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投稿淘淘
  • 更新时间2015-10-20
  • 阅读量985次
  • 评分4
  • 93
  • 0

邓丽敏

摘要目的:总结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围手术期给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复发或者死亡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经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均顺利进行,且栓塞治疗后做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所有动脉瘤腔均获得满意的填塞效果,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根据栓塞程度分,栓塞100%,95%~99%,90%~94%的患者分别有59例,15例,1例。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全部为良好,但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术后有5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血管痉挛,但出院时均完全恢复。结论: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能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且经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对于降低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35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局部血管异常,脑血管瘤向颅内动脉壁异常膨出,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的情况[1],动脉瘤破裂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2],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而,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断并积极治疗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以及围术期护理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邓丽敏:女,大专,护师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经脑部CT扫描或者DSA检查等确诊。排除患者中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和存在手术治疗相关禁忌证的情况。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24~72岁,平均(50.5±2.9)岁。患者均有头痛、眩晕等先兆症状,其中动脉瘤破裂患者66例,均表现出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情况,动脉瘤未破裂患者9例,表现为头痛、眩晕、眼部神经麻痹等情况。按照Hunt-Hess分级标准[3]对肿瘤进行分级:Ⅰ级18例,Ⅱ级34例,Ⅲ级15例,Ⅳ级8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共检出动脉瘤81个,动脉瘤的大小1.9mm×2.0mm~12mm×15mm。动脉瘤的位置分布:位于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瘤体分别有21个和19个,位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的瘤体分别有8个、13个和9个,位于颈内动脉的瘤体有11个。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先做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处理,然后对患者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后确定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沿微导管向动脉瘤置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通电电解解脱,至动脉瘤填充致密,且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撤除导管,留置管鞘,于术后6h拔除,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1.2.2护理方法

1.2.2.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要做好基础的病情监测,定期对其血压、呼吸、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对颅内压升高的患者给予甘露醇等药物进行降压处理。术前应用尼莫地平进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或者治疗。要求患者在急性期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饮食以易消化的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为主,避免发生便秘以及由之引发的腹内压升高致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情况。做好积极的术前准备,常规查体,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相关事项,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

1.2.2.2术中护理患者术前6h禁食禁水,半小时给予地西泮肌内注射。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保持头部固定。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在造影剂注射之后,观察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分析血管壁刺激情况,对血压异常状况(血管收缩或者痉挛所致)要及时向医师汇报,同时对合并造影剂毒副作用的患者给予抗敏处理。

1.2.2.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要求患者保持卧床休息24h以上,保持穿刺侧肢体平伸,同时对穿刺部位进行8h的加压包扎,观察其是否存在渗血、出血症状,结合皮肤的温度、色泽等观察判断是否合并血肿。术后同样采用尼莫地平进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给药时间在3~5d。

1.2.2.4并发症预防(1)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防和处理。术中操作不当或者过度填塞都有可能导致出血发生,术中要认真仔细操作,并严格把握造影剂的用量,一旦出血之后,要对肝素的半衰期、给药时间等做到充分了解,计算有效肝素量后给予肝素中和处理。(2)术中脑血栓或者意外栓塞的预防。准确把握肝素、造影剂等用量,认真检查操作中每个环节,尤其是注射时的空气是否排尽,压力输液袋内的压力是否稳定(一般维持在300mg左右),防止出现导管内或者鞘内的回血,引发血栓。(3)术后脑积水的处理。患者手术结束之后要及早进行脑脊液置换,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合并脑积水的患者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处理。(4)动脉瘤复发或者再出血的预防与处理。瘤体内有血栓存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填塞不够致密、部分转移到血栓内或受到血流冲击致瘤内移位都可能是引起动脉瘤复发再出血的原因,要求术中尽量做到致密填塞,必要时采用瘤颈重塑形术或者辅助支架等对宽颈动脉瘤进行处理。术后随访发现有动脉瘤残腔扩大的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再次栓塞治疗。

1.3效果评价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在4~5分之间为良好[4])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复发或者死亡的情况。

2结果

本组患者经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均顺利进行,且栓塞治疗后做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所有动脉瘤腔均获得满意的填塞效果,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根据栓塞程度分,栓塞100%,95%~99%,90%~94%的患者分别有59例,15例,1例。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全部为良好,但2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术后有5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血管痉挛,占6.67%,但出院时均完全恢复。

3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两种。开颅手术虽然在治疗的过程中能更为直观清晰地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邻近组织与血管的分布状态,实现有效治疗,但是其治疗的风险高,对患者的创伤大,还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对相邻的血管、神经以及脑部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5]。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显微器械的应用,使用血管内栓塞的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大大降低对患者的损伤程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对患者身体条件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大多数患者均可耐受,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6]。

本文分析了行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75例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可见通过围手术期的积极术前准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术中的有效配合,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且无1例患者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脑血栓或者意外栓塞的情况,术后也未见脑积水的情况,有5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血管挛缩,但在出院时均完全恢复。2例患者随访期内死亡,均死于动脉瘤复发,与患者未能及时进行复查,动脉瘤残腔扩大,动脉瘤复发再出血有关。

总之,神经介入血管内栓塞的方法能有效治疗颅内动脉瘤,且经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对于降低术中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潘文,徐振锋,吴金棉.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2043-2044.

[2]高云.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A):319-320.

[3]陈立朝,许民辉,杨东虹,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6):1618-1619.

[4]袁晓丽,曾芬莲,彭亚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41-1243.

[5]庞继彦.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9):123-125.

[6]吴珂.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16):19-21.

(收稿日期:2015-04-11)

(本文编辑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