗操作,避免企业的二次培训。

但是从职业技能大赛情况来看,各高职院校学生只是在理论上知道报关业务有哪些内容,一旦让其进行实际报关业务活动操作就显得无所适从,就连个别通过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学生也不例外。例如,在报关项目大赛中有一个比赛模块是进出口申报技能赛,要求各参赛队的学生对不同贸易术语背景下的进出口业务进行申报模拟。很多学生在模拟现场对进出口报关时需要哪些单证,要与哪些部门联系,具体环节如何操作茫然不知,导致比赛无法继续进行。这种情况反映出了各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与实际报关行业业务活动需求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高职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缺乏实践教学所需的条件,相关教师也缺乏实际报关经验,在教学中只能以书本和各种考试的通过率为纲,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二)学生对有关的工具书不能熟练使用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二个原因

为锻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有效性,在此次报关项目职业技能大赛中要求与实际报关业务活动中一样要频繁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等相关工具书。工具书对报关业务非常重要,因为报关业务中要进行商品归类,若对工具书的使用非常熟练,商品归类可以很快查出,外贸管制条件也可以确定,应征什么样的税也就一目了然,海关的法定计量单位也就知道了。进出口商品归类是学生以后从事报关业务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

通过技能大赛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非常不熟练,不仅不能快速进行商品归类、查询商品编码,甚至连工具书中税率适应说明、进出口报关单填制规范和报关自动化系统常用代码表及说明、进出口关税税款计算方法等内容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用到工具书的机会很少,导致使用生疏,对工具书的内容体系未加细看和系统分析。

(三)学生对有关的法律、规章、政策等不了解,是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第三个原因

在报关项目大赛中,参赛学生在相关比赛中要用到与报关业务活动有关的最新法律、规章、政策等,但是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却不甚了解。这说明在“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及时融入最新的法律、规章、政策等。“报关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时效性,主要涉及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各项具体法规条例。为不断提高海关的工作效率,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与产业政策的调整,涉及海关监管活动的各项行政法规与规章条例也在不断做出调整,而且调整变化的速度较快。因此,要求相关教师要经常了解海关法、海关条例、海关总署公告以及其他部委的相关变化,把变化的内容及时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最新的行政法规、规章条例的内容,适时应用到报关业务活动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报关项目职业技能大赛中出现的问题与平时教师在“报关实务”课程中所采用的不恰当教学方法密切相关。为解决这些问题,各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把“报关实务”教学方法改革提上日程,以改变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学生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与实际报关业务活动等职业技能及实际所需差距较大的困境。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各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对“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增强实际报关业务活动职业技能,培养岗位合格人才。在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时,可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推动力,把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所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学方法改革之后的教学成果检验标准和手段。且在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和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即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即理论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把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尽量合二为一。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必须配套辅以“报关实务”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以课程考核体系的变革反过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一)“双师”教学法

到目前为止,安徽省全省在报关业务中注册的报关员人数只有沿海省份的十分之一,报关员非常短缺,不能满足安徽省报关业务发展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报关后备人才。但优秀报关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有优秀的师资力量。目前,各高职院校相关教师大多数没有到报关业务活动一线锻炼过,缺乏实际报关经验。这时,“双师”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所谓“双师”,一是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二是海关、报关企业、进出口企业的专家。在“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可聘请海关、报关企业、进出口企业的专家或相关负责人作为的客座教授,由专业课教师和客座教授一起进行教学和指导实践练习。在这一方法中,可以通过学生提问、学生与客座教授共同讨论或开展讲座、由客座教授指导如何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方式,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例如,在涉及海关监管行政法规和规章条例的变化方面,可以由聘请的客座教授作介绍,融入教学实践,指出新变化对报关业务活动有何影响,指导学生在实际报关业务活动中如何面对新的变化,对相关业务的影响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应对。

(二)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报关实务”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但是在运用案例分析法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上课讲案例案情,然后自问自答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报关实务”课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时,要在新内容教学之前就把案例布置给学生,把学生每4~6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让每一组学生都带着案例去预习、学习新内容,带着案例去思考、去找问题。例如,在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程序中,为了加强学生对银行保证金台账分类管理、异地加工贸易合同登记备案及合同报核的处理和掌握,事先把下面的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其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

注册于上海的某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属海关A类管理企业)与韩国一电子企业签订了一份来料加工合同,委托苏州某加工企业(属于海关B类管理企业)进行加工。在料件进口前,该企业已向海关办理了加工贸易合同登记手续。201×年3月6日企业购进的料件(限制类)从上海海关申报进境,进境后随之运到加工企业进行加工。一个月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该企业的进口料件生产的部分半成品在经过批准后内销到国内市场。企业持相关批文于201×年4月9日向海关办理了内销申报手续。剩余的加工半成品,企业于201×年5月5日返销出口,企业在成品出口后向海关核销结案。

在案例给出之后,让学生先讨论以下问题:(1)案例中的上海某加工贸易经营企业是否需要设保证金台账,若需要的话,保证金为多少?(2)该加工贸易经营企业如何办理异地加工备案?在哪一个海关办理加工贸易合同登记备案?(3)海关对异地加工贸易合同按照什么类别进行分类管理?

在正式教学时,就案例问题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激烈辩论,然后每个小组总结自己的观点。推举出一名发言人进行总结性发言,阐述本组观点,在每个小组阐述观点时,其他小组及成员都是监考官,允许对回答问题者吹毛求疵,可以在现场立即对有不同意见和观点的问题进行反驳和联系扩展。

将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有关问题思考的深度,学生既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由于印象深刻而加强了对本部分内容的记忆,在实际运用时由于记忆牢固而不会出错。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学生自我教学法

在“报关实务”教学中,进出口商品归类是较难较大的内容之一。商品归类规则和日常生活中习惯的思维分类是不一样的,因而学生往往在刚开始学习时感觉非常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培养出学生的兴趣,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例子把商品归类规则分析透彻、讲解清楚,七大部类归类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多练多做。可由教师先联系实际,讲归类要点,举实际例子,然后让学生编写一个项目,对项目中涉及的所有商品进行归类,查找商品编码,准备好后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自我教学。具体操作时在课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自己设计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内容,例如,有的小组设计的项目内容是同学毕业离校的聚餐,餐桌上的食品从天上到地下无所不包,聚餐时还有同学之间互赠的各种各样的小礼品;有的小组则是新设立一家连锁超市,出售各种商品,从蔬菜到鱼类、肉类、零食、狗粮、家居用品到超市办公、管理所需的办公用品等。总之,各个小组设计的项目内容十分丰富,每个小组把项目中所涉及的所有商品一一进行归类,自己设计教学步骤,推选一名代表选择合适的教学时间以面向全班同学授课的方式把所准备的项目内容及商品归类结果在班级讲授。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改变学习风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中,关键是让学生联系了实际,把商品归类及相关的工具书摸熟、摸透,理解消化工具书各部分内容,熟练使用。

(四)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全套通关流程训练

从职业技能大赛和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来看,在教学中应该按照《报关服务作业规范》及《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培养和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报关实务”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报关业务的全套流程训练,把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非常重要。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借鉴报关项目职业技能大赛的进出口申报技能赛这一比赛模块的经验。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把学生分组,给出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的相关项目背景和内容,该项目背景中要改变传统的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只涉及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的环节,要把申领相关许可证、商品归类、报关单的填制等内容融入申报环节,把进出口商品税费的计算融入征税环节。其次,模拟现场设置海关各个窗口、银行窗口、船务公司、港务公司仓库或查验区,抽一些学生在模拟现场扮演海关各个窗口、银行窗口、船务公司、港务公司仓库或查验区的工作人员的角色,事先给他们交代清楚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再次,由各个小组的成员扮演收发货人及报关员的角色。各个小组要通过协商合作与分工,根据项目背景内容在模拟现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拟通关的一系列流程。最后,各个角色再进行互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逼真的现场模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除了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流程的模拟外,还可以进行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转关货物的通关流程模拟训练。

在这种角色扮演法的全套通关流程模拟训练中,学生必须要以熟练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更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进行实践性模拟操作,既可巩固理论知识,又可增强实践能力。另外,在这一教学方法中,除了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可以训练学生从事报关业务活动的职业素质,加强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当然,为了保证在现场模拟训练的效果,最好是聘请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或海关工作人员作为考核的主体,对学生在模拟现场的表现和最终成绩进行评价和考核。考核时要体现公平、公正、考核结果及时公开的原则,以充分发挥现场模拟训练的反馈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善于运用归纳总结和比较法,还应定期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见习、实习,在实习中进行实际操作,达到教学目的,实现课程目标,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下,“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但是在改革教学方法时,不能一味地为大赛而教、而学,要以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检验的标准、手段,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学助赛、赛学相长的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姚健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5):20.

[2]罗兴武.报关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郭水兰.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7):26.

[4]杨庆.六位一体模式下高职院校报关实务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258.

[5]王伟宏.高职《报关实务》实践化教学课程改革初步探索[J].大学教育,2012(8):111.

[6]刘瑞荣,等.职业技能大赛对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及作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2(1):45.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