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产协同破解行业性职业培训短缺难题

  • 投稿Lesl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39次
  • 评分4
  • 70
  • 0

◆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 胡亦军

【摘 要】我国的行业性职业培训一直难以转型升级发展起来,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行业性职业培训存在五大短缺难题,只有通过“训产协同”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培训;短缺;训产协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93-02

作者简介:胡亦军,男,宁波市成人教育学校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职业培训。

物流、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培训与行业紧密相关,称为“行业性职业培训”,财会、计算机、外语、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技能培训称为“通用性职业培训”。“通用性职业培训”市场化发展比较充分,供应比较充足,基本不存在短缺问题,而“行业性职业培训”普遍存在与产业发展脱节以及结构性错位问题,存在很明显的短缺问题,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导致职业性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

一、行业性职业培训存在五大短缺难题

行业性职业培训主要存在培训机构短缺、培训师资短缺、培训课程短缺、培训设备短缺、培训方式短缺等五大短缺难题:

1.培训机构短缺。“行业性职业培训”是面向某一行业,面窄量少,生源有限,同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技能类的,需要培训设备和实训环节,难度和成本较大,所以总的来说,利润微薄甚至容易亏本,难以支撑。按照“资本追逐利润”的市场经济规则,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培训机构肯定选择相对容易得多的“通用性职业培训”入手,出现一窝蜂现象,而对难度、成本和风险很大的“行业性职业培训”,则少人问津,不愿介入,即使介入了,也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连维持生存都困难,更别说成功了。

2.培训师资短缺。目前院校招聘教师,对象几乎都是各类院校的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践经验。而按照现有的教育制度,来自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是很难进入院校教师系列的,所以这就导致院校中的老师难以承担技能型的培训任务。而企业中的高技能人才懂操作、但不会教学,没有受过教学能力的培养,难以胜任培训师的角色。可见,我国的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师)没有固定的来源和正规完善的培养途径和体系,这是造成我国职业培训师短缺的根源。

3.培训设备短缺。要想提升培训质量,实训环节很关键,实训环节牵涉到有关设备材料的购买、场地设施的增添、教学环节的设备使用等,都会大大增加培训的成本,这对培训机构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培训机构往往因为实力不够而配不起设备,难以开展实训环节,即使设备配备的起,但为了节省成本开支而往往省略实训环节。

4.培训课程短缺。如何培养行业性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国内这方面成熟有效的课程体系很少,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企业人员分为高层人员、中层人员、基层人员,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如何保证课程内容实用、有效?尤其是面对大量出现的新兴行业和岗位,课程体系的开发已经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存在大量脱节、短缺现象。

5.培训方式短缺。

(1)培训评估方式短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式是“柯氏评估法”,主要包括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成果评估四个级别层次。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效果评估都局限于第一级反应评估和第二级学习评估,第三级行为评估和第四级成果评估则很少开展,几乎是空白。

(2)培训教学方式短缺。培训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听讲式、观看式、练习式、模拟式、实战式五种,这五种方式可以灵活组合运用,其中听讲式的效果最差,最容易实行,实战式的效果最好,实行难度最大。目前绝对多数职业培训采用的是听讲式和观看式,另外三种使用的非常少,这就是当前职业培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光靠听讲式、观看式培训是很难使学员能把培训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只有通过练习、模拟、实战式培训,才有可能使学员学以致用、达到行为改变的效果,真正体现培训的作用和价值。

(3)培训管理方式短缺。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国内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没有建立起职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探索尝试涵盖“需求调查、课程设计、招生、教学、管理、训后服务”等完整产业链的全流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使培训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化、精细化,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二、训产协同破解短缺难题

“培训与产业协同发展”简称“训产协同”。行业性职业培训存在五大短缺难题,最主要还是因为培训与产业脱节、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而造成的。行业性职业培训因为与产业密切相关,所以不能脱离产业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必须跳出培训看培训,跳出培训办培训,与产业绑在一起、融为一体、协同发展,才能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而不至于落后,才能实现培训与产业零距离、零时差的无缝对接,才能解决培训短缺和培训不实用难题,真正体现培训的作用和价值。

产业的范围广泛,包括行业主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以及用户等。必须要从培训延伸到产业,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研究机构以及消费者和用户等“政、产、学、研、用”所有资源,以联盟为形式,以培训为纽带,跨界协同,形成合力,破解难题,共同打造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培训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产业链中的一环,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培训也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并不是全部,要延伸到人才开发和产业促进两大功能,涵盖包括人才培训、认证和技能鉴定、人才测评、人才管理、人才招聘以及企业咨询、项目研发、合作牵线、融资服务、成果转让等众多事项,所有这些都通过联盟串联起来、协同起来。要使联盟运行流畅,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管理机构,这个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应具有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的属性,综合各方面来看,由教育行业出面组建和承担是最合适的。通过协同发展联盟,形成跨界、跨区域的良性循环的职业培训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约束机制,产业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优胜劣汰是不可违背的自然法则,这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这个无形之手最有效、同时也是最残酷的调控手段。协同发展不能违背这个最基本的市场规律和自然法则,联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才能确保协同发展顺利进行。

训产协同的难点在于生态系统的复杂和庞大,既有横向的协同,又有纵向的协同,维度和链长已经远远超出之前的传统模式,这与整个社会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是相符合的。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行业和部门的划分,由于其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固有范式已经难以承担如此复杂的系统协同,只有教育培训是所有行业都需要、与所有行业都能利益相融的少数几个特殊行业之一,所以已经有专家提出把教育(含培训)行业称为“第四产业”,从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划分出来、区别开来。在整个社会日趋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职业培训行业非常有可能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巨大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和开拓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亦军.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

[2]安莉.浅议柯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及运用[J].时代经贸,2010,(8).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