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及其启示

  • 投稿Zoe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06次
  • 评分4
  • 76
  • 0

叶春涛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毛泽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是在延安时期逐步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表明的是群众路线的立场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表明的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原则问题。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思想是科学的理论工具,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延安时期;群众路线;形成;启示;毛泽东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246-03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后的立足点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中心指挥部。延安时期(1935—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92年的奋斗历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的血液在群众、活力在群众、力量在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毛泽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的。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

1935年,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上重新得以确立,这就标志着毛泽东将以领导者的身份把握革命的前进方向和全局的发展趋势。他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将群众以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上升为理论,指导党和人民进行实践。中国的革命事业在抗战时期得到重大发展。在革命的前途问题上,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抗战统一路线的基本力量,并提出了“大胆的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深入到千千万万的群众中去”[2],以此来反击投降派的“亡国论”,并鼓舞群众树立必胜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民战争理论,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仅仅依靠军队的力量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对群众做政治动员,进行经济上的改善,进行真正的人民战争。毛泽东把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同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创造性的实践相结合,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使之得到了理论上的提炼和升华,形成了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精深的人民战争理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毛泽东从人民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它的胜利完全验证了毛泽东坚信群众的科学预见,抗战的胜利也是群众路线在实践过程中的又一次完胜。

通过总结1924年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1927年到1937年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这三个重要阶段的历史经验,毛泽东和共产党人都深深地认识到,党的失败和成功,后退和前进,缩小和壮大,发展与巩固都与群众的关系亲密与否息息相关。因此,共产党越来越重视群众的作用和地位,在注重自身的建设的同时更加努力的完善群众路线,去满足群众的需要。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等著作中,提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观点。他说“共产党员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共产党要服务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其中蕴涵了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奠定了党的根本宗旨的牢固基石。西安事件和平解决后,我党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国共合作、边区更名、红军改编的情况下,党内出现了自由主义的倾向。针对这种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的错误态度,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完整地论述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的领导方法,标志着群众路线已经系统化,并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质上是一致的,具备了成熟的科学理论形态。

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贯穿着群众路线的精神,把群众路线提到了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发展,关系到党的性质的高度,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并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写入党章。同时还对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工作方法和原则做了概括,他要求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学习并运用这条根本路线。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政党,就在于共产党始终与群众保持最亲密的联系,这也是党的根本工作作风。从此,群众路线就成为全党在各项工作中必须自觉遵循的宗旨。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表明的是群众路线的立场问题

群众路线能否认真切实地贯彻,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立场问题。党对群众路线的态度决定着党的政治观点、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是否正确,决定着党的群众工作有无实际效果的问题,也是衡量阶级立场是否正确的基本标志。“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党能否始终站稳人民群众的立场,保持住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党能否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根本标志,也是对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最大考验。”[3]首先,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表明了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这也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内容的论述,始终十分强调群众利益的问题。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考虑一切问题、解决一切困难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要始终怀着一心为民的情怀,把争取、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种根本的价值追求。共产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原则,要时时刻刻修正自身的错误,以避免损害到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不渝地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拯救中华民族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忠实地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

其次,一切依靠群众。这表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活动的主体力量,是群众路线的根本归宿。这也回答了党要依靠什么样的力量作为阶级基础的问题。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主革命的根本力量时指出:“革命是什么人去干呢?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4]

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必须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群众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争取解放和利益,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相信人民群众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如果人民群众还没有某种革命的要求,还没有认识到进行某种革命的必要,就去组织群众进行这种革命,企图用包办、代替的办法取代群众的自觉与自愿,那么,这种“革命”决不会成功。群众路线的这两点内容,充分说明了党的立场是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这边,党时刻和群众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表明的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原则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5]

如何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如何使群众观点能够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运用,这就要求必须有适合党领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和原则。毛泽东把这种工作方法总结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

“从群众中来”,这就是说,要认真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集中群众的聪明才智,如实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群众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概括,将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整合为集中而系统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针和方法。“到群众中去”就是对群众进行宣传,使领导意见以及制定的计划、方针和政策能够被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化为群众自觉的行动。“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的无限循环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一致,也是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

毛泽东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通过对群众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确立了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因为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把握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党和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符合我们的国情民意,是党顺利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它是科学的、合理的。

为了使党的领导方法能够更好地执行,必须细化到工作原则上来执行。毛泽东进而又提出了一般号召和个别领导,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办学校是如此,搞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任何工作中,领导和群众这两头缺一不可。再次,要采取民主和集中结合的原则。这是群众路线在党的政治生活中的运用,是根本的组织群众的原则和方法。

三、几点启示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科学的理论工具,对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群众路线是解决民主问题的根本保证

在一切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必须把民生问题摆在首位。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带来的新问题,就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群众路线,积累在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新经验。正如毛泽东所说:“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推动党的事业顺利进行的主力军,群众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党更应该把民生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最前面,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满足群众的心愿和要求。“坚持群众路线的秘诀是只要真正与群众心心相印,就一定能赢得民心。”[7]只有把民生问题处理妥当,才能有效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更多的热情和力量。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

“站稳人民大众的立场,表征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也从政治观、权利观上彰显着我们党的政治性质与政治宗旨。”[8]党的群众路线是保证党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实现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刘少奇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地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1943年6月,毛 泽东同志为党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精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透彻地说明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且指出,这个过程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党的群众路线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制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它是以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反映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因此,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又是党在一切实际工作中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

(三)践行群众路线是加强党群关系的现实要求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坚持科学的群众观点,恪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立场。”[9]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根本途径。”[10]我们知道,党要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我们党在93年来的历程中,从带领人民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从乱世到盛世,经历了各种风雨和考验。随着党的任务的转变,党员队伍的增加,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就更要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注重执政党的作风建设。“群众路线一直被我们共产党人视为生命线,得到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但是,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把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 [11]

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一根本的工作路线,才能拉近群众和党员的距离,使群众始终拥护和支持政府工作,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领导,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而形成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对于理顺其他社会关系,解决其他社会矛盾,具有不可忽视的示范效应。

(三)群众路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路线保证

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次和领域,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还必须通过党和群众的共同奋斗,通过群众路线的践行才有可能实现。首先,要想确保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就必须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任何一种政策方针的制定,必须从群众的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只有符合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保证决策有效执行。其次,只有人民群众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繁荣。人类社会生活由很多部分构成,经济生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人民群众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改革热情,积极性一旦被充分调动起来,社会主义经济一定会蓬勃快速的发展。最后,社会的和谐安定有序,需要人民群众的自觉维护。当前社会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的多元化使利益群体财富不均衡,收入有差距等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增多。正是如此,就更需要党和政府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去缓和转型期的种种矛盾,带领社会成员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尹书博:《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J].《学习论坛》,2013年第11期,第17页.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0页.

[3] 尹书博:《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J].《学习论坛》,2013年第11期,第20页.

[4]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8页.

[5] 赵士红:《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当代价值》[J].《学习论坛》,2014年第3期,第23页.

[6] 《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 1027页.

[7] 万德凯;于学旺:《用好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J].《学习论坛》,2013年第11期,第26页.

[8] 唐志龙:《践行群众路线的三重视阈》[J].《学习论坛》,2013年第9期,第20页.

[9] 唐志龙:《践行群众路线的三重视阈》[J].《学习论坛》,2013年第9期,第19页.

[10] 赵士红:《毛泽东党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当代价值》[J].《学习论坛》,2014年第3期,第25页.

[11] 万德凯;于学旺:《用好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J].《学习论坛》,2013年第11期,第27页.收稿日期;2014-06-20.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