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重难点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278次
  • 评分4
  • 83
  • 0

长期以来,很多施工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是经验性的、临时性的、局部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系统性。

文 孙维振 连莉莉

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难点

大多施工企业难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1979~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而建筑业通常以两倍的速率领先于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施工企业的决策者很容易把企业的发展和增长都归功于企业的有效运营管理,难以建立起忧患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另外,很多企业决策层还错误地认为,只有市场竞争失利、行将衰败没落的企业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发展蒸蒸日上的企业根本用不着风险管理。因此,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也使很多企业忽略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过惯了好日子,没有经历过经济循环,对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相关风险管理知识掌握不足,使大多施工企业很难从战略的角度考虑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很多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比较片面。施工企业是典型的项目型企业。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风险领域较多。在完全竞争市场、规模压力和盈利压力的驱使下,施工企业容易就事论事,在风险管理上形成两个片面认识。一是重视项目的进度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等显性风险,忽视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风险、环境风险等隐形风险和外部压力小的风险:二是重视单个项目的风险,忽视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政治经济环境风险等企业整体战略层面的风险。

企业的内部环境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施工企业中以国有股份为主,在国有企业中,“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的股权结构短期难以改变。在这种股权结构下,所有者和实际控制者高度分离的模式在所难免。这导致了很多企业的经济权利的集中,从而引发“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对于许多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尽管董事长与总裁等核心决策者并不持有股份,也不是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他们却事实上掌握着上级主管部门行政任命的企业控制权。

另外一个事实是,在国有股份为主的施工企业中,实行任期制。经济权力的集中和任期制的限制,很容易使企业决策者重视短期业绩,不重视企业长期发展质量,忽视企业风险管理。

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不成熟。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然而,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监督,没有把内部控制和企业实际运营结合起来。再加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形同虚设。很多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我国许多企业领导或只重视生产经营,忽略风险管理,甚至认为内控制度是多余的,热衷个人权力威信,任意逾越制度约束,企业的重大决策举措由经理一人说了算,由于经理人员决策失误导致的企业破产屡见不鲜。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应用不成熟,制约风险管理的效果。

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运用策略和技巧不成熟。大多数施工企业中,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控制机构缺乏,而且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职务兼容等情况普遍,另一方面重大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的建立屈指可数,三重一大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决策过程中相关主体之间权利不清、责任不明、制衡力薄弱,容易形成重大决策过程失误。

决策后,风险管理应持续跟进,需要不断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执行连续的、与风险反应相匹配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并对风险反应方案的运行和执行质量进行持续的监控和重点评估,从而保证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正确执行。而现实往往相反,由于决策的不民主,缺乏科学依据。重大风险错误决策后,企业相关管控资源往往避而远之,任由风险项目问题发展以致失控,造成企业重大损失。

风险管理强调定量分析,对未来损失的规模和发生概率进行定量分析,概率统计方法的应用能使风险分析科学化。管理层缺乏对国内外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进行认真剖析、对比、消化、吸收,大多施工企业对风险的掌控还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习惯定性分析。风险管理运用策略和技巧不成熟。

企业对风险管理缺乏持续改进的态度。有的施工企业决策者认为既然风险管理这么重要,那就全面引进西方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而不顾企业实际管理发展情况。我国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干差万别,整体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差距。全面引进,生搬硬套,容易产生新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不起来,原来成熟的风险应对经验和措施又被抛弃的结果。

管理决策者应耐心研究自己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风险管理理论和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形成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树立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思想需要时间。长期以来,很多施工企业的风险应对措施是经验性的、临时性的、局部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系统性。这些风险应对措施来自于过去的环境和市场实践,很有效。但是这样的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应对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波动。

施工企业应该从全球化的视角,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企业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全面考虑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企业对风险的预测能力、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化解能力和风险处置后的预后能力和转化能力,形成系统化的全方位全过程风险管理机制。

为此,在加强学习西方风险管理理论的同时,企业和学界应该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认真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理论。施工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树立系统的风险管理思想,学习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并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工具。

制约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用成效的因素

是否能紧随政治经济环境与时俱进。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活跃的外部环境,又不得不承受快速变革带来的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

施工企业要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企业的理论认知,并积极关注西方有关市场、企业运营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机制,安全遨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数据挖掘利用。当前施工企业大都多省市跨区域经营,有的企业业务布局全国。企业每天不得不处理来自众多项目部的海量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形势、法律法规、舆论环境、成本资金、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民众等。

如果没有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企业总部很难及时有效决策,施工企业总部的管理职能难以发挥,更勿论风险管控。另外,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和效率,以及对数据的再挖掘利用,也决定了施工企业的管控水平。

努力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下,施工企业应有长远眼光,考虑企业的长治久安、基业长青。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又要致力于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把企业运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给企业发展建立风险防火墙。太多的企业由于关注短期目标,却同时缺乏内部控制机制制衡,埋下长期隐患,等风险爆发时,企业将遭致不可挽回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