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的小组合作在网络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你的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277次
  • 评分4
  • 66
  • 0

文/李志鸿

摘要:计算机专业课的内容大多以机房操作实践为主,若采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会存在不少弊端。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薄弱等问题,本文以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为例,主要讲解如何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提高计算机机房的教学质量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传统教学

一、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计算机专业学习中,机房上课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师针对本课内容进行实操讲解,之后就让学生上机练习,如此重复二节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每次练习都是老师先做,后让学生操作(学生相当于是模仿老师操作),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反过来,正因为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去进行技能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知识和课外动手能力都会产生退化。

二、为何选择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法

1.任务驱动的定义

所谓任务驱动,是以富有趣味性、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2.小组合作的定义

所谓小组合作,是教师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将全班学生细分成若干人数较少的小组,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性的共同学习,在同学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3.选择任务驱动法的小组合作原因

在计算机机房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非常清楚自己本次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所以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以具体任务为背景,能接近学生生活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多次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遇到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基本出现两种课堂现象:一是大部分学生选择沉默而等待答案;二是就算学生回答正确,但是老师上课引导的影响,回答答案也过于单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所遇到的问题。因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再是“个人学习”,而是“团队学习”,这样能激发他们自主寻找答案的能动性。同时在情感培养目标上,因为组员之间通过了相互沟通,所以能增加对彼此的了解。这种团队沟通能力,对学生以后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以DHCP服务器搭建为案例,实施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过程

笔者在教授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DHCP服务器配置内容时,针对上述上课所遇到的教学问题,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法进行问题解决。具体的环节分为任务制定与准备、任务实施、效果评价等3个基本环节,如图1所示。

1.任务制定与小组准备

任务制定与准备是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第一步。其中,任务制定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该阶段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1)学生分组。将全班学生按照专业基础的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等,以“组内学生水平有差异,组间整体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为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其中每组控制在3~5人内,小组长通过成员选出(若小组内没有推荐,教师可根据小组成员情况进行指定人选),每组确定小组名(目的在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2)任务制定。本环节要注意任务制定编排是否合理,因为任务确定下来后,后面的教学和评价工作,都会围绕任务是否完成而去进行,所以最终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制定时,可以先设立一个大任务,然后对其分解为小任务。这些小任务不应该是独立的,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制定完成后,教师应该制作任务表,然后下发给每位学生。以笔者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DHCP服务器配置为例,可以具体制定的任务见表1。

2.任务实施

(1)循环渐进完成任务。因为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中心,依次完成任务。例如在DHCP服务器搭建上,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表(表1),引导依次完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任务。

(2)解答学生遇到的难题。笔者在遇到学生完成任务所遇到的问题时,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一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而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小组长对问题的提出、解决过程和解决结果进行记录,用于后面的评价环节。二是教师引导小组成员,记录问题,在后面的评价环节中,通过班级力量进行问题解决。三是当小组内部不能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直接介入,进行解决。

(3)增加组间竞争,优化合作学习。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合作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小组间的竞争,来增强小组内的团队合作。

3.效果评价

传统教学是通过学生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反馈等进行教学评价。而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师则需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评价,具体如下。

一是小组学习分享。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首先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总结,然后再由小组长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分享本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说明白小组是怎样解决所遇到问题的,同时成员在相互帮助之下有了什么启发和收获。

二是教师评价和总结。小组分享学习心得成果后,教师需要对每小组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教师的评价有赞许性记录(表扬)和谴责性记录(游戏性的惩罚)。

例如:每小组进行汇报后,应该先肯定该小组的汇报成果,这时候就应该提出表扬(可以通过引导全班同学对汇报人进行鼓掌鼓励)。然后及时提出对汇报小组完成任务的评价(起到教学总结作用)。最后,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对汇报人进行提问(学生间、课堂里形成一个相互提问、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当然,老师可以准备好礼物,对特定小组或提问者进行奖励(建议是加分或准备笔、糖果等价值相对比较低的小礼物,不建议准备价值较高的礼物,避免养成学生在物质刺激的条件下才去学习的习惯,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填写任务评价表,见表2。

四、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体会

使用“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方法”进行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师生间能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和道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以往只靠教师讲授的单向教学模式,出现了单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互动等多项互动过程。因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满足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无形中培养出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从而达到情感与技能、道德与知识的教学目标均衡发展。同时,该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毕业后工作中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法注意问题

一是不能长时间使用该方法。因为计算机专业课,理论和实操占用的学时比例不一样,所以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法,不能用在理论占用学时多的课程中,就算是实操多的专业课,都不能机械地运用该方法。

二是必须让每个小组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解决任务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个人能力有所提高。

三是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根据任务开展的各个阶段去进行总体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同时,因为小组中有不同学习能力差别的学生,所以在评价时候,教师都要考虑到对后进生的照顾。

四是成果展示。对于小组在完成任务后所产生的作品,教师应该组织班级对作品进行展出。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提高对学习的兴趣、知识点的巩固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为以后的课堂教学铺路。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方法的模式在计算机机房教学,能大大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起到很大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职业技能教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何丽玲.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09(1).

(作者单位:广东华夏技工学校)