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5-09-08
  • 阅读量348次
  • 评分4
  • 64
  • 0

吴玉 吴彩玉 马碧云 邓丽冰 朱秀珍

摘要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行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88例,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碘仿纱布换药治疗,研究组采用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脂肪液化率却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明显,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肥胖;脂肪液化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29

脂肪液化是外科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一直以来,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脂肪液化的处理都极为棘手,尤其是肥胖患者。为了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发生,并给患者减少身体痛苦,同时减轻其家庭负担,我院采用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取得了明显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行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88例肥胖患者,其中胆囊切除术41例(46.59%),阑尾切除术20例(22.73%),胆管结石清除术15例(17.05%),胃癌根治术12例(13.64%)。将其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4~68

作者单位:523321东莞市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

吴玉:女,本科,主管护师

岁,平均年龄(40.21±3.65)岁;体质量(BMI)指数25~32 kg/m2,平均(29.05±1.18)kg/m2。研究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39.66±3.49)岁;体质量(BMI)指数26~31 kg/m2,平均(28.89±1.23)kg/m2。两组肥胖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学历、手术类型、切口大小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采用常规碘仿纱布换药治疗:(1)手术结束后,常规关腹,清洗手术切口。(2)放置胶片引流,术毕2 d内,遵医拔除。(3)每天给予患者成功清洗手术切口,放置纱条。(4)待切口无分泌物且创面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后,取出纱条。

1.2.2研究组采用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1)术毕时,常规关腹、清洗手术切口。(2)间断缝合皮下脂

肪层组织,暂不收紧缝线,与皮下脂肪层缝线下方留置引流管[1]。(3)缝合皮肤,连接负压吸引器,压力为20~40 kPa,术毕6~7 d拔除引流管。

1.3评价标准临床效果[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例数,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日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3]。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或t′检验,非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肥胖患者手术的概率越来越高,电凝止血、高频电刀的使用、机械挤压等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4],当患者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5],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6],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传统治疗方法为间断拆线进行换药引流,病情轻者可自行愈合,但是对于液化范围较大者,需要换药引流后进行二期缝合治疗[7],其缺点是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和患者住院时间长,从而导致住院费用增加,给患者的经济带来影响。有研究显示[8-9],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较佳,我科采用引流管进行引流,所用的较细脑室硅胶引流管软管对切口的影响较小,局部疼痛较轻,重量轻,有利于患者进行活动,具有操作简单、换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术后及时监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切口反应等,并注意保持病房卫生,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同时加强患者肺部护理、胃肠减压、肛管排除等基础护理。术前,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健康知识,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要嘱咐患者,不宜过度担心,避免患者出现急躁等不良情绪,影响对症治疗。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方式方法,耐心讲解,认真答疑,安抚好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4-5],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这类并发症并不可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无需过度担心。

总之,皮下引流管联合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感染的发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好、创缘平整、疤痕小、无红肿,达“切口甲级愈合”标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研究组患者每天换药次数少、切口愈合时间快、住院时间短,极大地减少了感染几率、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戴维,秦勇,陈念平,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加微波治疗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J].广东医学,2010,31(11):1460-1461.

[2]赵志鸿,白志刚,王玉芳,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0):1080-1083.

[3]吴霞,桑学梅.妇科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47-3548.

[4]叶林娇,钟春阳,谢玉兰,等.注射器负压吸引处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98-2199.

[5]赵红艳,兰彩娇.硅胶管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肥胖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9例临床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85-1286.

[6]束长珍,钱晓燕.腹部切口皮片引流对肥胖剖宫产产妇切口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103-104.

[7]龚宜.负压吸引球应用于肥胖女性腹部切口引流21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9):2274-2275.

[8]蒋汉城.皮下潘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预防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4):476-477.

[9]丁佩林,倪进斌.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72-73.

(收稿日期:2014-12-24)

(本文编辑 刘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