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心态,新质态

  • 投稿忆片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48次
  • 评分4
  • 48
  • 0

文 吴国平

江苏扬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建筑企业能否在新常态中站稳脚跟、取得新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深化改革意识。在企业发展战略层面,应下调增速心理预期,过去的高速增长将难以再现,企业不能将发展期望寄托在国家再次出台刺激政策、房地产业放宽调控、政府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等宏观调控方面。国内经济增速下调带来的下行压力,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不少挑战,这也是企业倒逼自身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以我公司为例,公司实行民营股份制改制10多年来,我们企业的改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解决了一些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但仍有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其实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也正是企业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不破不立,如果依然安于现状、按部就班,企业今后的发展将更加艰难,也没有出路。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以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态,勇于担当,大胆改革,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开辟出企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企业经营布局层面把握新方向。2014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幅已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结构在新常态下,质量更好,结构更优。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新的先进生产力会不断产生并扩张,而落后产能将不断萎缩,并退出历史舞台,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内,行业内企业的洗牌也将成为常态。谁能在风云际会时抓住抓好新的增长点,新常态就将成为不折不扣的“好常态”。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变化作为依据,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7787亿元,同比增长16.1%0分地区看,1~9月份,东部地区投资164549亿元,同比增长14.9%;中部地区投资99592亿元,增长17.8%;西部地区投资90953亿元,增长17.9%。分行业看,到10月底,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900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投产新线里程7000公里的目标。其中国家投资近80%投向中西部地区;1~9月,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1848.8亿元,同比增长12.0%;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189亿元,投资增长23.5%;据统计,国内已有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轨道交通投资将达到2200亿元;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751亿元,同比增长12.5%;房屋新开工面积1314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3%。不难看出,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明显高于东部,同时,国家在交通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六大领域的投资持续稳步增加,这些宏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将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增长点。

在企业管理创新层面推行集约化。建筑施工企业应以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契机,大力促进企业工程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在项目管理方面,不断深化“资金、物资、设备、劳务队伍”四个集中管理,进一步精简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以责任成本为核心的项目预算管理、经营绩效包干、经营风险抵压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流程,严格考核审计兑现,实行“红线”管理;健全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项目作业指导书,统一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强化劳务队伍管理,形成“选择基地化、流动有序化、管理规范化”的劳务用工管理体系。据悉,2015年建筑业“营改增”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并且增值税率维持11%税率不变。这是国家财税部门对建筑业的另一场“两年行动”,“营改增”的正式实施,将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大挑战,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尤其是“一脚踢”的分包经营方式。主动适应“营改增”要求,需要企业在招投标、材料商分包商选择时,增加对能否开具正规增值税发票考量,并对企业一些现有管理方式、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再造,以满足财税部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