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体会

  • 投稿沐子
  • 更新时间2015-09-09
  • 阅读量955次
  • 评分4
  • 55
  • 0

李帅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70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急”与“救”的阶段。其任务为现场紧急救治各种原因导致的疾病,抢救病人生命,恢复生命体征,能快速安全转运病人,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1]。在院前工作中,为病人提供“规范、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护理服务,可大大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致残率、致死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规范的护理服务对院前急救有重要的意义。

1院前急救护士的培训[2]

1.1业务培训院前工作不同于院内工作,病人病情更加紧急、复杂,因此护士必须具备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全科护理知识以及扎实的护理操作技能。急救现场环境复杂,尤其是意外事故现场不堪入目,并且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临阵不惧、有条不紊、机智勇敢,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处理病人[3]。同时院前护士体力劳动大,应有强健的体格,平时必须加强体质锻炼。

1.2增强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加大了对病人的保护,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已刻不容缓,护士要学法、知法、懂法,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院前工作的正常秩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现场急救

2.1联线家属收到“120”指令后,迅速和病人家属联系,核实地址、病情并告知家属简单的急救措施,等待医护急救人员到达。

2.2对症处理快速赶到现场,将病人移至安全区域。首先应了解病史,进行全身病情评估及体检,重点检查意识、血压、心率、瞳孔、呼吸。对无意识,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立即行心肺复苏、插管及开通静脉通道,恢复基本生命体征后快速转运;有开放性创伤,及时加压包扎止血,四肢骨折夹板固定;心前区不适或心脏病病人,做心电图,明确诊断;蛇咬伤病人,加压包扎近心端肢体,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反复清洗伤口;高血压急症病人,立即建立静脉液路,必要时使用镇静药,消除病人恐惧情绪,缓慢静滴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对于次急症,可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抽搐急性发作病人,将其仰卧,头偏向一侧,放置牙垫以免舌咬伤,静脉注射地西泮10~20 mg,难以控制抽搐者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2 mg。对休克患者,立即行心电监护,开放至少2条静脉液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创伤性休克的病人,在未得到控制出血前不宜充分扩容[4]。针对复杂多样的院前病情,以对症处理为主,预防并发症为辅。

2.3心理护理处于病情发作期的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感,给予病人安慰,尽量使其安静休息。医护人员应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和娴熟的操作技巧感染患者及家属,使其减轻担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安全转运

转运原则为就病人意愿、就近、就急、就医疗机构能力。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转运过程中,根据病人病情搬运,如脊柱损伤病人应轴式翻身,避免进一步损伤;休克病人采取中凹卧位;意识不清者或恶心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误吸等。转运途中,由于地面的颠簸,病人有晕车反应、恐惧心理等均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必要时心电监护,严重发作者停车处理。对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紧急急诊处理的病人,途中联系急诊科护士,备好床位、抢救物品等待迎接病人。

3.2交接病人病人安全转至医院急诊科后,急救护士与接诊护士进行护理交接,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各种引导引流情况、外伤的部位及止血带时间等,以便急诊科护士对病人紧急救治。

4救护车物品的消毒、整理及药品、耗材的补充

救护车结束任务返回急救站后,依据《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办法》分类处理医疗废物,如转运的是传染性病人,严格按《传染病终末消毒办法》进行消毒。每次执行完一次院前急救任务后,应及时补充消耗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和药品,为下次任务做好准备。

5书写急救护理记录

院前急救护士在每次完成转运任务后应立即完成护理记录,规范书写执行的医嘱及护理操作,时间精确,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6小结

我国院前急救发展起步较晚,其在中国的发展不过是二三十年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有较大差距;担任院前急救的医师、护士诊疗和护理技术参差不齐,有待加强学习,规范培训[5]。国外院前急救医疗水平已趋于完善,我国应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不断实践,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院前急救道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沈洪主编.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0.

[2]王欣,李钰燕,桑宝珍,等.院前急救护士资质及工作职责的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55-357.

[3]高兴华,张晓晨,王光元.急诊护士对院前急救护理的心理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76-778.

[4]王得坤主编.院前急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7.

[5]赵利云.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9):2577-2578.

(收稿日期:2013-08-31)

(本文编辑 陈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