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文环境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 投稿电竞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206次
  • 评分4
  • 96
  • 0

文/张晓薇

当“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等词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时,营造一个和谐幼儿园也就成为我们发展的目标。幼儿的心灵是纯真的、无邪的,犹如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给它设计出七彩的人生,这就更需要我们用爱来渲染它,用积极的情感来描绘它。那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幼儿园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园集体中的一员,领导、教师、幼儿、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我从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以及领导与教师交往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一、教师与幼儿——平等中见和谐

《纲要》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表明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首先,教师应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对不招自己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善于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做出反应。如最近,聪聪突然改掉了上课随意走动的坏习惯,我们就及时表扬他:聪聪真棒,如果能不拿玩具上床睡觉,那我们会更喜欢你!聪聪听后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真的不拿玩具上床睡觉了,我们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又一次肯定了他的进步。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不断地进步,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能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同时,对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在师生交往中,应尽量采用这类“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用身体接触、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恰当的眼神、表情的使用也能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二、幼儿与幼儿——关爱中见和谐

幼儿教师都知道,孩子开始入园时会产生情绪焦虑,但过段时间就适应了。这里虽然存在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孩子一开始感觉到没有了感情依托。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有了自己的伙伴,他的情感重点就会转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心、爱护有时会比老师的照顾更能让幼儿接受。我们应该善于启发、引导幼儿的这种潜能,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从而有效地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和社会行为,建立一个充满友爱气氛的大家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定的仿社会性交往的机会,使孩子们增进了解、加深沟通,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并注重在情感上的引导。

1.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尤其是还存在以自我中心的倾向,对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于察觉。缺乏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的认知、了解,这就会导致帮助、合作、关心、抚慰、同情等亲社会行为的缺乏。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利于同伴了解别人的各种需要,进而产生帮助、合作等行为。并且,也能使得到帮助行为的幼儿学会正确的反馈方法。为达到目的,教师在平时应让幼儿相互说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学会观察他人喜怒哀乐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等。

2.帮助幼儿建立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让全班有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是创设良好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一个班的幼儿在你碰我,我碰你的拥挤状态下,没有相互嚷嚷,也没有问老师告状,而是相互礼让、询问关心时,说明这个班已经有了较好的班级气氛。这是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极为重要的基础。这样的教导应贯穿于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例如,游戏时要玩具共享,不能抢夺;不小心碰倒别人时,应赶紧把他(她)扶起来,并帮着掸掸土,说“对不起”;而当自己被人撞时,也别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因此又去打别人;相互间交往时应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用语。教师要鼓励缺乏交往技能或过分害羞的幼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并通过鼓励其他幼儿与其交往,使其得到更多的交往成功的愉快感,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愉快的情感。菲菲是这学期刚从别的幼儿园转来的新孩子,由于性格和家庭的原因,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我发现她有几次自己坐在窗台边玩,我坐过去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我不愿意和她们玩,她们太闹了!”于是我找来一个性格和她相似的孩子和她做朋友,并给她们找来纸笔让她们一起画画,很快她们成了好朋友,也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块玩去了。而她的笑脸也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三、教师与教师——互助中见和谐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教师之间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是互相拆台,勾心斗角,都会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教师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重要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互相关心、帮助、抚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也做到了,那孩子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长期稳定下来;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人情冷,那么教师再怎么强调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其效果势必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自身交往的适宜与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间如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的气氛,容易激发出积极性的社会性行为。幼儿也会从中耳濡目染,不仅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也能学会正确、适宜的行为方式。所以,在创设精神环境时,要注意小至一个班的两教一保,大至全园教师和全体教职工之间的交往,都应当成为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

四、领导和教师——理解中见和谐

“士为知己者死”,如果领导和老师能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工作态度,那这个集体的整体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对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么这就要求领导应该是:关心、关爱每一位教师,对教师一视同仁。如果领导对每一位教师都是公正的、博爱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她们,那教师都将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花,灿烂的开放;如果领导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是关心的、支持的、让他们各尽所能发挥的,那教师都会工作起来更有热情、更有干劲。于此同时,领导也可以组织员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生活。如在新年的联欢晚会上,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幽默的小品等等,愉悦之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在“说说身边的榜样”活动中,老师们细说着同事的优点,情真意切,让老师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从而珍惜这份荣誉。同样,老师在领导的面前也要诚实、守信、尽职,认真而努力的工作,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而不是欺上瞒下、阿谀奉承。

五、家长与教师——信任中见和谐

家长把孩子送到哪所幼儿园,这首先是对这所幼儿园的信任、认可。幼儿园的各项教育也同样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倾注了老师对家长期待、信任。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家长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教育好幼儿。无数事实也证明了家园共教育,比幼儿园单方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快、更好、更巩固。

1.注重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教育理念要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巩固。如幼儿园里教育小朋友之间不能打架要互相谦让,而回到家里做父母的却教育孩子:你可不能受气,你要是打了人,爸爸替你撑着。依照这样的道理,就好比5+2等于0,孩子虽然在幼儿园受到了5天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可回到家后接受了家长两天错误的思想教育,就把五天良好的教育思想全都忘光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征求家长的意见首先要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相统一,然后再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突出家园联系的实效性。

家园联系有很多中方式,除了传达一定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倾听家长不同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教育难题,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好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只有争取到家长这部分庞大的资源,我们的工作才能做的更好,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突出家园联系的实效性,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

总之,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幼儿园大家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包括:领导、老师、家长、幼儿等诸多因素,而且,各种因素之间又不是独立、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我们做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一定要深入了解各种情况,让它们相互促进,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营造和谐发展的幼儿园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