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指导成效探析

  • 投稿古井
  • 更新时间2015-10-21
  • 阅读量378次
  • 评分4
  • 95
  • 0

文 / 蒋连霞

高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校职业指导队伍中,辅导员与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接触和交流最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全面,这种特殊的角色使辅导员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辅导员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相对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理念培养等能力。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择业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社会、行业、职业没有实际的切身的了解和体会,对个人定位和未来发展相对模糊。“根据休普的划分,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高校学生处于职业生涯中从探索到创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对于个体的全面和终身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入学之初就为其提供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体特性的持续性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就显得迫切并且重要。

在目前这种大学生职业指导相对缺失,但现有体系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的现实面前,辅导员队伍在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辅导员在学生职业指导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角色优势、职能优势和素质优势上。

1.角色优势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培养中的特殊角色使得其与其他工作人员相比,更加了解学生。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年轻有活力,在代际划分上与大学生更为接近,与学生的熟识度较高,从一定意义上讲,辅导员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他们在与学生的各种互动交往中,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能够通过工作便利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困惑,更容易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又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

2.职能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由于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片面误解,导致在实际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职业指导人员仅关注和重视对学生就业技能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就业观的指导,使得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择业态度,就业素养欠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其职能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职业指导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年级和阶段、本科生和研究生等不同层面,进行不同的内容指导,同时与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学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职业指导的实效性,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就业技能,更拥有较高的就业品质。

3.素质优势

辅导员队伍较为年轻,精力充沛,工作热心,大多数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具备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快速接受和消化职业指导相关知识。同时,他们学习态度积极,知识更新速度快,对就业指导政策有较强的领悟力和把握就业形势的能力。因此,应充分挖掘和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优势,运用授课、专题讲座、个体和团体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使辅导员队伍在从事职业指导工作中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校级层面对职业指导工作缺乏足够重视

由于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战线长见效慢且成效无法直接体现在量化考核上,因此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对职业指导课程重视不够。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有些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为本科的选修课,而在研究生中几乎没有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已开设课程的对授课的考核和评定通常都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教师授课积极性不高,学生收获甚微。其次,对职业指导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缺乏专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职业咨询、职业伦理和职业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指导需求,影响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最后,对辅导员的职业指导工作缺乏引导和培训。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职责和优势,加上辅导员自身繁重的日常工作,使得辅导员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成效。

2.辅导员队伍在职业指导观念上存在误区

由于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部门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而由于目前高校就业工作单纯以就业率为考核指标,致使大部分高校将解决学生就业安置工作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唯一重心,部分辅导员老师片面地认为职业指导工作隶属于学校职能部门,因此忽略了在日常管理中职业指导意识的强化、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的培养,也缺乏对职业指导工作目标的深层思考,仅将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职业指导的唯一目的,使学生形成了过于看重薪酬待遇、工作稳定、地域及个人发展空间等片面的就业观,完全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本质区别,这些观念上的误区都造成了高校职业指导的缺失。

3.辅导员队伍在职业指导能力上有所欠缺

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老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的,一直在高校,学习和工作经历都相对单一,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匮乏。部分辅导员经过自身的努力学习,虽然具有职业指导师资质,但实践经验缺乏,对“当前的职业变化更难有新的见解,不能结合实际与社会形势传授有效的信息给学生”。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纷繁复杂,压力大,队伍稳定性差。职业指导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职业指导师还未能进入成熟期便离开了职业指导队伍,无法培养和形成职业指导的专业人员和骨干力量,使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无法有质的提高。

总的来说,目前大多高校对学生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职业指导师资欠缺,没有意识到辅导员队伍在职业指导方面的优势,使得目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实效性欠缺。在专业职业指导队伍严重不足,而学生对系统、实用的职业指导具有强烈需求的情况下,挖掘辅导员队伍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潜能,可以为高校迅速建立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队伍提供支撑。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成效的措施

1.打破定向思维,重视高校辅导员在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中的作用

组织的大力推动和有效支持是职业指导工作在高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学生工作一线人员的辅导员,在学生职业指导中具有特殊地位和诸多优势,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引导和发挥辅导员的职业指导作用,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配套相关福利待遇,加大相应资金投入,组织相关技能培训,充分调动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为辅导员开展系统性、长期性的职业指导创造积极的政策、制度和物质条件。

2.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强化对辅导员队伍职业指导能力的培训

职业指导作为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有较高要求。如果辅导员没有经过职业指导相关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开展工作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科学性,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对辅导员采取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如定期开展交流、组织辅导员参加专业技能资格培训、对外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等,另外也可以发挥社会培训力量的作用,为其创造更多校外培训的机会;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关注社会行业产业变化,关心学生发展,有意识地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渗透职业指导。

3.强化队伍,逐步建立专业化指导队伍

高素质的职业指导队伍和系统全面的职业指导体系对提升就业指导成效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长期负责的理念,充分重视,长远规划,逐步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可尝试在现有辅导员队伍中培养专职职业指导人员。这样,既有利于学校层面职业指导部门工作能够覆盖到就业的各个方面,又能及时保障各学院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的职业指导工作。学校在坚持本土培养的同时,也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向外拓展资源,引进面向职业指导岗位的专业老师,形成校级部门统一领导,专业教师精心授课,辅导员队伍具体指导的完整体系。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