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3年1~12月的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投稿李明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435次
  • 评分4
  • 97
  • 0

黄文跃

广西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广西桂林 541001

[摘要]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医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的395份2013年1~12月的我院儿科出院病历的资料,对抗菌药物名称、价格、剂量、使用频度、给药途径、联合用药、送检情况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85%,其中治疗性用药298例,预防性用药49例;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部分患儿结合口服或雾化吸入给药;抗菌药物品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联合用药者共62例,占17.87%,其中二联用药60例,三联用药2例;标本送检率为12.39%,其中检出阳性率为23.26%;用药合理或基本合理者共309例,占89.05%,不合理者共38例,占10.95%。结论 儿科住院病例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体现在使用剂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当、选用品种不合理、无指证用药等方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儿科;住院;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35-02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极为广泛,其滥用现象也日趋严重。小儿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防御能力较差、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而发病,大多数儿科住院患者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而入院,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增加细菌耐药性,还会损害或潜在损害儿童的身体器官组织,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掌握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来指导和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合理使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12月的儿科出院病历共395份,男性患儿251份,女性患儿144份;年龄1h~13岁,平均(3.85±1.26)岁,其中新生儿45例、0~1岁97例、1~3岁116例、3~6岁53例、6~13岁84例;住院时间为2~31d,平均(5.07±1.42)d。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格进行信息统计,内容包括:①患儿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②抗菌药物名称、价格、剂量、使用频度、给药途径、联合用药、送检情况等情况。并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的基本意见》[3]中的相关规定,对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

入选的395例患儿中,使用抗菌药物者347例,使用率为87.8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使用率为100%。347例用药患儿中,治疗性用药298例,占85.88%;预防性用药49例,占14.12%。

2.2 给药途径

所有患儿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部分患儿在静脉给药的同时结合口服或雾化吸入给药,其中口服21例,雾化吸入33例。

2.3 药物品种

共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共22种,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使用频次排序在抗菌药物品种见表1。

2.4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者共62例,占17.87%,其中二联用药60例,三联用药2例。联合用药方案中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为主,其他的还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2.5 送检情况

347例使用抗菌药物者中共有43例送检进行病原菌检查,送检率为12.39%。其中检出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23.26%。

2.6 用药合理性分析

根据上述相关参照标准,本组347例使用抗菌药物患儿中,用药合理或基本合理者共309例,占89.05%,不合理者共38例,占10.95%。不合理用药情况体现在使用剂量过大、联合用药不当、选用品种不合理、无指证用药等。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随机抽取的395例患儿中,347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85%,与某些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相类似(82.5%[4]~88.42%[5]),但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的使用率控制在50%以下的标准以及WHO推荐的使用率为30%相比[6],本院使用率偏高,鉴于目前儿科感染性疾病中主要为病毒性感染,仅少数病例为细菌感染,抗菌药物对病毒性感染的治疗无益,通常无需抗菌药物治疗,因此应该严格掌握适应症、控制抗生素使用范围,减少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研究发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数由静脉滴注给药所引起[7],在WHO指南中将注射剂的人均用药次数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评定标准之一。本调查结果中所有患儿的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部分患儿在静脉给药的同时结合口服或雾化吸入给药,其原因可能是儿童对于其他给药途径的用药依从性较差、而且静脉给药起效较快有关。

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对儿童具有较为明显的副作用或者对生长发育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本调查中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前10位中未出现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等对儿童损害较大的抗菌药物,表明本院医生在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上基本合理。联合用药目的在于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扩大抗菌谱、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或延迟耐药菌株的产生。本调查中共62例,占17.87%,其中二联用药60例,三联用药2例,无三联以上用药,提示本院联合用药方面情况较为合理。

本调查中发现本院儿童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医院需针对这些不合理现象采取积极态度,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规范儿科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真正做到合理、安全、经济地保障儿童用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3]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的基本意见(一)[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42-45.

[4] 欧微.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10(12):85-87.

[5] 李亚丽.某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2):1764.

[6] 曹娟,余晓耕,欧阳伶.900例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72-73.

[7] 冯红云,刘翠丽,侯永芳.浅析我国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现状[J]中国药物警戒,2011,8(8):483-485.

[8] 张春丽.2010年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11):49.

[9] 崔晋涛 ,李睿 ,刘祥.The Prescriptio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s Outpatient Service between 2009-2012[J].Pharmacy Information, 2013,2 (2):27-32.

[10] Apichati Vichayanrat , Bien J. Matawaran , Aris Wibudi,et al.Assessment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glycemic control and oral antidiabetic treatment in A sia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e R egistry for A ssessing OAD U sage in D iabetes M anagement ( REASON ) A sia study [J.Journal of Diabetes(IF 2.939), 2013, 5 (3):309-318.

(收稿日期: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