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现状

  • 投稿可笑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305次
  • 评分4
  • 95
  • 0

杨辉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温米采油厂新疆吐鲁番838202

摘要 现在我国的东部油田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阶段,所以现在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剩余油形成的地质控制因素下对油藏开发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就在剩余油定量描述、储层精细刻画以及低级序构造等开发地质研究中获得了较大的成绩。有鉴于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分析并介绍了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现状,供大家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油藏开发地质;剩余油富集;控制因素

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对油藏内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确的预测,将油水运动规律揭示出来,从而能够对油田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使采收率得以提升。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建模、油藏的微构造等。由于对油藏动态和静态、井间地震、高精度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等多种资料的综合运用,因此现在油藏开发地质研究方向具有多方法结合、小尺度等特点。

1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分析

1.1 精细描述及预测低级序断层所谓的低级序断层主要指的是具有较小断距、较短延伸的包括四级在内的及以下的小断层,因为其具有识别难、描述难的特点,再加上其会对注水开发油藏的水驱状况产生影响,属于剩余油富集的重要控制因素,所以高含水期挖掘剩余油的重点就是低级序断层描述。现在通过对动静态综合识别技术、三维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精细相干分析技术、井间地震技术、全三维解释技术和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精确的描述低序级断层[1]。

1.2 描述及预测夹层通过分割和主流流体渗流从而使剩余油富集,这就是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通过常规的测井曲线就可以识别单井厚夹层,然而在识别薄夹层的时候具有较大的难度。利用小波分析法和沃尔什函数反演法处理常规测井曲线就能够将小的夹层识别出来。选择韵律层对比法能够预测井间稳定夹层,可以利用叠置对比、相变对比、等厚对比等对比模式进行夹层的井间预测。与此同时,选择物性截断法可以预测较稳定的夹层。

1.3 储层精细建模技术首先是条件递推储层建模,将空间约束条件确定为低垂向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将高分辨率估计条件确定为井及井间地震,立足于空间等面,通过对贝叶斯—序贯高斯技术的利用将高垂向分辨率的储层模型建立起来。其次是储层属性建模,选择沉积微相和确定性的地质模式作为约束,通过对随机模拟方法的利用将可以对储层空间复杂变化进行反映的变差函数模型建立起来,并且使模型的横向精度得以提升。

2 描述剩余油定量

以油藏开发地质学为基础,将分割性约束的精细数值模拟模型建立起来,从而定量描述剩余油富集区。为了使研究结果和剩余油的分布实际以及油藏的动态更加符合,需要增加空间流体的拟合条件[2]。

2.1 剩余油的富集规律和控制因素当前普遍认为在我国的东部油区具有比较零散的剩余油分布,要对着剩余油进行开采,只能使用三次采油方式或者强化注水方式。然而经过21 世纪以来,油田的开发实践认证以及油藏开发地质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在我国的东部油区仍然具有数量较多的剩余油富集区,其分布规律为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在特高和高含水期仍然呈现出局部集中、总体分散的趋势。

油藏非均质性会对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进行控制,包括物性差异、夹层、低级序断层等等。剩余油的负极和行程也会受到注采方式的影响,注采方式会分割储层中的流体渗流。根据数学模拟研究和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富集区的形成主要受到层内夹层、小断层的影响,随着夹层和断层的规模不断扩大,会形成更多的剩余油[3]。如果该地区的强非均质储层具有几十倍的渗透率级差,那么随着注水就会形成优势渗流通道以及数量较多的无效水循环,剩余油就会在渗流性能较弱的地区富集。一些不完善的注采方式也会造成剩余油的富集,例如井网与油藏非均质性不匹配等等。

2.2 模拟分割性约束油藏数值通过辅助历史拟合技术、模型质量综合控制技术、物性和流体分区技术、开窗及局部网格加密技术、夹层精细描述技术、断层封堵性描述技术、非相邻连接技术、倾斜断面描述技术、多油藏多坐标技术、特殊网格技术等技术能够建立精细的分割性油藏模型,从而准确地描述剩余油的分布和油藏的地质特征。

2.3 描述剩余油定量为了对剩余油的富集区进行定量描述,不仅要对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完善,还要将相应的三维定量动态分析软件系统建立起来。结合剩余油描述指标和油藏储层参数指标,将精细的网格数据体建立起来,从而对油藏的动静态参数进行多指标、全方位的定量描述。从而能够对任意的闭合区域的任何时刻中的剩余油和储层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定量计算,动态的显示二维和三维图件。

3 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的发展展望

3.1 加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力度对于碳酸盐岩油藏的研究,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相继发现了普光大气田和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大油田,这方面的研究迫在眉睫。碳酸盐岩储层有3 种基本类型:溶孔、裂缝和溶洞,其油水关系比较复杂、分布连续性较差,需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形成相应的开采技术和研究体系[4]。

3.2 油藏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是油藏的重要特点,对于油藏开发地质学中的一些重要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井震结合的储层预测技术、储层孔喉仿真模型、储层参数演化规律及动态建模、储层构型建模技术、岩石物理相的相渗规律是当前我国油藏开发地质学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油藏开发地质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增加、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油藏开发地质学也将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4 结语

在东部油田高含水开发的重要阶段,油藏开发地质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的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应该在矿场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攻关,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突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若祥,郭涛,姜本厚,徐春强,王伟,张云慧.SZ36-A 油田东二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6).

[2]陈冲,朱悦,巩彬鹏,袁鹏.华庆地区长6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6).

[3]王科战,黄发木.腰英台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6).

[4]吴琼.确定水驱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的新方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